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懂得,所以心安(郭華)

人生之海,渴望懂得。每個人,每段緣,每一片風景,都只不過是歲月里擦肩而過的過客,知道亦好,牽掛亦好??吹磺?,心就不再狹隘;懂得回首,心才會超脫。那么我亦不去追尋,不再苦惱,不再抱怨。守著故鄉(xiāng)那片土地,懂得親人的辛勞。懂得感恩的快樂。因為懂得,所以心安。
漂泊千里,心在故鄉(xiāng)。茫茫人海,許多人向往天地一沙鷗,心戀繁華溫柔地。而我,心性孤僻,只求漫步而行,聽古道寒風,看幾處人家,觀幾家燈火,不忘媽媽的教誨,從而在清風中觸摸記憶,和歲月笑談天涯,豈不美好。人何其渺小,能從大千世界中,找回自我,此乃大幸,找不回,也不要氣餒,只要懂得自己,終有回歸心靈的那一天。能從夜深人靜時,安慰親人,送之溫暖,此乃大愛,亦是大孝。繁不繁華,都如云煙,任不任性,都似行云。留不住歲月,留不住青春,唯有那段懂得,心安萬年,唯有那份鄉(xiāng)思,不覺生疏;唯有那份親情,黃河水過,不覺陌生。
中秋佳節(jié),倍加思親。每次回家,媽媽都非常興奮,噓寒問暖,打聽是否惹事,又詢問成績?nèi)绾?。而我知道媽媽的苦心,三個兒子遠行在外,自己無依無靠,家里只有她和奶奶,凡事裝在她的心中。每逢過節(jié),難免媽媽會牽掛,因為怕我們餓著,怕我們被欺負,怕我們心里空落。季節(jié)輪換,天氣轉(zhuǎn)涼。媽媽依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去秋來,兩畝土地,她辛苦耕耘著,不辭勞苦,每到收獲的季節(jié),總會得到意外的報酬。哥哥去了廣東,每月寄給媽媽幾百塊錢,而她總是舍不得花在自己身上,或是買幾個小雞養(yǎng)在雞籠里,或是買蛋糕給奶奶品嘗,而她自己卻一如既往,無愿無求。
月滿窗前,飄逸唯美。寧靜的村莊,聽不見城市的喧鬧,我正在老屋下看那本宋朝的散文,字字句句,解讀曾經(jīng)的生活;一篇一篇,傳達不一樣的思想精神。而媽媽辛勞一天,剛好歸來,放下農(nóng)具,準備喝一杯水,飯菜我早已做好,只待媽媽品嘗。簡單的晚餐,不求美食佳肴,飯煮熟,淘一碗包谷飯,盛一碗酸湯菜,拿出昨天吃剩的蘸水,細細品嘗,吃在嘴里,樂在心上。那滿身的疲勞,一天的苦惱,隨風吹過,被歲月輕輕抖落。
歲月靜好,一世安穩(wěn)。媽媽一生不求榮華富貴,只愿珍惜眼下的時光,過好每一天,做好每件事。天涯海角,她不羨慕,不強求;炊煙人家,她不爭斗,不害人,心安而樂。聽奶奶說,媽媽剛剛嫁給爸爸時,受過很多苦,外公反對,外婆又不忍她遠去??墒菫榱?a target="_blank">爸爸,她離開了那個家,和外公反目成仇,一兩年,和家人不相往來,心里的苦,誰能知曉,心里的痛,更無處言說。
待到我和哥哥弟弟來到世上,媽媽格外高興。讓我們上學(xué),教我們識字,她懂得生活的不易,為了讓我們吃飽,溫暖長大,付出太多。媽媽一個人去山上開荒地,早出晚歸,滿土荊棘和野樹枝,她一個人用鐮刀砍掉,鋤頭挖松,將荊棘用火燒掉,作為來年種地的肥料。而砍好的野樹枝,一棵棵,一點點擺放整齊,在太陽下烘干,然后輕輕捆好,放在籮筐里,一點點背回家去,等到停電缺煤時,就用這些樹枝生火做飯,熏肉燒炭,別有一番滋味。(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萬家燈火,安好當下。媽媽生活簡樸,力求簡單,懂得生活的艱辛,懂得糧食的珍貴。當我浪費一米粒,媽媽會指責我,訴說一番,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饑荒年代的種種,往后生活的挑戰(zhàn),我像犯罪一般,沒有言語,只有乖乖聽話。輕輕撿起米粒,放在空碗里,待媽媽拿去喂養(yǎng)小雞,或是保留起來,在陽光下烘干,作為漿糊,春節(jié)時,貼對聯(lián)或做新鞋墊。媽媽的心思,總是想得那么久遠,那么細致,過后回憶,還是覺得有理,難以忘懷。
云來云往,鳥倦鳥飛?;钤谔炜障?,躺在迷茫之海,大多數(shù)人都是孤獨的旅客。孤獨的遠行,孤獨地思考,孤獨地摸索,孤獨地落淚。爸爸突然去世,媽媽猶如晴天霹靂,幾天沒吃沒喝,瘦了一圈。我們都太年輕,都不懂得媽媽的苦衷,但為了整個家,為了我們?nèi)值?,媽媽又重新振作起來。種地,喂豬,挖紅薯,家里的每一件事,她都認真做,把小小的家,收拾得妥妥當當,干干凈凈。
生活不易,世界唯美。媽媽常說,做人要懂得知足,懂得承受,懂得微笑面對生活。爸爸走后,媽媽開始信仰因果,每逢佳節(jié),她定會祈求上天保佑家人平安,歲月靜好完美。多少年后,媽媽頭發(fā)花白,而我有幸進入大學(xué),無論遇到多大的困窘,我都會微笑面對,堅強的處理。而她的那種看淡世俗的心,深深影響我,凡事不爭,凡事不惱,與人為善,心有快樂。
“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我們就似天上飛翔的風箏一般,親人總是看著我們長大。無論行走在哪里,為我們牽掛的是父母;無論病倒在哪里,給我們安慰的是父母。朋友再多,夜深人靜,終會散去;兄弟再多,千山萬水,相隔一方,終會淡忘。只有那個故鄉(xiāng),那些親人,自己的父母,對你不離不棄,陪你一春一秋,關(guān)心你的一寒一暖。
憧憬秋月,喜歡流年。每一次離家,都對家人依依不舍,因為擔心,見一次就少一次。雖是短暫的離別,可對我而言,卻是莫大的傷害。因為母親逐漸變老,皺紋增添,經(jīng)常腰酸背痛,而我看著她,心里焦急無比,憂心忡忡。靜靜的時光中,各種心酸,各種滄桑,消磨一切奮斗的激情。我們常年在外,只有媽媽照顧奶奶的生活。奶奶年紀大了,懂得安好,懂得隨命,不再強求太多,只要有人看看她,她就會非常滿足,感動得落淚。奶奶八十八歲,眼睛看不清天空,耳朵聽不見春天的鳥鳴,吃飯無味,世界對于她都是陌生的。而媽媽都看在眼里,將奶奶照顧得服服貼貼,給奶奶講社會變化,和奶奶一起看電視,幫奶奶修指甲,替奶奶清洗衣服。
詩意午后,清凈鄉(xiāng)村。 在陽光下,坐在窗前,別人以為我在看風景,卻不知,我在回味過往,梳理華年。媽媽打來電話,問我過得如何,讓我不要節(jié)約,該花錢時就花錢。她說奶奶很好,經(jīng)常在村里閑逛,家里的玉米已經(jīng)收完,全部用油口袋裝好。讓我好好學(xué)習,不要牽掛家人,我的快樂,才是她們的快樂,我的進步就是她們的驕傲。而我卻只得默默落淚,深深感動,認真聽著媽媽的講話,然后靜靜去了圖書館。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媽媽那么辛苦,做兒子的各在一方,沒有誰懂得她在牽掛,一衣一食,一病一痛。因為她懂得孩子們的無奈,了解孩子們的困窘。她愛農(nóng)村,愛家人,愿意守著那幾畝田地,望著農(nóng)村天空,雙手合十,面帶微笑,為她的兒子們祈福,歲月安好,一世靜美;歲月靜好,一世心安。
作者:
郭華,男,布衣族,貴州省納雍縣化作鄉(xiāng)野雞落村郭家寨組的一個農(nóng)民家庭,現(xiàn)就讀于貴州民族大學(xué)文學(xué)院中文系。90后文學(xué)愛好者,黔風文學(xué)社社員,貴州民族大學(xué)布依青年研究協(xié)會會員,作品見于《威寧詩刊》,貴州民族大學(xué)校報等,喜歡讀書,熱衷于寫散文,詩歌,小說和攝影。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86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