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東南暢游記
【游記】渝 東 南 暢 游 記(原創(chuàng))
渝 東 南 暢 游 記
敬 之
渝東南,它在我國錦繡壯麗的版圖上,處在重慶市的東南一隅,依行政區(qū)劃和所處地理位置,故人們習慣性地稱它為:“渝東南”。在這里,它泛指重慶市的酉陽、秀山、黔江、彭水、石柱等,五個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區(qū)) 。
一一一題記
渝東南, 它, 猶如一顆深藏于高山峻嶺偏僻幽深之處的明珠,無時無刻不綻放出它那絢麗多彩魅力無限地光芒,不時地向人們展示著它那古老而神秘悠久而厚重地歷史。它那氣勢非凡且又獨具特色地山水景物、風土人情,它那歷史悠久而又無限精彩地民族文化,不時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中外專家、學者、作家、影視家、游客,前去尋幽獵奇觀光采風,競相一睹它那異彩紛呈魅力無限地風采!(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固然,我也被它親切地召喚和感懷,帶著一份深深地眷戀與情懷。攜同夫人一道,于二O一五年四月一日至十六日,從成都出發(fā),途經(jīng)重慶、黔江、酉陽、石柱等地,由此,而展開了一次探訪式地采風之旅。
友情.天長地久
四月二日,重慶市區(qū)氣候驟升,竟高達三十度,使人微感仲春季節(jié)地燥熱,甚至身上還會冒出小汗珠。猶如像這座昔日的“陪都”城市里的熱情豪放性格的人一樣,使人深感她的熱情友善與溫暖 !
上午八時三十分,按事先與重慶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陳川先生的約定(他組織作家在墊江縣采風,趕回市作協(xié)機關(guān)與我會面),從市區(qū)住地乘公交車趕到中山路市作協(xié)駐地 。首先映入視野的是一座橢圓形呈火箭狀,猶如騰飛藍天的市委綜合辦公大樓,聳立在我眼前。照陳川主席事先的吩咐和介紹,我知道,市作家協(xié)會就在這座大廈辦公。由此,我快步穿過中間的馬路,健步邁入大廈,乘電梯直奔所在樓層而去,找到主席辦公室。這時,時間剛好是上午九時三十分。
或許,那句“來得早,不如來的巧”的俗話,說的非常好。此時,我也恰好趕的巧。陳川先生剛打開他的辦公室還未坐下,見我如期而至,臉上帶著笑容,大步迎上前來熱情地握住我的手,操著濃郁地黔江口音說:“老譚,你來了,請進,請進!”然后,就忙著給我遞煙、泡茶、讓座。待坐定后,他端祥了我一番,又說:“老譚,雖說你有六十多歲了,但看你的面容和神態(tài),仿佛還年輕,很有激情活力喲”!
他這一番熱情洋溢地話語和親切地舉動,打消了我原先微微地顧慮,使我感到了他的熱情、真誠、友善、溫暖?;蛟S這也說明,雖然陳川先生職務(wù)高了,肩上的責任重了,工作也繁忙了。但我作為與他結(jié)識三十余年的老朋友,而今,又是他任主席的重慶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在工作上也算有一定隸屬關(guān)系吧?但他仍然以老朋友的身份接待我。由此,自然流露和彰顯了他作為土家族人固有的為人厚道地秉性,對朋友一往情深地美好人格與情懷,也體驗出了:“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地真實情感!
誠然,一直以來,我對陳川先生的品德與才智是認同的,更是敬佩的。他對文學事業(yè)的執(zhí)著與勤奮創(chuàng)作的精神,更是讓人稱道。古言道:“天道酬勤”,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用在他身上顯然是恰如其分的。
據(jù)我所知,陳川先生自幼天資聰慧,且酷愛文學。他大學畢業(yè)后,最初在鄉(xiāng)上任教,后調(diào)縣政府任秘書。一九八四年初(那時,我在石柱縣民委任職),涪陵地區(qū)民委白新民主任慧眼識珠,看重了他的才智與發(fā)展?jié)摿Γ{(diào)任他為地區(qū)民委民族文化科科長。歷經(jīng)數(shù)十年的磨礪,無論是他在任科長,還是在任黔江地區(qū)文廣新局局長,或是改任地區(qū)民委主任。他都鍥而不舍地堅持文學的組織與創(chuàng)作,文學藝術(shù)修養(yǎng)與造詣十分深厚,先后出版發(fā)行了若干部文學作品,在重慶市乃至全國文學界都有影響,很早就加入了中國作家協(xié)會并為執(zhí)委委員,也是中國文學界有影響地作家。甚至,就連我此次乘重慶至黔江火車的途中,一提起陳川,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有影響有聲望的文學家,著名的文化人!
然而,在我與他數(shù)十年的交往中,雖然我們未曾在一個單位共過事,僅是一種上下級機關(guān)的工作關(guān)系。但我們相互了解、信任、景慕,心心相吸,時有聚會傾心交談,自然早已是真摯地好朋友了。所以,在這次會面近兩個小時的敘談中,除了敘舊敘情,相互詢問熟知的領(lǐng)導、同事、朋友的情況,以及回顧往昔工作外。我也順便交流了近年來文學創(chuàng)作情況,以及下一步的文學創(chuàng)作計劃,自然得到了他毫無保留地贊賞與支持。隨后,他特意將他新近創(chuàng)作出版的小說簽名贈送給我,并叫人為我們專門合影作念。由此,似如再現(xiàn)了歷史上: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情景!
故然,我們這次會面,不僅溝通了相互間地情況,而且也更加增進了我們數(shù)十年深厚地朋友、兄弟般地情誼。也更激勵我在有生之年,對文學的組織與創(chuàng)作活動,勤奮筆耕和努力奮斗的精神!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蔽疑钋榈仄诖乱淮蔚南鄷倥c君別意情誼話短長!
親情.情感交融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p>
四月二日下午,“火爐”重慶的氣溫仍有些高,仲春的陽光照耀在身上,雖有濃濃地暖意,然既使只穿一件襯衣,也會使身上的毛細血管時有緊張。細小的汗珠不時從身上冒出,甚至有汗?jié)n的味道從身上散發(fā)出來,使人略有些許燥熱地感覺。
這時,我與夫人乘車到一個叫“紅星美凱隆”裝飾城的地方,去探望已有半年多未見的姨姐姨姐夫。她們見我們到訪,自然十分地高興,立即放下正在整理花園的活,泡上茶點上煙陪我們聊家常。
隨后,又引導我們參觀了那已重新修建的平臺花園。但在去年,我們?nèi)ニ齻兗視r,卻見偌大的一個花園顯得十分的凌亂?,F(xiàn)經(jīng)她們的兩個女兒出錢請人重新整修后,就完全改觀了原先的面貌。只見搭建的休閑涼亭、修建的魚池、品茶閑敘的石桌石凳安放整齊,并還整理出一大塊菜地,還真使人感到別具一格,蠻有都市私家花園的風韻與格調(diào)呢!
晚七時許,在市委機關(guān)工作的二姨侄女與其夫君,帶著活潑可愛玩皮的小兒,來到其父母家陪我們吃晚飯。剛進門口,就:“二姨,二姨爹”的叫個不停,顯出十分地親熱。姨姐事先又專門在餐廳訂買了炸魚條、青椒炒肉絲等幾個可口的菜肴,擺了一大桌。我們邊喝酒邊吃飯邊聊家常,時有小姨侄孫在一旁嘻鬧,不時引起大家捧腹大笑,真正體現(xiàn)了親情、溫馨、和諧地氣氛。飯后,一大家人執(zhí)意陪送我們到公交車站,待我們上車后,才揮手而別。
四月三日,周五,既是清明節(jié)假期的前一天。我們預先知道小兒譚杰及兒媳、親家母她們要從石柱趕來重慶,同我們一起陪小孫子過節(jié)。所以,我們認真做了一番準備,去農(nóng)貿(mào)市場買了一些魚、肉、蔬菜,熱情地等待她們的到來。
晚八時左右,她們分別從石柱乘動車來到重慶市區(qū)家中,這時我們才在一起吃晚飯。盡管比平時晚飯遲了近兩個小時,甚至腹中早已餓得咕咕叫,但我們寧愿挨餓,也要等大家到齊后再吃晚飯。
或許,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的疼愛兒孫的心情和舉動吧?難怪古人常發(fā)感慨:“可憐天下父母心“啊。雖然是細小地心甘情愿地一些舉動,但這些細小地自然地舉動,或許,這就是親情情感交融,血濃于水地最好最完美地詮釋吧?!
四月四日晨,天晴,仲春溫和地陽光依舊灑在了小區(qū)林立的高樓,以及林森悠靜地花園和小區(qū)道路上。小區(qū)花園及道路兩旁開滿了艷麗地杜鵑 、月季花,時有微風吹拂,帶來了芬芳入鼻的花香,使人心情格外地愉悅和爽朗 。
然而,由于我們已安排好了行程,事先預訂了下午二時左右去黔江的車票。所以,只有上午陪兒孫們的時間,因此,上午九時左右,我們相邀一家人在小區(qū)花園找一僻靜的亭子坐下來,搞一次別具一格頗有浪漫情調(diào)的家庭聚會。試圖通過這種別致地室外家庭聚會,邊敘談家長話短,邊詢問小孫子中考前的思想、學習狀況,以緩解他的心理壓力,勉勵他勤學上進。
所以,我特意陪他在花園閑步散心,又單獨或集體攝影作念,給他一些學習、生活上用的零花錢,氣氛格外地輕松和浪漫。親情,始終在不經(jīng)意之中,在家庭成員之間心里自然流淌,頻頻傳遞而漸濃,它真實地體現(xiàn)了親情交融血濃于水地動人場景。
中午時分,小兒譚杰及小孫子譚渝昕,執(zhí)意送我們到公交車站,見我們上了車后,才戀戀不舍地與我們揮手惜別!
覽勝.濯水古鎮(zhèn)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四月五日,清明節(jié)。此時黔江城區(qū)的氣候,與我們在重慶時相比,真是:“冰火兩重天”。天,一改它多日陽光燦爛地笑容,仿佛老天亦似有情感似的,猶如它也理解清明節(jié)的真正涵意,竟然陰下臉來下起了毛毛細雨。頓時,溫度也下降了10度左右,一股涼意浸襲了全身,有一種涼嗖嗖地感覺。
盡管如此,我們一邊心中默默地叨祀先賢、先祖,一邊仍然強打起精神,以免因氣候的原因,而影響我們下一行程的游玩覽勝與采風的進行。
上午九時許,我們在大兒譚凌夫婦的陪同下,由譚凌駕車從黔江出發(fā),行駛二十六公里高速公路,既到達了黔江區(qū)濯水古鎮(zhèn)。這個鎮(zhèn),我們在二OO九年曾經(jīng)參訪過,也給我們留下過極佳地印象。所不同的是,這次的參訪,是在它遭受了前年一次大火劫后的一次參訪。據(jù)稱,劫后的風雨廊橋已重建完好,那么到底如何?除了多一份憐惜懷舊心情之外,自然也增添了些許興趣,所以欲一探究竟!
然而,我在此之前,曾想到濯水鎮(zhèn)名稱的由來問題,我依稀記得有這樣一句古詞語:“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而流經(jīng)該鎮(zhèn)的溪河并非叫濯水,而是阿蓬江的一段,這就不由讓我產(chǎn)生了許多遐想。那么,濯水鎮(zhèn)的名稱是否與這段古詞語有關(guān)呢?如若如此,那就足見濯水鎮(zhèn)的歷史淵源了!當然,如若要深究這個問題,或許并非難事,在此故且不論,我想,還是留待以后去弄個明白吧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在這里,無論你是感嘆也好,稱奇也罷,然而,千古留存與重新仿建的濯水古鎮(zhèn),以其典雅別致頗具民族建筑藝術(shù)風格,靚麗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它猶如一位身穿古樸新衣,頗有韻姿的閨中待嫁的土家族姑娘,在向她心中依戀的郎君拋繡球呢 。
所以,當我們剛踏入古鎮(zhèn)街口,只見游客如織,紛紛在你眼前穿梭而過。有拍照留影的,有探奇問津的,也有品嘗美食的,還有舉著旅游招牌小旗,操著南北口音的各地旅游團的??傊?,來這里探奇覽勝的游客還真不少,或許有數(shù)千人近萬人吧?由此,也更加增添了我們一行的游興!。
隨后,我們繞有興致地漫步在青石板或鵝卵石鋪就的雨巷、古街、游道上。首先映入視野的是一座座雕刻有:“濯水”二字的仿古牌坊,一排排土家族并融合有徽派元素的吊腳樓民居,呈現(xiàn)出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景象,頗具古樸典雅韻味。抑或似使你進入了千年時空隧道,如夢如幻,心襟豁然開朗,仿佛是經(jīng)歷了一次心靈的沖刷,洗盡了你心中一切地塵埃與煩腦,使你了然于心于世。
或許,這里是你遠離市俗塵囂,修籬種菊修心養(yǎng)身怡神,修煉仙風道骨的靜養(yǎng)之所,也抑或是你潛心研究學問,專心搞文藝、文學、采風,搜集素材以及創(chuàng)作活動的好去處!
那么,自于濯水風雨廊橋劫后的重建,是否保持了原有的風貌呢?我們也非常好奇要一探究竟,由此,我們又特意轉(zhuǎn)到那里去探視一番。待我們走近它,抬首環(huán)視,只見橋頭處雄壯且具土家族建筑藝術(shù)風格的木質(zhì)排樓,鑲嵌在橫排匾上題書的金黃色的:“濯水風雨廊橋”六個仿宋大字,映入了我們的視眸。再邁入引橋空壩移目掃視,從俄羅斯進口的圓柱及高木質(zhì)材料塑造的,約有300米長度,飛檐走壁的一座風雨廊橋橫跨過江,以無盡壯美地雄姿飛跨在阿蓬江的兩岸。
它猶如飛龍渡江,大橋兩翼的飛檐似若龍的龍翼,兩頭疑是龍頭龍尾,以其雄偉的英姿飄然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這時,我不得不為它的傲然騰飛過江的雄姿,精湛的設(shè)計藝術(shù),以及精美的建筑風格而嘆奇叫絕! 然而,在大橋橋畔河岸的周圍以及上游,則??坑腥舾伤矣瓮?,繞有興致地游客坐在艇中在江上飛馳,偶見數(shù)只小漁舟在江上悠然地撒網(wǎng)捕魚。由此,讓我產(chǎn)生了美麗地夢幻,倘若是夕陽西下的話,還真有一番“漁歌唱晚”的景象。
由此,這座千年濯水古鎮(zhèn),給我們留下了難以忘卻的美好印象。當然,我不僅僅是贊美它那古樸典雅精湛地建筑藝術(shù)與風格,或許,更讓我敬佩與愛慕的是它那厚重的歷史,以及它那蘊藏深厚地文化積淀吧? !
再訪.龔灘古鎮(zhèn)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
四月五日下午一時許,在告別了濯水古鎮(zhèn)后,我們冒雨迎著十分寒涼地氣候,沿國道319線驅(qū)車八十余公里,趕到酉陽縣城 。在新建的仿古城景區(qū),找了一家土家族人開的飯館, 吃了一頓頗具土家族風味的菌湯鍋野菜飯。然后,去居住在縣城的親家家里,作了一個小時的探訪后,又驅(qū)車75公里狹窄多彎的山路,再訪聞名中外的龔灘古鎮(zhèn)。
龔灘鎮(zhèn),是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一座千年古鎮(zhèn)。我第一次到該鎮(zhèn),是一九八一年的十二月間,那是我為石柱民族恢復與自治問題,奉縣委之命帶隊去酉陽縣參訪民族工作時路過它,自然無暇仔細觀賞它,僅僅只是路經(jīng)該鎮(zhèn)短暫停留而已,第二次,是二OO三年五月,那是我特意專程去參訪它,這次則是第三次了,而且又是專程去探訪采風,其目的與意義顯然是有所不同的。
它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極深,人文、建筑獨特,且是保留了原貌的一座歷史文化名鎮(zhèn)。然而,它歷經(jīng)千余年歷史的風雨與時代的變遷,仍然以其獨有的歷史原貌,奇特的英姿,散發(fā)出絢麗多彩地光芒,傲然屹立于世。這不能不說是世界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一大奇觀,你若透徹地了解了它,自然會使你為它而拍案稱奇!
然而,若要追溯這個鎮(zhèn)的歷史沿革的話,它可是淵源流長歷史久遠。它源自蜀漢,置建于唐,因鹽而起,因灘而名。是繼著名的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西沱鎮(zhèn)古”巴鹽大道”后,又一條古現(xiàn)代運銷自貢鹽入湘、貴地區(qū),水運路線上岸的重要驛站。歷史上的烏江,由于那時社會落后,交通十分不便,由此烏江承載了川、湘、貴地區(qū)繁重的貨物水運重任。但烏江龔灘江面狹窄,灘險浪急落差大,過往船只靠平常那樣的拉纖是過不了灘的。
所以,所有逆水而上的船只到此,必須先將所載貨物卸下來空倉空船,再由木制的攪灘機將船攪上灘才行。久而久之,逐步形成人員往來貨物的集散地,并由集成市最終形成鎮(zhèn),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
或許,在有一定歲數(shù)又有這方面閱歷的人們,依稀還記得曾在川東南土家族地區(qū)留傳的一句名謠:“養(yǎng)兒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 顯然,這也無需多加解釋,你自然會從這句名謠中理解了那時社會的落后,以及這一地區(qū)土家、苗、漢各族民眾生活的艱難,更理解了龔灘鎮(zhèn)在烏江水運歷史上的重要性了!
所以,龔灘鎮(zhèn)人文與自然資源是極其豐富的,它集:“雄、奇、險、秀、幽”為一體,依山傍江而建,飛檐環(huán)廊,風格極其獨特。而支撐在懸?guī)r與亂石之中的獨具土家族風格的吊腳樓,更會使你觀為稱奇,被專家們稱為:“建筑藝術(shù)上的奇葩”,亦是國內(nèi)多家影視創(chuàng)作拍攝基地。國畫大師吳冠中先生所作的名畫《老街》,即產(chǎn)生在這里。2001年10月,龔灘鎮(zhèn)被評為重慶市十大歷史文化名鎮(zhèn)之首。
倘若,你沿著長約兩公里的鋪滿凹凸不平的龜石,或青石板巷道里行走,它會給你一種自然回歸歷史的感覺。然而,當你踏入斑駁別致的兩邊均是土家族吊腳樓的畫廊下,你一定有一種千年歷史文化之感。
或許,更顯獨特的是整個鎮(zhèn)的所有建筑,它是建在鳳凰山麓上,斜坡高達60度,而面臨烏江江面的建筑, 卻大都是鑿巖為基壘石為礎(chǔ)的吊腳樓。這些獨特的“空中樓閣”建筑,往往都是靠數(shù)十根大圓木樁在支撐。而民居建筑藝術(shù)風格也很獨特,到處是青瓦飛檐,雕刻有各種吉祥、財禧、福祿壽的圖案,使人賞心悅目十分精美動觀。而這些獨特的建筑,大都經(jīng)歷了數(shù)百年的風雨浸蝕而不倒,這也不得不令人嘆為觀止,仿佛是一座自然生成的歷史博物館,顯然,其歷史價值也是不可估量地。
然而,橋,在龔灘鎮(zhèn)則又是一大靚麗的風景線。在這里,橋眾多名稱也各異,且頗具韻味,有:“卷拱橋、平板橋、橋重橋”等。據(jù)統(tǒng)計,在一條溪水而下的溪澗中,競有橋十八座,所以,當?shù)厝朔Q為:“一溪十八橋”。而在百里烏江畫廊中(亦稱“烏江三峽”),兩岸峽谷峰險,怪石崢嶸,江水波急浪涌,險灘突兀。山上參松翠竹,猴鷹嘻戲,古棧道,纖道,百年風雨廊橋,“中華第一大石磨”等,悠雅別致鑲嵌其上。如此美麗的山水景物,真使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啦!
二OO二年五月二日至四日,“中國重慶酉陽首屆國際攀巖挑戰(zhàn)賽”,就在龔灘鎮(zhèn)成功舉辦,而選用的賽場,就在烏江畫廊的千仞絕壁上。而阿蓬江則在該鎮(zhèn)境內(nèi)長達20余公里,江面道窄灘多,峽谷深隧,風光獨具,漂流驚險刺激,被業(yè)界譽為:“烏江第一漂”。
但是,由于建設(shè)烏江彭水電站的需要,二OO六年至二OO八年,地方政府對龔灘鎮(zhèn)實行了整體搬遷。經(jīng)過精心組織,精心設(shè)計,精心施工,采取以舊還舊的辦法,一座既古老而又年輕的古鎮(zhèn),又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以它千年歷史經(jīng)年的無限魅力和新姿,熱情竭誠地迎接中外游客的到來!
所以,龔灘這座千年古鎮(zhèn)深深地吸引了我們,使我們與眾多游客瀏連忘返而夜宿該鎮(zhèn)。然而,我們一行四人當晚是托了友人,才住進了半山中的“品品客?!?的,否則,由于人多住宿緊張是難以留宿的。自然想借夜宿的時機,以早、晚不同的時段與視角,貼進它深入地去探訪,觀察它那猶如一位飽經(jīng)風霜地歷史老人,體驗它的另一番宛若少婦般地豐韻。以便收集更多的素材,激發(fā)和豐富我的創(chuàng)作靈感,較為全面、準確、生動、精美地描繪對它的整體形象。讓我抒寫出它那婆娑般絢麗多姿無限魅力地倩影,介紹給廣大讀者和游客朋友們,以便讓更多的人去探訪它、研究它、欣賞它!
觀景.桃花源
“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p>
四月六日上午,陰,昨晚淅淅地下了一場春雨,使本以寒涼的天氣,溫度又下降了許多,據(jù)預報,只有零上十三度。我們惜別了龔灘古鎮(zhèn),又驅(qū)車返回了酉陽縣城,觀景覽勝采風的興致依然未減。又到已久別十二年之后的桃花源,再次對它進行了探訪與觀賞。
桃花源,不僅頗負盛名,也是古往今來無數(shù)文人雅士筆下的“世外桃源”,抑或是東方的伊甸園,更是世人探奇獵勝觀花賞景休閑的好去處。它源于一千六百多年前,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寫下的《桃花源記》,由此,而留下了一個令世人追逐的美好夢境,而流傳古今。
然而,陶公筆下的桃花源究竟在何處?時下不僅學術(shù)界眾說紛云,而且多個地方對此頗有爭議爭奪。它猶如歷史上的曹操生于何處? 李白又是那里人? 古隆中又地處何省一樣,總是令人們爭論不休?;蛟S,只有陶公自己才說得清楚吧? 然,本人不屬歷史學家,更不是爭議方的某一地人,自然勿須在此多言。但是,我道是非常贊賞酉陽縣的觀點和態(tài)度,也正如他們公開發(fā)布的廣告詞一樣:“世界上有兩個桃花源,一個在您心中,一個在酉陽?!被蛟S,這是隱晦地告訴世人,究竟哪里才是陶公筆下的桃花源呢? 那就由人們自己去考察和判斷吧!
卻說酉陽縣的桃花源,它地處縣城一側(cè)金銀山麓腳下,極為神秘的大酉洞傍。極目望去,在大酉洞洞外,桃林夾岸,落英繽紛,一派神奇絕妙地幽雅美景。進入洞內(nèi),只見洞內(nèi)土地平曠,阡陌縱橫,良田美池,村落點布。有:“松峰聳翠,石室藏書,飛泉灑玉,玉盤仙跡,松鶴暇齡,桃澗流紅,機織煙霞”等桃源八景。自古有:“蠻不出峒,漢不入境”的禁祭。自是千古以來,令無數(shù)文人墨客無不神往,更是世人訪古尋幽休閑游樂的絕佳之地 。
所以,明萬歷七年,東閣大學士文安之,在為酉陽土司冉奇鏕的《擁翠軒詩集》作序中寫道:“酉富民勝……,一為大酉洞,洞內(nèi)數(shù)百武,劃一門,曠然天際,得平衍地數(shù)十畝,精舍在焉,有小溪貫洞而出。余語玉嶺,廣植桃花萬株,使春風旖麗之余,桃花逐水趁流,以待問津者?!庇纱丝梢?,大酉洞桃花源在明代已具規(guī)模了,且為古酉州州內(nèi)之勝景。曾有詩云:“洞前流水渺漫漫,洞里桃花漸漸殘,曼倩不來漁父去,道人閑倚石欄桿?!?/p>
然而,我在相隔十三年后再觀桃花源時,呈現(xiàn)在我面前的景象,卻是此桃花源而非彼桃花源了。何已如此呢? 請允許我細細地道來。
原來,當?shù)卣ň拶Y在金銀山一側(cè)至大酉洞旁,配套打造修建起了仿古城墻,沿坡而上的半山上,修建塑造起了別具酉陽民族風情的苗寨、土家吊腳樓建筑群。只見: 擺手堂、酒肆、飯館、茶館、賓館、游樂、刺繡、民族服飾、民族飾品、旅游觀光車等一應(yīng)俱全。由此,使景區(qū)的規(guī)模擴大了若干倍,而各個景點都充分展現(xiàn)了土家族、苗族風情風貌,呈現(xiàn)出五彩繽紛十分壯觀地景致,使人心曠神貽,目不瑕接,美不勝收。
所以,新增設(shè)的配套景區(qū),它呈獻給廣大游客的猶如似一派: “杏花村館酒旗風,水溶溶,飏殘紅”的另一番千姿百態(tài)美侖美奐地景象。由此,更為酉陽縣的“桃花源”景區(qū)景色,卻也增色不少!
后記: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吩咐與疏狂?!比灰蜷e撒林泉多年,或思故土故人,或借觀景采風,欣然成行渝東南。攜一抹深情,執(zhí)一份眷戀,一路風塵,一程疏狂。沿途探望了家人與親朋好友,又以探奇覓勝尋幽旅行的方式采風。先后觀賞了該地著名的濯水、龔灘、桃花源等古鎮(zhèn)名勝,亦以崇敬地心情瞻仰了“趙士炎故居”。
而后,又在黔江城區(qū)邀約會見了支仁義、李世才(曾分別任地區(qū)國土局局長、工商局局長)等摯友,并與之品茗酌杯敘情話誼一番。隨之,在黔江城區(qū)及石柱縣城停息的數(shù)日中,抓緊整理了此次旅行采風所收集的素材及所拍攝的照片,并欣然執(zhí)筆撰寫了《渝東南暢游記》之作。隨后,將于四月十六日從石柱乘動車返回成都。至此,既愉快圓滿地完成了此次渝東南之行 !
二0一五年四月十日
撰稿于重慶 . 黔江
二0 一五年四月十三日
定稿于重慶 . 石柱
作者簡介:
譚奇勇,男,66歲,筆名:敬之、景之、林泉子衿,土家族,大學文化,資深經(jīng)濟師,重慶市石 柱土家族自治縣人,客居成都。
現(xiàn)系重慶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縣作家協(xié)會顧問,副縣處級退休干部,成都多個社團組織會長、榮譽會長、顧問等。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8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