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宅的記憶
老 宅 的 記 憶(一)
屋邊的竹叢
我家的老宅,是一座全木結(jié)構(gòu)的五間平房,座北朝南,位于一條小河東岸,離河大約十多米,前后都是農(nóng)田,屋子的東邊是一條小路,通往屋后的大路,從大路再向東走五、六十多米,就是我家的祖屋,也就是我們這個姓族聚居的地方。住著二、三十戶同姓親族。親族們所住的房子都非常簡陋,除一座是二層小樓外,其他都是木平房,上世紀二十年代,我們家的祖居已經(jīng)很破舊了,我爺爺建好新房之后,全部讓給他的堂兄弟們。
我家的老宅大約建于1932年,那年我父親才七歲。我爺爺兄弟三人,爺爺最小。是種田兼做生意的。由于經(jīng)營得不錯,賺了錢,就建房子了。據(jù)說,五間房子,我爺爺占一半,其他兩位叔伯爺爺共占一半。后來,那兩位爺都沒有后嗣。全部由我父親繼承。于是,我家就有了五間平房子。
我就是出生在這座老宅的,從小就在這里長大,屋前屋后,每一塊石頭,每一棵小樹,甚至于每一棵野草,都清清楚楚。
按傳統(tǒng),我爺爺居小,住右手邊,就是靠小河那一邊,在建好房子后,爺爺就在小河邊上種了幾叢綠竹,由于綠竹繁殖很快,到我記事的時候,綠竹已經(jīng)非常茂盛了,我大爺爺無后,對我特別溺愛,夏天的午時,竹叢擋住了驕艷的太陽,東南風微微吹過,沁入心脾的涼意,沖去了夏天的炎熱,大爺爺帶我在竹叢底下乘涼,為我講笑話,講故事。還讓我看他挖筍,他說,直筍不能挖,那是會長竹子的,竹子長大了,有很多用途,可以賣,可以換錢。所以挖的應(yīng)該是橫筍(行話稱竹鞭)。那些筍不長竹子的,不挖白浪費了。挖來的筍,先剝開筍皮,筍皮很厚,很多層的,剝開后,嫩白的筍就出來了,然后切開,在水里泡一下。再煮起來吃,非常鮮甜可口,但略帶一點甘苦味。爺爺說。就是由于有這點甘苦味,所以筍就有了解毒功能了,我到現(xiàn)在還弄不明白,甘苦的味道和解毒的功能有什么聯(lián)系。不過,我們種的竹叫做“擔竹”,它的筍真的是有解毒功效的。我們小的時候,一到夏天,頭上臉上,都會長出一個個毒包,會化膿,很痛的,吃了這竹筍,就會少長包,或者不長包了。所以每到夏天竹筍繁殖的旺季,我們就經(jīng)常吃這筍兒。(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我還特別喜歡竹筍從破土而出開始,到一點點長高的過程。春天,泥土在春雨的滋潤下,松軟如糕,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竹子的地下莖開始快速生長,一棵棵竹筍參差不齊地鉆出泥土,帶著厚厚的毛茸茸的筍衣,迎接春天的陽光,在春雨的哺育下,迅速成長,今天還是剛露出尖尖的頭兒,明天就有幾有寸高了,三五天過后,就變得粗壯起來,尖尖的頭上,筍衣慢慢地變成了竹殼,竹殼緊緊地裹著竹筍,隨著竹筍的節(jié)節(jié)拔高,竹殼開始慢慢地與竹分離,竹節(jié)開始出現(xiàn),所謂未出土時先有節(jié),其實是在出土若干時日之后才能看到竹節(jié)的。嫩竹長到一丈多高時,竹殼便開始脫落了,然后從竹節(jié)處長出竹蓀,竹蓀也是可以吃的,但是,由于數(shù)量不多,我們也沒有采摘,沒有采摘的竹蓀,沒幾天就長成竹枝子,叉叉椏椏的枝條又生出竹葉,竹干還是在不斷地往高長,一直長到比房頂還高,似乎就停住了,這個時候,竹枝和竹葉也很茂盛了,一竿竿新竹,密密麻麻地直指天空,旁生出來的竹枝互相交叉著,嫩嫩的竹葉,綠中帶著淺黃,有的肆意舒展,有的含羞半卷,一陳小雨過后,竹葉帶著水珠略顯下垂,點點水滴倒掛在葉尖上,如同珍珠,輕風吹來,竹葉搖動,水珠隨風灑落,沙沙作響,竹也就在這個時候才稍顯嫵媚,但是卻絲毫不顯低頭彎腰的媚態(tài),那是傲氣中所帶的矜持,那是嫵媚中所露的驕姿,給人的感覺是錚錚之氣中的嬌美!
夏天很快就過去了,竹子也很快長大了,參天之高,竹子殼從竹子上掉下來,一片片,又寬又大,我們就去撿回來,讓母親當柴燒,母親會把一些大的、平整的留下來,存在抽屜里,等冬天給我們做鞋樣。到了冬天,竹子已經(jīng)長出很多枝葉了,必須把老的、不會長大的小竹砍掉,爺爺就拿著柴刀,一枝枝在修整,整下來的竹枝,放在竹叢下涼干,然后捆起來,也留著當柴燒。
竹子底下還長了許多野草野藤之類的,有一種野藤,能生出象小豆一樣的豆莢,秋天到了,豆莢變紅了,我們就去摘下來,剝開后,一顆顆紅色的小豆豆出來了,紅得好可愛??墒谴笕藗冋f,這是不能吃了,吃了會啞巴的,我似信非信,就是不敢吃,萬一啞巴了,怎么了得!
竹叢上有很多鳥窩,住了很多鳥,白天經(jīng)??吹揭蝗喝旱娘w來飛往,它們棲息在竹葉深處,一般看不到它們的真面目的。只有很小心地不要驚動它們,才可以看到,喜鵲是經(jīng)常看到了,叫起來也好聽,喜鵲一叫,客人就到。小時最喜歡家里來客人,所以也很喜歡喜鵲喳喳的叫聲。烏鴉也經(jīng)??吹?,可是人們不喜歡它,說它烏鴉嘴,不吉利。還有貓頭鷹,還在白頭翁,都是???,麻雀最多看到的,飛來一陣,飛走也是一陣,老鷹只飛來飛去,不會棲居在竹叢里的。最樂意聽到是早晨的鳥叫聲,天快亮的時候,各種鳥兒,幾乎在同一時間,嘰嘰喳喳地開始中歌唱了,有的是細聲細語,有的是聲高喉大,有的長聲長調(diào),有的低回悠吟,一部美妙的晨間大合唱,讓你免費享受,那聲音,清肺潤心,那聲音,消煩解惱,那聲音不知怎么形容,總之,用動聽、美妙來形容是遠遠不夠的。
老宅,是我的搖籃,竹叢則是小時的樂園,大爺爺就是我幼兒園的園丁。
然而,現(xiàn)在這一切都消失在茫茫的時光里了,老宅已經(jīng)在1981年改建了,五間改成了七間,木房改成了磚木混成的,單層改成了二層,住了五年之后,我為了謀生方便,我舉家遷出老屋,搬到小鎮(zhèn)里居住,而后,我們兄弟四人都先后搬出了這個村子,遷入了城鎮(zhèn),竹叢也沒有人照看了,昔時的綠竹,也只好讓他自身繁殖延續(xù)了。當然,我們有空的時候也會去看看,有時也帶上工具,作一些必要的修整。但是,畢竟沒有之前那樣殷勤了。
城市與農(nóng)村,竟然成了我們?nèi)叶x一的抉擇。回想起這一切,心酸無比;社會的進步,家庭的幸福,原來也要割舍這么許多!
幽幽綠竹,為我們帶來童年的歡樂,為我們增添了生活的樂趣,也為我們帶了不少的經(jīng)濟效益,如今,也只有一個回味無窮的記憶了,不知若干年過后,這一叢與我日夜相伴了四十多年的綠竹會是什么樣子?但愿它依然四季長青,枝繁葉茂,越來越旺盛吧!
老 宅 的 記 憶(二)
桃 樹
我家老宅的東邊一間是我三奶奶居住的,三爺爺去世了,三奶奶獨居,在舊社會,她作為一個童養(yǎng)媳嫁給我三爺爺?shù)模簧鷽]有生養(yǎng),把我父親視為親生兒子,更把我看成是親孫子,我祖輩六人中,三奶奶是最晚去世的,所以和我相處的時間最長。
三奶奶是一個堅強的農(nóng)村婦女,沒有兒子。雖然我父親也以親母事之,但是,父親長年工作在外。母親又是帶著我們兄弟姐妹七個,沒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她。所以。三奶奶的一些日常事務(wù)都是要她自己承擔。
讓我記憶最深的是三奶奶的屋外菜園,這個菜園在老宅的東面,是一間沒有造房子的地基,三奶奶為了蔬菜自給,把它開辟成了菜園,一年四季,種上各種蔬菜瓜果,到成熟時,我和弟弟經(jīng)常會去偷摘一些瓜果吃的。奶奶看見了,有時會大聲地責罵,當然,那是假意的。
在菜園的北邊,奶奶種了一棵桃樹,到我記事的時候,桃樹已經(jīng)很大了,每年開花結(jié)果,摘下的桃子,分給我們孫輩吃,也分到祖居里的侄孫輩們吃。
桃樹最美的時候是春天,其實,在過了年之后,桃樹上的花蕾就出現(xiàn)了,紅紅的,粉粉的,一個挨一個,有大有小,疏密相間,葉子雖然還無影無蹤,花蕾倒是爭先恐后了,過了年,她們爭芳斗艷更加激烈起來了,花蕾大的先破蕊發(fā)瓣,張開櫻紅的瓣兒,迎接春的到來,而小一點的也不甘落后。拼力力爭,終于,幾天之內(nèi),便是滿樹姹紫嫣紅了,那花是那樣鮮美,那樣艷麗。讓我難以忘懷。但是,桃花的花期很短,開得快,謝得也快,就是天氣睛好,也堅持不了幾天。要是來個風雨相摧,那就更慘了。一夜之間,落紅滿地,花跡無蹤,難怪林妹妹如此惜花了。
不過,我們也不用象林妹妹那樣憐花惜玉,因為,我們希望的是果子,花兒不謝,怎么結(jié)出果子呢?
在花謝過之后,我們也失落了好一陣子,碧綠的葉子長出來了。先是黃黃的嫩芽,襯托在謝去了的花蒂之下,慢慢地變大,漸漸地變綠,春雨如酥,滋潤著綠葉,一天天過去,不知不覺中,滿樹綠葉,枝枝繁茂,到了這時,陽光也隨著猛烈起來了?;ㄖx過后的花蒂也在變化,慢慢地變成了一個丸子大小的青色小桃,長著白色的細毛毛,藏在綠葉底下,半羞半澀,讓人想起了情竇初開的少女,少女也在迅速地變化,小小的丸子,漸漸變成了雞蛋那么大,似乎就停住了,白色的細毛毛也褪去了,皮開始由青色轉(zhuǎn)為淺褐色,再由淺褐色轉(zhuǎn)為淡紅,顯然是慢慢地成熟了,到了初夏,少女成了大姑娘了,半紅的臉,褪去了少女的羞澀,大大方方地露出美麗的笑容,似乎在等待情人的收獲。這個時,我們都難耐起來了,半紅不熟的桃子,始終誘惑著我們的口水,有時偷偷地走到樹下,張大嘴巴看啊看的,忍不住用手去摸摸,但是,卻不敢摘。奶奶發(fā)現(xiàn)了,會打我們的小手的,她倒不是舍不得讓我們摘桃子,她是怕我們吃了未熟的桃子會傷肚子。幼小的我們,怎么能體味出奶奶的苦心啊。
終于等到桃子熟了!半紅的臉,變成了大紫大紅,綠葉再遮不住她的芳容了。桃子自己也毫不害羞地脫去服飾,精神飽滿地向人間展示了她的英姿,似乎向人間宣告,我們成熟了!我們這些饞嘴的小孩,也顧不得成熟的桃子有多么美麗的天生麗質(zhì)了,止住口水才是硬道理啊,于是,奶奶這時也不管了,我們也大膽了,爬上樹去,挑大的,挑紅的,摘下來,擦一下,往嘴里就塞。那甜甘甜的帶微酸的滋味,那豐富的汁水,那細嫩的果肉,既解渴,又解饞,吃了一個肯定是不夠的,摘第二個,沒事,第三個。奶奶出來了,不許我們多吃。如此這般過了幾天。好景不長了,奶奶要收獲了。
由于樹較高大,奶奶上上不了樹的,她讓我們上去摘。我們摘了低的,高的也摘不著,就站在凳子上摘。更高的要拿梯子。奶奶就不讓我們上梯子了。要請老屋的叔伯來幫摘。當然,摘下來的桃子,是讓大家分享的,我們有時也耍個小心眼。在摘桃時,故意留幾個在樹上,等以后摘來獨自享受。奶奶就是看見了,也不說,有時只是笑笑,有時會在我們的小屁股上打一下。
童年的生活,就是那樣有趣,就是那樣多彩,老宅的記憶,是那么甜美,是那么難以忘懷,現(xiàn)在我都做爺爺了,可是沒有桃樹讓孫輩們玩樂。我的外孫老是要我?guī)洁l(xiāng)下老屋去玩,我想想?,F(xiàn)在去了,讓他們玩什么呢?竹叢沒人照料了。桃樹也沒有了。河水變黑了,土地不種莊稼了,園子里種的幾棵菜,是施化學肥料長大的,就是幾個鴨子,也是圈起來養(yǎng)的,還玩?zhèn)€啥?
老宅的記憶(三)
小河、水埠和水埠頭的木芙蓉
我們家鄉(xiāng),地處水鄉(xiāng),小河流水,日夜不斷地流過我們的門前,碧綠的河水,是我們飲用的甘泉,也是我們生活和生產(chǎn)的源泉。所以,我們這里的人,凡是建房子,就必定在房子的近水處建一座水埠,以供人們?nèi)粘H∷?,洗衣服,同時也是小船的??刻?,因為,我們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木船。
我家的水埠就在我家新房的右前方,離房子很近,是用長條石板筑成的,大約有七八級臺階,水淺的時候,最后一級臺階也會露出來,遇到大旱,還要搭個木架,延伸出去,才能取水和洗衣服。水滿時,清清的河水,漫過石階,我們經(jīng)常坐在水埠的石階上玩水,有時也自敲彎針作釣鉤,坐在水埠上釣魚,可是釣上來的都是小魚,我們這里稱之為“白小鬼”,但是,能釣上魚,我們也很開心了。這小魚一般不吃。拿去喂雞。水埠的石逢里,有很多小蝦和螺絲,用手去摸,就能摸到許多,活蹦亂跳的小蝦,雖然不大,但是很肥,螺絲小小的,味道特別鮮美,母親在河埠洗衣服的時候,我們就跟著出來,在水埠的石逢里摸螺絲、捉小蝦,母親洗完衣服,也和我們一起捉小蝦,那可是一盤地道的菜肴噢。小河上經(jīng)常有小船來往,很多是人們自備的,買賣貨物,運送東西,都是用小船,也有專門賣貨的小船,貨船來時,或是吆喝,或是吹著小喇叭,我們小時候,聽喇叭響了,就特別高興,連蹦帶跳地趕去水埠頭,既使大人不買東西,也要看看熱鬧。夜里也有小船劃過,有時,劃船的人為了驅(qū)遣寂寞,邊劃邊唱,高亢的歌聲,在寧靜的夜空飄蕩,也驚醒了我美夢,隨著船的遠去,歌聲也慢慢消失,夢鄉(xiāng)重新恢復(fù)。
夏天,小河成了我們玩水的樂園,那清澈見底的河水,誘惑著貪玩的孩子,會游泳的和不會游泳的,都會下水嬉耍,大人們怕出事,往往是禁止我們玩水的,我們只能偷偷地瞞著大人,尋找一處淺灘,帶上水桶和洗臉的木盆之類有浮力的器具,作為保護用具,依靠這些器具,不會游泳的很快就學會了,一旦會游泳了,大人也不怎么禁止了。離老宅不遠處,有一座石橋,我們就成群結(jié)隊地到那橋上學跳水,一個個象野鴨似的,在石橋上往水里飛,那姿勢簡直是亂鴉飛舞。真不敢恭維。不過,玩得可真是過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水埠邊上那棵木芙蓉樹,我能記事的時候,看到的木芙蓉是高大的,秋天開的花,特別鮮艷奪目,大大的花朵,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粉紅色的,也有的是白色的,深紅的很少見,球一樣大小的花朵各色相間,滿樹盛開,極其迷人,而且花期特別長久,先開的謝了,后來的又開了,一個月之內(nèi)不會凋零。母親每每在水埠頭洗完衣服之后,折下一支帶花的芙蓉枝,讓我拿著,去哄我的弟弟妹妹們玩。
木芙蓉旁邊,還緊挨著一棵土名叫“梨樹”的樹,(音,學名不知叫什么)。也是很高大了,這棵樹的樹質(zhì)特別硬,可以用來做水車的龍骨,所以,比較名貴。它的葉子和根都可以入藥,是外科用藥,能起到吸收膿水作用的,由于當時的醫(yī)療條件不好,每逢夏秋之交,總有些小孩或大人會長毒瘡,于是就挖“梨樹”的根,或采“梨樹”的葉,搗爛,敷在毒瘡上,不一兩天后,毒瘡自破,再過幾天,消腫退紅,瘡也就痊愈了。
這兩棵樹,在我的記憶中特別深刻,可是,在某一年的大旱災(zāi)害中,由于河水的水位降低,河水對河岸的壓力減少,河岸失去壓力的支撐而崩塌,連樹帶根都塌到河灘里去了,河邊的水埠也塌了,后來,水埠雖然修好了,可是這兩棵樹終于沒有能夠再活下來。修好的水埠,方向和樣子也改變了。簡單的一個旱災(zāi),也改變了我家門前的環(huán)境,何況五、六十年的蒼桑,家園怎么不變得令人難以認識了呢?
現(xiàn)在,我們家門前有一條鄉(xiāng)村公路直穿而過,原來的水埠已經(jīng)被公路橋占去,水埠不見蹤影了,幾塊條石依然橫躺在水邊,有的已經(jīng)斷裂,有的沉在水下,碧綠的河水,已經(jīng)是污濁不堪,河邊垃圾堆積如山,竹叢敗衰,樹木枯萎,鳥兒絕跡,唯有廢布條,破棉花遍在都是。
童年的回憶,美好無比,童年的夢想,絢麗多彩,然而現(xiàn)實的反差,卻讓人不敢相信。城市的樓房越來越高,房內(nèi)的設(shè)施,越來越豪華,人們的衣著,越來越多姿多彩。可是農(nóng)村卻越來越荒涼敗落了,農(nóng)村的環(huán)境卻越來越不堪入目了。
這景象,真不知道是進步了呢,還是倒退了?
無聊散人
寫于二零一四年二月。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83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