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隊那熟悉的氣息
記憶中的童年有兩個地方讓我最難忘懷,一個地方是連隊西邊的一棵很大的梧桐樹下,另一個地方則是連隊的公家電視房。
夏天的南疆非常熱,非要形容熱的程度的話,我只能說正直中午你要是光腳走路的話,地上的灰很有可能把腳燙出泡來,再加上樹上傳來陣陣知了的叫聲,就顯得更加悶熱了,小孩子們的最好去處便是連隊北面的一條干渠,脫光了在水里嬉戲,房子里就像蒸籠一樣根本待不住人,大人們則紛紛來到連隊西邊的那棵大梧桐樹下乘涼,女人們大多手里都沒閑著,不是納鞋底就是織毛衣,男人們則一邊抽著煙一邊閑談著,渠道里泡夠了的孩子們也都三三兩兩的來到梧桐樹下尋自己的父母。
那時候連隊上的職工家家戶戶都養(yǎng)的有羊,在連隊的大小路上隨處可見的便是黑黑的羊屎蛋兒,被灼熱的太陽一烤,發(fā)出一陣陣的羊糞味兒,可能是聞習慣了,倒也沒覺得這味道難聞,梧桐樹下更是鋪了一層羊屎蛋,即便是這樣,大人孩子們還是喜歡在樹底下乘涼。要是城里人看到這樣的場景估計下腳都有困難,可我偏偏喜歡地上鋪滿羊屎蛋的連隊,也許是更有生活的味道吧。
對于90年代的南疆來說,電視還是比較稀罕的物件,那個時候,小家?guī)缀鯖]有電視,供連隊上所有職工休閑娛樂的地方就只有公家電視房,是那種老式的大屁股電視,笨重而且還是黑白的。晚上吃過晚飯,人們便東一個西一個的來到電視房,或許并不是圖看個連續(xù)劇或者新聞聯(lián)播啥的,只是大家每天晚上都要在這兒聊會兒天,盡管來者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人,但時間長了都是老鄉(xiāng),說著各自的家鄉(xiāng)話。女人們拉拉家常,男人們聊聊年底的收入或者種植技術(shù)方面的話題,總之,要到白天的悶熱徹底退去,人們才肯慢慢悠悠的回家睡覺。
電視房的門口有一大片空地,停著兩輛推土機,小孩子們都知道停著的都是壞了的,好的大都白天晚上都要開荒。那里便是孩子們的樂園,因為維族小朋友也很多,玩的時候大多都已經(jīng)忘記自己是什么民族了,叫著鬧著,爬上爬下的,總是玩不夠,每天晚上都要在那里瘋到很晚,不到家長們扯破嗓子的叫喊威脅,是沒有人愿意先離開的。
連隊的夜晚是寂靜的也是沸騰的,陣陣微風中夾雜著只有連隊才有的特殊味道,至今讓我回味無情。(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新疆兵團第七師128團10連 楊傳銀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9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