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翻曬:輕描桂林淡寫漓江
輕描桂林 淡寫漓江
車從兩江機(jī)場開出,就見路兩旁滿是石灰?guī)r山,從幾米高到上百米高不等,錯錯落落,石頭裸露,土薄,就都是一山的矮樹小草。山峰都幾近直立,看去便象一峰峰的駱駝,或成群或伶仃地站在那里。這是我的比喻。這世上沒有一匹真駱駝會把這些石山當(dāng)成同類,比如七星公園駱駝山下供游人拍照的那一匹,在下午的陽光下,就顯得很寂寞。
似乎每一座山的內(nèi)心都是空的。象鼻山的空肚子成了酒窖,在窖門口可以聞到很濃的三花酒香;疊翠山的空洞在山腰上,游人進(jìn)洞走過佛前才能登上76米的頂峰,俯瞰桂林全城;到獨秀峰,每位游人,都有一位本命太歲在那里等著他……各有洞天。到了冠巖或是蘆笛巖,高聳的石鐘乳千奇百怪,奔騰的地下河或咆哮激湍或潺潺輕流,人在洞里穿行,陸路有曲折數(shù)里的回廊,有蜿蜒而行的小火車,水路則有碼頭上停著的觀景渡船,顯見桂林山水的內(nèi)心,還有另一派別致的洞里山川。
趕上頭天下雨,漓江的水象黃河一樣,名聞天下的漓江之水,便沒有了想象中的明麗婉約。但沿江而下,夾岸的還是陽朔的山。群峰競秀、千姿百態(tài)之類老掉牙的詞,我懶得說,說了你也懶得看。水深好行船,三個半小時我們就到了陽朔。一路上灘險灣又多,每一道江灣,都是一片山水相激而淤積成的平灘,灘前漁舟橫陳,灘上有田,田間是江邊人家。長堤竹林小路上,一個牧童正牽了他的牛在走。
聽說陽朔有個世外桃源,本來不在我們的行程里。圖片看上去挺美,況且桃花正當(dāng)令,我想人都說世間好事,無非當(dāng)令二字,豈可錯過?于是鼓動同伴們同去。
一塘清水的岸上,尖頂?shù)牡跄_樓沿水而建。小船載我們經(jīng)過兩個歌舞的戲臺和一行翠柳,迎面一個石洞,寬僅容一船過,深倒有百十米,從洞深處看著遠(yuǎn)處一個白點漸行漸大,直到滿船人都回到那光天化日之下,豁然開朗,一座青山,一片紅帆,幾行桃花疏影橫斜,點綴在山前。(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曲水彎彎,水中一島。聽得鼓聲陣陣,抬頭看樹上掛滿牛頭骨,猙獰可怖。高臺上草屋一間,有野人裸身短裙,黑膚白牙,赤腳散發(fā),手執(zhí)三尺短矛,沖我們呲牙鬼臉。據(jù)說那是一個土著部落,以黑為美,美女一律稱為“黑珍珠”,男女歡情又有“爬樓”一俗。不知確否?哪里考證去?回想剛才看見的村莊,新建的磚房,三層樓高的墻壁,想即便那“爬樓”習(xí)俗仍在,那樓怎么爬得上去!聯(lián)想“瀘沽湖”傳說中的“走婚”,讓多少人慕名而去。卻不道人家自走自婚,雖不以一紙婚書為證,必定有她自己的信守和章法,不全象我們想象的純屬胡來。外人一個個全是去占便宜的,久了多了,人家還能讓你“走”么?
轉(zhuǎn)回來,上了岸。喝一杯“過寨酒”,進(jìn)了壯寨。有壯家女兒擺了織機(jī),正織壯錦,旁邊壁下,兩三個大娘搖著紡車,發(fā)出輕輕的“嗚嗚”聲。堂屋東側(cè)一間紅紅的新房,看來是不同民族的婚俗了,那披紅掛彩的床沿,也不知是否真的曾坐過哪一家的新娘子。反正屋外那繡樓下,我接到的繡球,確定是白接的。
再往外走,便見滿屋滿屋都是木雕根雕,與所有旅游區(qū)一樣。
有人表示失望。其實失望倒也不必,且不說地形確與陶令先生說的武陵源還真有幾分相似,即便不象也無妨。所謂桃花源、香格里拉或是凈土,其實本就永遠(yuǎn)只存在于人們尋找的路途中。
歌的精靈劉三姐,據(jù)說并不是桂林人,但只有桂林山水才與她相配。一小時的實景演出,印象.劉三姐留給你的是一個怎樣的印象?誰也說不清。透過光電造就的視覺印象,黃婉秋版的劉三姐那健美形象和清脆歌聲,又一次清晰。
從桂林山水到印象.劉三姐,總在強(qiáng)調(diào)著“廣西”的概念。可到了西街,立刻把你從廣西的氛圍里拔出來,這條短街給所有人淡化廣西印象。如果說桂林山水是一場宴會,那么西街則象是讓跟隨大人赴宴的孩子們聚集起來的樂土,各帶各的玩具,各有各的玩法,或靜或鬧就自在玩在一邊,不與宴會主題相干似的。西街是世界的,不需要當(dāng)街的標(biāo)語,你也能感覺得出。大江南北四面八方蒙回維漢黃白黑棕……這個地球上的人都來到了西街。
西街是熱鬧的,逛街客今天來明天走,經(jīng)年絡(luò)繹不絕。買東西的游客常是問著玩的,店面的買賣有成有不成,但討價還價還是有幾分認(rèn)真。一家挨一家的酒吧,入夜便囂聲四起,好在隔音還好,傳出街面上來的聲音并不很大,聽見時,卻是英文歌,與劉三姐不相干!
但同時,好象所有人又都可以在西街找到自己的一隅或是一刻。一樣是酒吧,水岸邊上的一排,卻是安靜的,特別適合發(fā)呆獨坐,比如“那時花開”。木桌,一杯一杯的燭光,有葉子掉在桌面上,招牌雞尾酒“那時花開”,三角杯,杯底是紅色的,中間是黃色的,面上浮著一簇干桂花。飲之,是酸酸甜甜往事一般的味道,飲時,有桂花香正好抵在鼻尖。
街上當(dāng)然會有踩腳擦肩的磕磕碰碰,也有象我這樣的略帶好奇的鏡頭,但最多只是不帶情緒地看你一眼,并不制止,更不表示抗拒。西街上行走或坐著的人,都保持著適度的親近與適度的距離,很有分寸地容許一些輕度的冒犯。
西街就是這樣,都是外鄉(xiāng)人,到了西街又似乎都做了臨時的主人,不管他人事,也不讓他人管。那晚,一杯飲盡時,我想起哪里看來的,說是唐時長安,也是這樣滿街的世界人,上演著盛世的繁華與包容,讓很多外鄉(xiāng)人在街上走,也讓外鄉(xiāng)人的心事一天到晚地漂浮在街上。一個地方,如果整日漂浮著外鄉(xiāng)人的心事,不久就會變得文化起來吧?
據(jù)說西街是最容易發(fā)生艷遇的地方?只留一晚,卻沒有遇上。如果多呆幾天,說不定真會遇上?誰知道呢!
[2008/3/27]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96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