陳偉華:愿“尊師重教”成為永恒的社會美德

作者:陳偉華 湖南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博士后。
編輯:趙威
愿“尊師重教”成為永恒的社會美德
——教師節(jié)與研究生聚餐慶節(jié)
作者: 陳偉華(湖南大學文學院北京大學博士后)
(湖南大學梁老師攝影)(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又到教師節(jié),又到開學季,又到師生聚餐時。
考慮到教師節(jié)當日各大餐館人滿為患,特選在教師節(jié)的前一天(9月9日)進行。聚餐的地點放在我家附近,因為一來可以讓今年新入學的研究生可以登堂入室到自家參觀一下,二來也圖自己回家方便。
居住在校園里,對于70后一代老師而言,已經是一種奢望。原因大家都懂的。好在我住的離學校也不遠,路況好時20分鐘以內可到。當年湖南大學為了解決老師們的居住問題,特與陽光100集團合作,建造了近8樓教師公寓,價格比當時的市場價低500元左右。我幸運地趕上了能夠買房的一批。學生們住天馬或其它園區(qū),有公交車可達陽光100,半小時路程。打的15鐘左右可到。
聚餐的時間放在6點半。時間不能太提前,因為我得先接了小孩回家,然后才能去餐館。也不能太晚。因為小孩太晚入睡會影響第二天的早起,有可能會遲到。小家伙剛上小學一年級,對爭奪第一個到教室的榮譽稱號非常有熱情。若上學遲到,對她而言是一個不少的打擊。
聚餐的過程非常愉快,因為錯開了周末,也沒有趕教師節(jié)當日,若大的飯怕魚陽光100店里,好座位任我們挑選。而且,我們發(fā)現(xiàn),直到我們吃完飯,整個大廳都也僅有寥寥幾桌。飯怕魚餐館在河西也算是負有盛名,在我的印象中,節(jié)假日的飯怕魚總是車水馬龍,人滿為患。而這回,我們在這里聚餐,我第一次感覺原來飯怕魚也可以如此安靜,感覺如此寬敞??礃幼尤瞬荒芸偪拷涷炄ピu價。
這次坐在一起吃飯的碩博研究生共有十多位。既有國內學生,也有來自韓國和越南的留學生。國內遠者有來自新疆、河北、陜西等外省,近者有來自岳陽、衡陽、長沙等城市。這也是我從教10年來的聚餐活動中,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師生節(jié)假日大聚餐在大學里其實很常見。初任導師時,一個導師每年級帶1~2名研究生。隨著級別的增加,人數(shù)會漸增。及獲得博導資格,招生人數(shù)又增。在我看來,每個年級指導4名左右碩士生,1至2名博士生,時間和精力也還忙得過來。若太多,肯定吃不消。湖南大學既是名校,又因為對研究生的待遇上佳,所以每年都吸引了不少優(yōu)秀學生來報讀。我自己又因為恰逢壯年,為人隨和。加上雖然做事嚴謹認真,但絕不嚴厲批評學生,所以這么些年來也頗積攢了一些人氣,贏得了不少研究生的追捧。對此,我既高興,又惶恐。受人愛戴而高興,人之常情。感覺惶恐者,是因為,我可能更多能做的,是給學生們提供學業(yè)上的指導,是以我自己做為模板供大家學習和借鑒。其它一些更外在的更直接的好處,恐怕難以提供。我相信:基于對老師的學術的敬慕,基于對老師人格魅力的欣賞,基于與老師相同的學術興趣和愛好,這種學習心態(tài),將會有更好更多的收獲。這種師生關系將會更為牢固,更為持久。這種相處,也會有更多的愉悅。至于其它一些更為直接的好處,確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若有機會遇上,則欣然笑納。若無機會遇上,也不抱怨。相信自己,可以憑借的努力,借助于老師的指導和學校的良好平臺,待到學成畢業(yè)之后,可以有多技在身,可以有滿腹經倫,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可以很好地施展自己的才華。就象古詩中所說: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我以為,若待各位畢業(yè)之時,真具有這種氣慨,可算是真正學成出師了。
很自然就記起當年我在中山大學讀研讀博之時的聚餐往事來。導師吳定宇老師是屬于有資格居住中山大學校園里的一代學者。他指導的研究生畢業(yè)之后,基本可以不出廣州市,便能找到非常好的工作崗位。所以每年教師節(jié),不但有在校的研究生參加,已畢業(yè)研究生也大都會來參加。大家團坐在一起,一桌是坐不下的,得開兩桌。
我在北大讀博士后時,也深刻地體會到陳平原師以及夏曉虹師組織的師生餐敘。二位老師也是逢節(jié)日必請學生吃飯。他們雖然資歷很老,但也并不住在北大校內。尤其讓我稱奇的是:他們與學生的餐敘已經成為一種日常節(jié)目。節(jié)假日的大餐由他們買單。每周一次的小聚餐,則是由大家各自從學校食堂打了飯過來。大家一起圍在教研室里的大桌子前,邊聊邊吃。
我很高興我也可以逐漸地構建出跟吳老師、陳老師和夏老師他們相同的師生聚餐模式。我也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不僅僅是形式模式的承傳,更是內在師德的承傳。
安貧樂道!這是社會對教師的期待。我覺得也可能是教師們的一種自嘲和自我安慰。放眼繁華都市,居別墅者,開寶馬者,駕奔馳者,出入豪華會所一擲千金者,鮮有大學、中學、小學等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老師們。我們所感覺富足的,不會是物質,也不會金錢。讓我們感覺充實的:是純真的師生感情,是為培養(yǎng)人才所帶來的無法用金錢和物質來恒量的成就感!
9月10日教師節(jié),喚起了所有中國人的美好教師記憶。我希望“為人師表”成為所有從教者的座佑銘。我也希望“尊師重教”成為所有社會美德中最美,最穩(wěn)固的一種,不管社會的價值觀念如何變化,這種美德美行永遠不會崩潰瓦解。
2015年9月10日撰寫
作者簡介:陳偉華,男,湖南人,文學博士后,湖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82750/
陳偉華:愿“尊師重教”成為永恒的社會美德的評論 (共 8 條)
- 云鵬 審核通過并說 你的文章道出了真情。教師安貧樂道,那些一擲千金的人中,鮮有教師的身影,教師的崇高之處就在于奉獻,在于培養(yǎng)人才所帶來的成就感。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