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艷
秦淮八艷又稱金陵八艷,是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畔八位色藝才氣俱佳名妓的合稱。最早記載八艷事跡的是清朝余懷的《板橋雜記》,包括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等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陳圓圓合稱為“八艷”。
柳如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個性堅強,正直聰慧,魄力奇?zhèn)?,聲名不亞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顧眉生。柳如是名隱,字如是,小字蘼蕪,本名楊愛,因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后又稱"河東君"、"蘼蕪君"。
嘉興人,生于明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幼即聰慧好學,由于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為婢,妙齡時墜入章臺,易名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于江浙金陵之間。由于她美艷絕代,才氣過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傳頌的軼事佳話和頗有文采的詩稿《湖上草》《戊寅草》《尺牘》
佳句杯中游,歌舞自風流,如是風光不知愁,一曲新詞 一壺酒,浮光掠影過 花間袖!
陳圓圓本為昆山歌妓,曾寓居過秦淮,由于她色藝超群,更與重大歷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將她列入了"秦淮八艷"之中。陳圓圓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yǎng)母陳氏,故改姓陳。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艷,能歌善舞,色藝冠時。
1681年冬昆明城破,吳三桂死后,陳圓圓亦自沉于寺外蓮花池,死后葬于池側(cè)。直至清末,寺中還藏有陳圓圓小影二幀,池畔留有石刻詩。(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佳人翹盼首翠閣下簾鉤,霓裳水袖妙歌喉花好月圓 宮墻柳,舞絕秦淮岸 醉王侯!
李香君又名李香,南京人,為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艷之一。
順治十二年(1655年)的暮春,滿樹的桃花已經(jīng)凋謝,落紅遍地。李香君悄悄地合上了那把題有侯方域詩句的扇子,凄切地收拾好行裝,與過去訣別。她獨自來到棲霞山下,在一座寂靜的道觀里,出家為道士。史書言,李香君后不知所終。
十里煙雨重重, 燈花逐水流,盛庭華筵依舊,琵琶聲色悠悠 香扇桃花繡,新辭一闋為君奏!
董小宛是明末有名的秦淮八艷之一,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蓮,別號青蓮女史。她聰明靈秀,神姿艷發(fā),窈窕嬋娟,為秦淮舊院女子中的一流人物。小樓醉春紅 亂世宛如夢,一縷香魂半生零落,琴聲亂, 未成曲調(diào), 先訴情濃。
明末清初鼎鼎大名的"秦淮八艷"中,顧橫波是地位最顯赫的一位,皇受誥封”一品夫人“。生于1619年,上元(今南京)人,本名顧媚,字眉生,又名顧眉,號橫波,又號智珠、善才君,亦號梅生,人稱"橫波夫人。顧橫波居于眉樓,"綺窗繡,牙簽玉軸,堆列幾案;瑤琴錦瑟,陳設左右,香煙繚繞,檐馬丁當",時人戲稱"迷樓”。
卞玉京名賽,又名賽賽,因后來自號"玉京道人",習稱玉京。姐妹二人,因父早亡,二人淪落為歌妓,卞賽詩琴書畫無所不能,尤擅小楷,還通文史。她的繪畫藝技嫻熟,落筆如行云,"一落筆盡十余紙"喜畫風枝裊娜,尤善畫蘭。18歲時游吳門,居虎丘,往來于秦淮與蘇州之間,明末清初的一位秦淮著名歌妓。卞賽一般見客不善酬對,但如遇佳人知音,則談吐如云,令人傾倒。
寇白門又名寇湄,南京人,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艷之一,其寇家是著名的世娼之家,她是寇家歷代名妓中佼佼者,余懷稱她"風姿綽約,容貌冶艷"。青山白云幽幽 相思曲不休,今朝紅塵看透,朱門車馬匆匆 再登金陵樓,黃粱一夢情難留!
馬湘蘭(1548--1604)南京人,可以稱為明代的女詩人、女畫家,她名守真,字湘蘭,小字玄兒,又字月嬌,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稱"四娘"。畫,尤擅畫蘭竹,故有"湘蘭"著稱。她相貌雖不出眾,"姿首如常人",但"神情開滌,濯濯如春柳早鶯,吐辭流盼,巧伺人意"。
醉點金釵瑠 湘裙斂溫柔,從來歡歌繞畫梁,何必惹愁腸,素手妙筆添蘭芳!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9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