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青色头像情侣网名,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扒下她的小内裤打屁股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游倒馬紅記

2015-11-10 16:56 作者:月芽  | 12條評論 相關(guān)文章 | 我要投稿

“人到四十五,好比莊稼去了暑”,到了這個年齡,通常默默無聞、任勞任怨的身體各個部件開始不時酸呀、痛的提抗議了,這時候才想起該做些什么了。

于是,詢問老友彥芳近期有沒有行動,彥芳是飛翔戶外驢友群老人員了,他回話:“星期天就去爬倒馬紅,就是山太險”,話語之間,對我的承受能力有點懷疑,他越這樣,越就激起了我求戰(zhàn)的欲望,我就軟磨硬泡,“既然有女驢友參加,你就把我當女的算了”, 他終于答應(yīng)了我的請求。對第一次參加野游,我十分重視,除準備了必備的飲水、干糧外,還額外帶了手電、傘等。

星期天到了,老天爺好像很眷顧,前一天還是陰沉的天,今天居然是個大晴天。驢友的心好像還很齊,預(yù)計參加人數(shù)不超過六、七個,到集合地點,認識的有不認識的,人數(shù)竟然達到22個,其中還5個女的,車就6輛。8點鐘,我們到達爬山出發(fā)地-尖山村。

倒馬紅是贊皇西部一座山峰,海撥1000多米,因在倒馬村附近,山體呈紅色,故名倒馬紅。贊皇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傳說倒馬村是宋代楊家將與遼國的古戰(zhàn)場,穆桂英的戰(zhàn)馬曾在這里跌倒。站在村邊公路上,倒馬紅好像就在眼前了。一片蒼翠之間,突兀出3個紅色的山峰,中間大,兩邊的小,三個山峰相偎相依,象古代相公的帽子。

導(dǎo)游到了,他說最近一次上倒馬紅還是2008年,現(xiàn)在封山禁牧,條件好了,也沒人上山打柴了,山上草木茂盛,路肯定不好走,為了開路,還特意帶了鐮刀。

8點半,我們正式出發(fā)。出了村就爬坡,坡上多是些低矮的荊芥,坡很徒,都是些窄窄的小路,路面是片麻巖風(fēng)化沖刷成的砂礫,踩上去根本使不上勁,一不小心就會滑倒,不一會兒就氣喘吁吁了,秋日的太陽照射下,已是渾身出汗,已掉隊的兩位女生索性放棄了行程。其他人也陸續(xù)將外衣脫掉放進包中,好心的驢友提醒我弄一拐杖,一開始我還不以為然,后來實在累了,就隨手拾起一根木棍,還真管用,由于拐杖的支撐還真省不少力氣。(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上了山梁,放眼望去,倒馬紅變得更加的清晰。天公做美,紅色的倒馬紅一邊是光芒四射的太陽,一邊是清明透徹的月亮,竟然出現(xiàn)了日月同輝的景象。山間,一些不知名的小在湛藍的天際飛翔,山坡上紅一片,黃一片,綠一片五顏六色的植被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異常的亮麗,真有幾分“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感覺。

隨著旅程的深入,我們逐漸進入深山區(qū),樹木也高大起來,草木也茂密起來,直射到地面的陽光也愈顯稀疏,上山的道路也變得愈加模糊,忽隱忽現(xiàn)的。導(dǎo)游告訴我們,多年已很少有人來了,路已非路,你只要奔著山梁走就行了。

就這樣,驢友們開始順著山梁在林間草木中穿行,體力好的有經(jīng)驗的在前面探路,間或在樹上綁一個紅布條,或掛一個空水瓶,算做后續(xù)驢友的路標。隨著旅途的前行,隊伍越拉越長,前面的驢友呼喊著,后面的驢友回應(yīng)著,時起時伏的呼應(yīng)聲在山間回蕩,一是為了豉舞士氣,另一方面也是避免后面驢友掉隊。

到了一個山坡下,真的找不到路了,山坡上只有層層疊疊的樹木。沒辦法,越是艱險越向前,我們索性放棄了尋路,大家各自為戰(zhàn),奮勇爭先沿著山坡直接攀上去,拽著荊芥,抓著雜草,攀著石頭,一直向前,這時我也不知道那來那么大勁,竟沖在了隊伍的最前頭。終于我們攀過一塊巨石,前面豁然開朗,真是艱險后面是通途,上面有一條運木頭的山路,雖然路寬不過一米,但在山里有這樣的路,也極為稀奇,我們太激動了,“上了高速公路了,快上呀”,我們大聲呼喊著。

我們順著這條山路,速度比以前快了許多,這條路把我們送到了一大片松樹林里。松樹林在一個緩緩的山坡上,稀疏的陽光灑在地上,樹下是一層厚厚的松針,踏上去軟軟的,非常舒服。我們決定在此休整片刻,一是等等落在后面的驢友,二是補充補充能量和水分。于是驢友們或坐或臥,拍拍照,聊聊天,開個玩笑,甚是愜意。

從松樹林出發(fā),我們再度進入崎嶇的山路,一路艱險,一路前行,爬過兩道山梁,我們終于到達倒馬紅峰下。導(dǎo)游告訴我們,小時候山上的樹木都砍光了,到處光禿禿的,打柴都打到這里來了。是呀,沒有經(jīng)濟的發(fā)展,哪有人們的富裕,人們連溫飽都解決不了,怎么有環(huán)境的改善呢?望著漫山遍野、蒼蒼莽莽的森林有良多的感慨,美中不足的是一路走來,沒有看到溪流的影子,山失去了水,就失去了山的靈性。

看到山峰,驢友們的勁頭更足了,山溝里雖然滿是散落的碎石,一不注意,很容易蹬脫掉落,砸著下面驢友,但驢友們還是拉開距離,散開隊形,努力向上攀登,一舉登上埡口,時間正好是11點半。上了埡口,又看到了久違的陽光藍天,只是山高了,天上已沒有小鳥飛翔,只是偶爾聽見遠處烏鴉“哇...哇...”的叫聲。埡口就是主峰與側(cè)峰的連接處,一到埡口,一股冷風(fēng)撲面而來,剛才還熱的汗流浹背,瞬間就覺得涼氣逼人,大家急忙穿上外套,“好大一個空調(diào),天,把這股涼氣接上管引到縣城該多好呀!”人們開著玩笑。

側(cè)峰就是在下面看到狀如小指的山峰,下面雖然看著很小,但近在眼前也感到它的突兀高聳,從地面撥地而起,高約十數(shù)丈,直上直下,無處可攀,導(dǎo)游介紹多年以前曾有人為采藥材,拿著開山斧鑿壁上去過,至今再無人攀登。緊挨著側(cè)峰上去有一個平臺,平臺后面的崖壁上寫著“騎者營”三個字,據(jù)說,石家莊的騎賽車的驢友,曾騎行山下,爬過此山,我們中幾個騎賽車來的驢友為此到平臺上拍了照,以表敬意。

過了埡口,我們繞著主峰,開始尋找攀爬主峰的通道,因為主峰周邊幾乎都是懸崖峭壁,只有石縫才有可能上去。20分鐘后,我們到了一塊石崖下面,崖高約有兩三丈,共分兩層。這就是三棧,山壁上有一個凹進去的地方,可以攀爬,于是有經(jīng)驗身手好的驢友帶著登山繩先徒手爬上去,找一棵樹將繩子系牢拋下來,下面的人依次拔著繩上去,一看這陣式,我真有點害怕,但既然來了,該上也得上呀。于是我鼓足勇氣,往上爬,由于我體重較大,費的力氣比常人也大,我手挽著繩子,腳登著石壁往上爬,每步都要找好落腳的地方,眼看快上去了,但也就是這一步,卻怎么也找不到落腳的地方了,我試了幾次都沒有成功,汗一下子就冒出來了,心想這下完了,這時多虧上面兩個驢友抓住我兩支手把我拉了上去。真心感激這兩位驢友,我180多斤的體重,把他們拽下來怎么辦。

上了三棧,我們繼續(xù)沿著山崖根繞行,10分鐘后到達二棧。二棧的旁邊,有一個伴隨山體而生的山巖,山巖與山體之間有一個兩三尺寬的裂縫,順著巖縫向下看,約有十多丈深,不知山巖根部與山體相連還是相離。山巖上有一個平臺,我們小心翼翼地越過巖縫,不知是過于害怕還是確有其事,山風(fēng)吹來,總覺得山巖在微微的顫動。心里雖有幾分害怕,但好像也正為感受這種奇險,仍大鵬展翅、金雞獨立、穩(wěn)如磐石,擺出各種姿勢讓驢友拍照。放眼望去,山巖對面是層層疊疊的紅色山崖,山崖環(huán)繞著山腳下是錯落的幾戶山莊,一潭蔚藍的湖水象一面鏡子依稀可見。

二棧攀登開始了,還是先由帶頭驢友帶繩子上去。二棧起初是一個窄窄的平臺,高約丈余。平臺上面陡直的山崖裂開一個石縫,高約十余丈,寬僅能容一人,稍胖的人通過就有點費勁。多數(shù)驢友看到這陣勢都面面相覷,觀望了許久,選擇了放棄,我雖奮力隨驢友攀上了平臺,但想起攀登三棧的驚險一幕,仍心有余悸,安全起見,還是決定退卻。但驢友的真諦就是“樂在險中求”,越是艱險越向前,當天還是有七位驢友成功登頂,他們才是真正的強者。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既佩服他們的勇氣、膽量和技巧,又有幾分遺憾。

山崖下面,我們余下的驢友稍做休息,吃了自帶的干糧算做午飯,開始下山。上山容易下山難,還確有幾分道理,陡峭的山路上,尤其是遇到砂石路,很容易滑倒,我們就盡樣走“之”字形,雖然增加路的里程,但不容易失去身體的平衡。在上山的路上,我們用布條、水瓶做的路標還真起了很大作用,我們循著來時的足跡,順隨著路標的指引一路下山,下得山來,已是下午四點。

尖山無核黑棗全國聞名,山下田埂上,道路邊全是一片一片的黑棗樹,間或有幾棵掛滿黃澄澄果實的柿子樹。田野草窠里不時都有村民們收獲時落下的黑棗的散落其間,我們爭先恐后地撿起來,一會兒竟撿了半塑料袋兒,也算我們最后的收獲,拿去跟老婆孩子交差吧。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95904/

游倒馬紅記的評論 (共 12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天镇县| 渝北区| 故城县| 闵行区| 休宁县| 九寨沟县| 阳泉市| 江城| 沙田区| 印江| 南木林县| 大英县| 平顶山市| 昭通市| 长寿区| 清丰县| 尉氏县| 弋阳县| 重庆市| 双牌县| 广饶县| 兴宁市| 秭归县| 庄河市| 尖扎县| 安仁县| 淳安县| 兰溪市| 濮阳市| 迁安市| 阳山县| 桦南县| 盘山县| 个旧市| 闸北区| 含山县| 宝山区| 磐安县| 佛教| 金寨县| 望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