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散文月是淮安明
月是淮安明
中秋之夜,萬家團圓、對酒當歌,我卻忙著報紙的業(yè)務而人在旅途、行車賞月。
人道:“月是故鄉(xiāng)明”,我為此番能借機回轉淮陰古城我的故鄉(xiāng)——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而深感慰藉。湛藍的天際銀河浩渺,灰白色的云霧中、一輪皓月當空照耀山河綠野、格外皎潔神圣,萬般神秘的它時隱時現、時遠時近------令我生出無限感慨:呵,故鄉(xiāng)山水新,月是淮安明!只是,人到中年的我已不再如同兒時,萬分激動地憧憬那遙遠月球上的嫦娥奔月、吳剛捧出桂花酒、月山里有沒有住著神仙?------
所乘客車沿鮮花怒放岸柳依依的運河古道飛奔向前,駛過運河岸邊燈火璀璨三千年輪的河下古鎮(zhèn),哦,古往今來運河滔滔、河下靈氣所孕育出的數百位進士舉子以及《西游記》巨匠吳承恩如今都去了哪里?“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月、是故鄉(xiāng)明,今夜思河下,歷盡滄桑的他們是否還會詠嘆一首河下月光曲呢?
“吱------”,客車突向右大轉彎,駛入老淮安區(qū)街市,滿城華燈齊放,望不盡的花紅蔭綠、亭臺樓閣。馬路左邊的墻體廣告映入眼簾“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周恩來”!那深紅色蒼勁流暢的行草大字萬般鼓舞人心,久違好幾年的故鄉(xiāng)也愈發(fā)繁華美麗了。(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是夜,下榻于親戚所開的小賓館。次日早晨秋光明媚,上街轉悠。節(jié)日的淮安城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在華潤蘇果、樂天瑪特超市干鮮柜前,我見到一種熟悉的深紅色半透明的海鮮、模樣像小號墨魚——不禁心頭一陣狂喜。哎,這不是往年父親從老家?guī)Щ貋淼臑踝袉幔克男螤钣窒裥◆滛~,烹飪時剔除肚貨洗凈切片,可以紅燒也可以燉湯,再打入兩個雞蛋花、撒上蔥姜和麻油,這烏仔湯非但營養(yǎng)相當豐富,而且味道鮮美人間難覓。湊近前去仔細看看該商標牌,寫的是“仔烏”,父親的方言叫它“烏仔”,且無論它叫什么,反正萬變不離其宗,它產于故鄉(xiāng)附近的東海之濱,簡直賽似小海參。各大超市內五顏六色的食品和家鄉(xiāng)特產琳瑯滿目,人頭攢動。穿戴簇新的人們喜氣洋洋,手提肩背著大包小包,領著快樂得手舞足蹈的孩子們走親訪友、或是在家享受美味佳肴過把癮,古城淮安處處洋溢著節(jié)日的濃郁喜慶氣氛。
月是故鄉(xiāng)明,人是淮安親?;窗驳母黝惷麆俟袍E眾多,雖然往天曾游,但決意今日喜乘假日秋風再重游體會一番。走出超市,和友人隨著人流信步來到街市中心的鎮(zhèn)淮樓廣場。這座建于南宋時期的朱紅樓閣飛檐翹角,大氣凌然。傳初時為打更報時報警之譙樓,然至清代淮水泛濫,府衙將其更名為鎮(zhèn)淮樓,以此鎮(zhèn)邪,趨吉避兇。
鎮(zhèn)淮樓對面是明清風格的駙馬巷,新中國首任總理周恩來的故居便坐落于此。大門上方,高懸著鄧小平題寫的“周恩來同志故居”匾額。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居由東西相連的兩個宅院組成,1898年3月5日,周恩來就誕生在這個院落東側的一間房子里。故居大門向北有三間房屋,是周恩來童年讀書的地方。向西跨過一道方形腰門,是他父母居住的三間朝南房屋。他在故鄉(xiāng)接受了啟蒙教育,后外出求學。
1917年9月,周恩來東渡日本留學,寫下氣壯山河的詩篇:“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贝嗽姳憩F了青年時代的周恩來要為拯救中華而愿獻出一切的豪邁氣概,這種氣概得益于古城淮安深厚的歷史文化的孕育熏陶,革命生涯的艱辛磨練,從而造就出一代偉人。周恩來生平事跡,成長歷程以及卓越貢獻在此地紀念館得到詳盡詮釋。
駙馬巷附近還有一條古巷標名“胯下橋”,它位于興文街與胯下街交叉處,是以韓信的故事為背景的一處景觀。此典故人所共知,后人立此橋牌坊為紀念韓信少時胯下受辱,大丈夫能屈能伸的超凡情懷。韓信(約公元前231-前196年),淮陰(今江蘇淮安)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杰出的軍事家,“漢初三杰”之一,精通兵法,為后世留下大量戰(zhàn)術典故。鎮(zhèn)淮樓東約200多米處的古巷內,還有處紀念淮陰候韓信的韓侯祠,早在唐代詩文便有記述。
出韓侯祠繼續(xù)游覽,封建朝代的淮安府署坐落在淮安老城東門大街,總督漕運部院以北。是淮安歷史地位的象征和見證,規(guī)模宏大,與總督漕運部院遺址并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森嚴滄桑的府衙門前石獅頗為傳神,仿佛告訴游人:這是中國最大的明清府衙景區(qū),千古奇冤竇娥案發(fā)生地、清代四大奇案“李毓昌賑災案”發(fā)生地、軍捕廳——中國歷代酷刑刑具集中展示地、江蘇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多部歷史劇外景主場地------
入內,大堂門前楹聯(lián)發(fā)人深思:“黜陟幽明承宣庶績念念存戴高履厚 權衡淮海鎮(zhèn)守名邦時時思利國澤民”,處理各類政務的府衙廳堂布局清晰、樸實整潔。
儀門內大院,一座高大滄白的戒石坊引人注目,是府衙作為官場箴規(guī)用以警戒官員的警示牌。它南面題寫的是春秋時期思想家荀子所撰的“公生明”三個大字,北面題寫著五代十國后蜀皇帝孟昶所撰、北宋著名書法家黃庭堅所書“爾奉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警言,體現了古代府衙正直官員的為官原則與體察民情的崇高情懷。俗語:青出于藍勝于藍,現代社會的官員素質與情操理應不低于古人,然而事實如何呢?因而當前國家嚴查腐敗,重塑干部隊伍形象、要求深入民間調研、為民排憂解難辦實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深遠的歷史意義。
與淮安府衙大堂同一軸線的總督漕運部院遺址公園及中國漕運史博物館,占地三萬余平方米,是歷史上曾主管全國漕運的惟一機構,它是中國封建社會經濟興衰的歷史見證,更是華夏文明的奇跡。
據有關史料記載:從東漢末年到南北朝時期,中原戰(zhàn)亂頻繁,百姓大量南逃,因而促進了江淮、江南等地經濟迅猛發(fā)展,江南財富在歷代財政收入中占有極大份額。到了明初,雖海陸兼運,但大量財富都是通過大運河南北運輸的。
淮安是南北水運樞紐,東西交通的橋梁。據《重修山陽縣志》載:“凡湖廣、江西、浙江、江南之糧船,銜尾而至山陽,經漕督盤查,以次出運河,雖山東、河南糧船不經此地,亦遙稟戒約。故漕政通乎七省,而山陽實屬咽喉要地也?!碑敃r,千萬艘糧船銜尾而至淮安,卸載之后,再從河下鎮(zhèn)裝滿鹽運往南方。這樣既解決北方糧米缺乏之苦,又緩解南方糧食年年豐收,米價很低,百姓苦于“米贏而錢絀”狀況。南糧北調、北鹽南運均途經淮安,成為漕運、鹽運集散地,形成它在漕運史上的特殊地位。
自隋起,朝廷在淮安設漕運專署,宋設江淮轉運使,東南六路之粟皆由淮入汴而至京師,明清在這里設總督漕運部院衙門,以督查、催促漕運事宜。
特殊的地理位置,促進了淮安的繁榮,尤其商業(yè)十分發(fā)達。當時淮城內外店肆酒樓鱗次櫛比,“市不以夜息”,十分繁盛。明代著名學者邱浚賦詩贊道:“十里朱旗兩岸舟,夜深歌舞幾時休。揚州千載繁華景,移在西湖嘴上頭?!?/p>
淮安城內眾多名勝古跡中,令我游興牽繞的還有一處——慈云禪寺??v觀史學,歷代文人墨客詠嘆描繪名寺古剎的詩文美圖不計其數,“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唐*杜牧)。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深深滲透著古老的宗教文化,名寺古剎也進一步豐富了淮安的歷史文化景觀。 慈云禪寺是位于淮安市里運河南岸、花街與文廟之間的一座佛寺,以國師道場著稱。原名慈云庵﹐約建于明萬歷年間。
據史料記載:清順治十五年(1656)﹐清世祖福臨召當時的武康名僧玉琳進京﹐不時前往“臨訪道要”﹐“恨相見之晚﹐特賜號大覺禪師。”后又晉封“大覺普濟能仁國師”﹐名聞一時。 康熙十四年(1675)﹐已近垂暮之年的玉琳國師只身云游﹐掛單于淮安府慈云寺﹐八月十日說偈跌坐而逝﹐為佛法作了最后一次布施﹐以自己的肉身來興隆此一方道場,是歷史上國師身份的僧人成就肉身的唯一典故。
雍正十三年(1735)﹐清世宗以清江浦慈云庵為大覺圓寂之所,欽賜《慈云禪寺》匾額﹐改庵為寺進行擴建﹐建有鐘﹑鼓二樓﹐東﹑西牌樓;殿院前后五進﹐依次為山門殿﹑金剛殿﹑大雄寶殿﹑藏經殿﹑國師殿。大山門上懸掛雍正皇帝欽賜匾額﹐殿宇華麗壯觀﹐寺內花木蔥郁。其后,乾隆帝曾二度南巡時到該寺瞻禮﹐欽賜匾額《慧照常圓》﹐并留下詩文《慈云寺瞻禮》﹑《慈云寺瞻禮迭庚子詩韻》
參觀該寺,喜見為紀念大覺新造的玉琳國師塔巍峨莊嚴,游客如云。據香客稱:該寺師傅及居士愛國愛教,出世亦入世、愛心化佛心,時常向社會奉獻大愛,開展慈善公益活動,頗受好評。
置身該寺,于清凈高古的梵界洗心悟道,逐漸趕走了內心世界中俗世的塵埃喧鬧------立于殿宇臺階放眼夕陽余暉中慈云寺內外的一片金碧輝煌,望不盡的美景寫不完的故鄉(xiāng)------
思緒如云,深感人間的滄桑巨變,世事如棋步步新。我的腦海浮起辛棄疾的詞句:“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是呵,無論是英雄奸雄,最終都會隨風而去,恒古不變的是故鄉(xiāng)淮安的明月,是古石牌坊鐫刻的“公生明”的為官之真理。
哦,愿這永恒的真理,深刻于一代又一代的淮安人乃至整個華夏人的心中!
作者:朱鴻(昵稱feidu黃河)
2015年10月12—15日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89954/
(原創(chuàng))散文月是淮安明的評論 (共 7 條)
- 大奔 審核通過并說 人間的滄桑巨變,世事如棋步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