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班主任老師》
我的初中時代是在一個叫大寺的學校度過的。
那是一所鄉(xiāng)鎮(zhèn)的中學。中學原是一所寺廟,后來由當?shù)氐恼慕ǔ蓪W校,一個四周是平地,中間是一塊面積足有三千平米左右的,筑城的高約一米左右的平臺。
平臺上最先是寺廟的樓宇廟舍,大約在文革末期被推掉建成了現(xiàn)在的青磚灰瓦的一排平房。平房是學校的辦公室,而周圍平臺下的則是一排排的教室和寬闊的操場。
我的初中兩年的時光就在平臺前方的那一排新建的寬敞明亮的教室里 。
我的班主任是一位趙姓的中年男子。 他不高的個頭,說起話來鏗鏘有力,膚色黑黯的臉色中時常透露出一種威嚴和凝重。尤其是他上課時的嚴厲更是我們那些青澀少年懼怕的頭號老師。
趙老師是我們的 語文老師。他一直是這個學校的語文教學組的領頭人物。(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他原是鄉(xiāng)下的教師,因為出眾的教學才能,以及因材施教的教學 章法被政府剛成立的這所學校選拔為該校的語文教學組長。
我所在的班級是一個初中部的重點班,而班主任的重任自然就是趙老師的首選。
記得他為我們講解第一節(jié)課時的情景,同學們的神情尤其的緊張,因為我們早有耳聞他的嚴厲。連學姐學哥們也都敬重畏懼三分,下課時繞著他走,更何況我們剛?cè)胫袑W的少男少女們。
他講解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jīng)聽不見了;妻在屋里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這是作者當時心情的一種流露,一種頗不寧靜,于是作者在夜晚滿月的光里,沿著月光走向荷塘,想看看那與往日不一樣的景象?!?/p>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這一段是作者來到荷塘邊看到的與往日不一樣的荷塘景象,一種對荷塘擬人化的精細描寫。尤其是:把出水的荷葉幻化成舞女的裙,把花朵想象成少女的容顏,有裊娜的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這是多么的可愛的月光景致??!“
老師講的如癡如醉,同學們聽的如夢似幻,這一堂45分鐘的語文課,把一群天真少年帶入了一種夢幻般的景象中,也把我們當初的畏懼和緊張有上課前的正襟危坐轉(zhuǎn)換成到下課時的和風細雨般的春意旖旎。讓我們真正領略了從春風拂面到春意盎然的視覺以及聽覺的現(xiàn)場最震撼的視聽感受。
也就是從這一次開始,趙老師的語文課是我們最愛上的課程。而同學們懼怕的他獨有的“瘆人”的表情,我們在課堂上從未“邂逅”過。學姐學哥們盛傳的他的威嚴和凝重只不過是他性格內(nèi)斂的表情外露。
趙老師是一個慧眼識真的人。他看準的學生他會嚴加培養(yǎng)。尤其是在某個方面獨具特質(zhì)和天賦的學生。
早讀是文史課程的額外修補,而語文課的早讀大多是背誦課文。
記得有一次早讀,我在默讀一篇新學的高爾基的《海燕》。趙老師走到我身邊說:抓緊閱讀,一會我在課堂上提問你,并給同學們背誦其中的一段。說完他就轉(zhuǎn)身走向講臺。我望著老師的背影,不知道是喜悅、激動還是緊張,我也無法向老師解釋,只有趕緊閱讀,應付老師的提問,并在全班50名同學的面前展露。
十分鐘后我圓滿的回答了老師的提問,并熟練的背誦了老師指定的那段課文并得到了老師的表揚。自此以后我也成了我們班早讀課文背誦最快的學生,并大多包攬了記憶力超快的課堂必選者。
趙老師注重每個學生的作文寫作技巧,他對學生的寫作弱項進行重點輔導,并對寫作高手進行 重點培養(yǎng)。
我的寫作強項的突出和發(fā)揮直接得益于趙老師的言傳身教。是他的逐字逐句的字斟句酌,是他的精雕細琢的著色運筆,才使我的作文每次次成為班級的范文示例。
每次的背誦課文,培養(yǎng)了我對語文課程的極大興趣,并漸漸養(yǎng)成了閱讀書籍的愛好。而每次作文的示范則促使我對寫作產(chǎn)生極大的興致。
這樣的兩種興趣和愛好一直延續(xù)至今,并成為我生活中的一大情趣,成為我豐富業(yè)余生活的必不可少的精彩點綴。
中學時代已經(jīng)遠離我很多年了,少時的記憶清晰可現(xiàn)。
我已離開那所叫大寺的中學已經(jīng)很久,老師也多年未見。
不知老師現(xiàn)在哪里,你還好嗎?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799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