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官不聊生”和“為官不易”
有感于“官不聊生”和“為官不易”
已過去的端午節(jié)和即將到來的中秋節(jié),官員意味著又一次在“寡淡生活”中體會著一種“風清氣新”。自中央八項規(guī)定以來,這種轉變日漸成為“新的常態(tài)”。近來網絡上頻傳“官不聊生”,引來陣陣唏噓與圍觀,也引來了大家的思索與評論?!肮俨涣纳本烤瑰e在哪?筆者認為,“官不聊生”恰恰就錯在這個“官”字上面。我們的成語歷來只有“民不聊生”一詞,如今刻意地杜撰一個“官不聊生”,說明有些人確實把這個“官”看得太重,而且還非要把這個“官”與“民”對立起來。還經常有人感嘆:“為官不易”,“為官不易”,則對應著以往卻是“為官太易”了吧!
眾所周知,為官發(fā)財,應當兩道。習總書記曾多次告誡我們的黨員領導干部并指出,如果覺得當干部不合算,可以辭職去經商搞實業(yè),但千萬不要既想當官又想發(fā)財。“心正心靈,則業(yè)勤業(yè)精”。公職人員之所以是特殊群體,就在于其是“公共人”,而不是“經濟人”。斤斤計較于物質利益、苦心孤詣于一己之私,根本不適合進入公職人員隊伍。如果不從思想上解決好“入黨為什么、當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問題,就不具有當領導干部的最起碼的素質。
現(xiàn)在公務員要學會在約束中工作,習慣在監(jiān)督下干事,我們擺脫的是名韁利鎖的束縛,贏得的是有理想有價值的人生。如今沒了公款吃請,沒了儲值卡消費,就連吃粽子也得自己買--對置身于“體制內”的一些干部而言,剛剛過去的端午節(jié)和即將到來的中秋節(jié),意味著又一次在“寡淡生活”中體會著一種“風清氣新”。自中央八項規(guī)定以來,這種轉變日漸成為“新的常態(tài)”。廣大群眾從中看到了希望,許多干部也由此卸下了包袱,不用再因送往迎來疲憊,不用再天天被酒精考驗著,不用再為堅持原則而苦惱,關系簡單了、環(huán)境單純了、心態(tài)也輕松了。古人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不能坐好車了,不敢上酒店了,就連辦公室也要擠一擠了,這確實讓一些干部不那么適應。用權的緊箍咒多了,違規(guī)的成本變高了,“攤上事兒”的風險加大了,也確實讓一些人覺得“為官不易”。
然而,規(guī)范干部“吃、住、行、游”的樁樁件件,哪一項管得過分、管得過度了?用公款送年貨節(jié)禮,應該嗎?公款吃喝奢侈浪費,不該管嗎?鋪張揮霍、勞民傷財,能行嗎?轉作風的各種要求,不過是讓領導干部守住底線、堅持原則、不要違法亂紀而已,還不到“為官不易”的程度,更沒到“官不聊生”的地步。出現(xiàn)“官不聊生”和“為官不易”這種奇特的想法,說白了,正是因為在思想觀念、行為習慣、工作作風上缺乏足夠的束縛,讓一些人對不正之風習以為常,誤以為這就是“當官”的應有狀態(tài)。如果還想著“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隨著轉作風深入持續(xù)推進,有些失落感實屬必然;如果只信奉“千里來做官,只為吃和穿”,隨著反腐力度不斷加大,風險不可避免;如果不懂得“畏法度者最快樂”的道理,隨著民主政治的不斷推進,痛苦還會加大。相比于“低收入”焦慮,一些人“官不聊生”的慨嘆,還在于“高風險”用權。蘇聯(lián)部長會議主席尼·雷日科夫引用過一句名言:“權力應當成為一種負擔。當它是負擔時就會穩(wěn)如泰山,而當權力變成一種樂趣時,那么一切也就完了?!痹谌魏螘r候,“權力都是一把雙刃劍”,“如何使用、用之何處”,最能體現(xiàn)執(zhí)政者的追求。如果把本不該有的特權剔除就感嘆“為官不易”,把超標濫配的待遇歸零就抱怨“官不聊生”,我們的覺悟和境界究竟體現(xiàn)在哪里?我們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又彰顯在何處?這些都值得當下我們的黨員干部去認真思考一下。
我們的干部之所以會出現(xiàn)“官不聊生”和“為官不易”的想法,說到底還是官僚主義在作祟。事實上,從我們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執(zhí)政理念,從我們國家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體制來看,哪有什么“官”!共產黨的干部,本就是從人民群眾中而來,是人民群眾中的一員。若再用傳統(tǒng)的仕途觀念,將自己想象成百姓父母官,將人民賦予的公權力當成貪圖享樂的特權,無疑是極端錯誤的。應當如小平同志所說的那樣,“我是人民的兒子”。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從古到今,為官者的價值都承載于奉公為民上,體現(xiàn)在民意口碑中。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鄭板橋“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的追求,焦裕祿“我們當干部是為人民服務的,不能講究吃穿,應該同人民群眾同甘共苦”的情懷,至今令人感佩、給人啟迪。只有找準自身定位,明確價值所在,學會在約束中工作,習慣在監(jiān)督下干事,我們才能擺脫名韁利鎖的束縛,贏得有理想有價值的人生,恰恰這就是現(xiàn)代政治文明的常態(tài)。(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當前全黨正值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之際,我們黨員干部應當抓住這個契機,通過切實解決“走讀風”“中梗阻”“軟弱散”“機關病”等一系列問題,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讓我們那些自以為坐在“官位”上的干部們真正回到群眾中來。同時,我們的國家也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之際,提升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xiàn)代化水平,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深刻轉變政府職能,打造現(xiàn)代化服務型政府,讓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員”成為普普通通的社會事務“管理員”。不論是某些脫離了群眾的黨員干部,還是無法適應政府轉型的公職人員,談論“官不聊生”都是犯了常識性的錯誤。只有讓干部真正融入群眾,真正剝離掉附著于政府公職人員身上的特權,所謂“官不聊生”和“為官不易”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還有干部“吐槽”:干得挺多、掙得太少,沒有點額外收入,不來點體外循環(huán),拉不開栓。但也有一種不同的聲音,認為福利減少了、行動不自由了,當公務員“越來越沒意思了”,甚至產生“官不聊生”和“為官不易”的牢騷,以至于有的媒體預測,新一輪“官員下海潮”或將到來。
“我們不舒服一點、不自在一點,老百姓的舒適度就好一點、滿意度就高一點,對我們的感覺就好一點”,“政府過緊日子,群眾才能過好日子”。在不同的場合,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反復強調這樣的觀點。在密切與人民群眾血肉聯(lián)系的政治要求下,在轉變政府職能的時代背景下,在增強現(xiàn)代治理能力的改革目標下,我們應該對“為官不易”有更為深刻的理解。權力只有被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建立起為官用權的底線原則,建樹崇高的價值理念和追求,才能干干凈凈地為人民謀福祉,我們也才能贏得人民的信任和擁護。學會在約束中工作,習慣在監(jiān)督下干事,我們擺脫的是名韁利鎖的束縛,贏得的是有理想更自由的人生。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97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