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愿做孝道傳播者

自2008年離崗后,積極主動參加社會志愿服務,尤其是2013年11月平陰縣明德孝文化傳播中心講堂開班后,堅持參加學習傳統(tǒng)文化知識,感悟到了孝道對個人、家庭、社會的重要影響。決心以實際行動感恩您父母、回報社會,做一個孝道傳播的志愿者。三年來,我撰寫孝道系列故事講稿5篇,約6萬余字,先后在傳播中心課堂分享6場次、鎮(zhèn)、村、社區(qū)分享3場次。創(chuàng)作孝道文化學習體會、散文、詩歌、快板書、詩朗誦等30余篇,約1萬余字。利用節(jié)假日組織詩文朗誦會、元旦聯(lián)歡會6場次,登臺表演6場次。
一、樹立孝道傳播意識
為了弘揚和傳播孝道文化,我牢固樹立了三個意識 :
一是使命意識。通過對孝道文化學習,我深深認識到:要讓人們在“孝德”教育中心靈得以凈化、啟迪,在實踐中體會、感悟、認同、崇尚“孝德”,在反思自己在尊長孝親、感恩父母的過程中,端正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并將這種感恩之心付諸行動,讓“愛與責任”的體現(xiàn)升華至愛自己的崗位、感恩父母、感恩領導。自己應該身體力行,將孝道傳播作為自己的使命,如果做不好孝道文化傳播,愧對自己的父母、愧對孝文化傳播中心、愧對社會。
二是奉獻意識。進行孝道傳播工作,只講奉獻,不講索取。撰寫講稿、稿件等不但沒有報酬,反而要擠出休息時間。在中心講堂、公益論壇、外出單位等授課均不收費、不吃飯、不接受禮物等。帶領義工積極做好傳播中心義務服務工作,并積極組織、精心策劃、研究制定并具體落實傳播中心的各項教學計劃、公益論壇的實施方案、孝道文化進社區(qū)、進鄉(xiāng)村、進機關的聯(lián)系協(xié)調(diào)等,保證了傳播中心的廉明、高效運作。(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三是樂觀意識。撰寫講稿,尤其要撰寫一篇滿意的講稿確非易事,加之年老體弱,老眼昏花,知識滯后等問題,給撰寫講稿帶來了更多的困難。為了撰寫講稿,首先查閱大量電腦或書籍資料,每2小時的講稿要用一兩個月的時間,反復推敲,幾易其稿。為了查證一段用語、一個故事情節(jié),往往反復幾次,廢寢忘食,直到滿意為止。雖然辛苦,當講稿打印出來時,心里感到特別輕松。分享后得到聽眾認可尤其媒體給予報道后,感覺大有成就感和快樂感。
二、把握孝道傳播要點
在傳播孝道文化活動中,我主要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把握經(jīng)典精髓。中國傳統(tǒng)孝道文化是一個復合概念,內(nèi)容豐富,涉及面廣。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禮儀。主要內(nèi)容可以用十二個字來概括,即:敬親、奉養(yǎng)、侍疾、立身、諫諍、善終。只有把孝道文化精髓理解透,講解透,聽眾才能夠接受并見諸于行動。通過苦讀經(jīng)典原著,多次參加高級傳統(tǒng)文化講師培訓班學習等,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加深了對孝道理論精髓的理解,使授課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言簡意賅,具有宣傳力和感染力。
二是把握聽眾需求。授課緊扣聽眾需求,我的孝道系列故事分別是:《一、孝是立家之本》、《二、相親相愛一家人》、《三、學抗日英雄 做孝道少年》、《四、家有賢妻萬事興》、《五、溫馨幸福家庭》。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和切身感受,詮釋對孝道、家庭倫理、回憶父母的生養(yǎng)之恩,用孝道思想影響家庭,從而帶動更多有識之士更加深刻認識和理解孝道文化。在鎮(zhèn)、村、社區(qū)講授后,都引起了很大反響,分別在《新平陰》報、平陰縣電視臺做了報道。
三是把握典型事例。在講課中,我注重選擇典型事例詮釋孝道經(jīng)典,每一篇講稿中所選擇典型事例10余則。為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復推敲每個事例在講授中的作用和意義,有時要多次進行調(diào)整。尤其對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例,力求生動、鮮活,通過列舉典型事例,具體有力地證明中心論點,增強了說服力。
作為一個志愿者,愿為孝道傳播盡綿薄之力,為立足新起點、實現(xiàn)新提升,共建共享幸福平陰營造文明社會風尚。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98538/
甘愿做孝道傳播者的評論 (共 4 條)
- 雪靈 推薦閱讀并說 作為一個志愿者,愿為孝道傳播盡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