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澀

上周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檔新的音樂類節(jié)目,叫《隱藏的歌手》,第一期請來了張信哲,對我來說還有興趣,于是看了下來。節(jié)目讓大家猜隱藏在包括張信哲在內(nèi)的六位模仿歌手中的張信哲本人的歌聲。如果沒有好歌,這樣的節(jié)目做不下來。所幸張信哲的歌真是好作品不少。
第一次知道張信哲是小學(xué)的時候,那時候九十年代張信哲正火。一年春節(jié)到一親戚家做客,客廳播放一男的歌聲,當(dāng)時還小的我只覺挺好聽,便問一姐姐放的是誰的歌,姐姐說張信哲。這是我第一次知道有個叫張信哲的男歌手唱 的歌聲細膩動聽。姐姐給我看了張信哲的唱片,那時是一張方正的很大的唱片,之后包裝越來越小。姐姐說喜歡聽張信哲的歌。當(dāng)時的我并沒有特別的愛好。住在鬧市區(qū)的家對面是一家賣唱片的,街道的十字路口拐角也是家賣唱片的,九十年代流行那種小長方塊的錄音片,想聽歌都去買錄音片,比光碟便宜,而且當(dāng)時錄音機易得,那時候聽歌用錄音片,看電影用錄像片,光碟是后來的事。所以那時天天聽街對面播放的各種歌曲,現(xiàn)在回憶起來都是那段歲月的心情記憶了。
家里有一個錄音機,陸陸續(xù)續(xù)買了很多錄音片,我和弟弟買的是一些流行的,爸爸媽媽買的大多是民歌。而張信哲的《難以抗拒你容顏》應(yīng)該就是從買來的錄音片里聽到的。其實當(dāng)時聽這首歌時并不驚艷,就是一普通的大流行歌在那時聽來。但是電臺里播,電視上也播,這首歌承包了當(dāng)時一段時間的音樂記憶。旋律很動聽,很朗朗上口,大流行歌。小時候并沒有去真正理解歌詞,雖然那時學(xué)生流行抄歌詞。多年以后耳邊重新響起這首歌的旋律,那段兒時 的記憶便被喚醒歷歷在目。這時候我才真正認(rèn)識到歌詞的意思。“你仿佛從沒見過我只是讓我夢成空,傷心不語退縮?;孟胍苍S是你假裝不看我,讓我得不到更珍惜所有。我試著對你微微笑你總視而不見。何必何必何必。卻又難以抗拒難以放棄,就算你對我說別再煩我。”其實它描繪的是一個人暗戀一另一個人的心理。最貼切的是校園里的初戀,如果把暗戀也包括進去的話。也許每個人的青春記憶中都有這樣的畫面曾經(jīng)發(fā)生,一個男孩情竇初開,暗戀一個女孩,卻又不敢表白,男孩一般比女孩晚熟,他青澀,靦腆,不敢坦蕩的表達,只能在眼角的觸動,眼神的流動變化中可以窺探到一絲的信息。當(dāng)他和女孩擦肩而過的那一霎那他的心里是那么緊張,又是那么興奮,而眼光卻總是不敢和女孩對視。女孩的視而不見在他而言是一種愛情中態(tài)度的表達,在他作為男子的自尊的作用下他寧愿相信那是一種假裝。于是女孩成了他的夢,青春期荷爾蒙初次分泌的幻想對象。所以“難以抗拒難以不再想念,我難以抗拒你容顏,把心畫在寫給你的信中,希望偶而能夠見到你微笑的容顏”。只能偷偷地寫情書,寫在書桌上,在故意借來的書里夾的信紙上,在節(jié)日贈送的賀卡里。想起《美國往事》里面條小時候費盡力氣偷窺小女孩跳舞的畫面,男孩青春時期的懵懂和青澀都寫在臉上。影視作品里這種青澀的鏡頭不少,在文學(xué)作品中也是屢見不鮮。為什么文人迷戀“豆蔻梢頭二月初”的美好,在“雙鬢鴉雛色”的年紀(jì),“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那份青春期簡單純粹的情感和在柔軟敏感的心靈里激起的漣漪都是在以后的歲月里難以找尋的。若即若離,在一定距離下的朦朧美,在成年后變得做作和矯情,在年少時卻是一種最自然的表現(xiàn)。就好象花朵將開未開時顯得楚楚動人,一旦全開了反而不美。
近來青春題材的作品越來越多,青春有叛逆和悲劇,雖不是簡單地死個人就能展現(xiàn),但也難免因為無知和沖動釀成無可后悔的悲劇。然而正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青春的青澀褪去,換來被社會同化的所謂成熟,年少時的青春才顯得不堪回首。沒有站在成熟年齡的坐標(biāo)上去批判年少的無知,誰都是這么過來,青春也就顯得可愛。在成人世界里大家都向往成熟的時候,往往卻不知不覺地接受青澀作為美的一種審美價值。為什么女孩都希望天使面孔魔鬼身材,整容也要整得嫩,上了年紀(jì)的大媽還要裝嫩扮粉。如果可以調(diào)查,男人心中對美的評判,對紅唇烈焰那種外放的美的愛好永遠只屬于少數(shù)人。每個人心底也許都會有一個將開未開的花朵,它象征著你心里存在的一絲柔軟和善良。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93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