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特立獨行的“游子”

一個特立獨行的“游子”
筆名:游離者
在我心中或許“游子”一詞早已貫徹心扉了,接近十年載的求學生涯讓我對“游子”理解深刻,但我所體會到的“游子”要異于常人,或許,他沒有“慈母手中線你,游子身上衣”的那絲濃濃深情;也沒有“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的一腔憂愁;更多的是一個在喧囂都市游離到故鄉(xiāng)的新鮮感,這種“新鮮感”并不是單純感官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心靈創(chuàng)傷的平撫。
老實講我是一個奇怪之人,當我身邊的人都高談闊論對所謂“美麗都市”的向往時,我或許早已脫離大眾的潮流,從小時候起內(nèi)心便生發(fā)了對都市的抗拒,這種思想尤其是在以后離家求學在外時愈發(fā)強烈,我想可能是打小生活的故鄉(xiāng)早已對我進行了“洗腦”了吧。
求學生活的“都市”給我的印象永遠是“喧囂”,這個“喧囂”是多方面地,但印象深刻的還是人們思想上的“喧囂”。新時期當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號角吹響時,也就注定了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在市場經(jīng)濟的洪流中,人們打著“生計”的幌子,為著無限擴大的私利而斗爭著,這種斗爭比其他的斗爭都來得迅速.猛烈,潛移默化般地進化著人類,讓人類逐漸走向“私利”的巔峰,想經(jīng)歷了巔峰到“山腳”的巨大落差時,人們心中的“魔鬼”升起,開始為所謂的“生存”斗爭著。自那以后那些經(jīng)不起失敗的人便不顧一切的去迎合“自由市場的潮流,在似乎毫無管制下進行著“良心的倒賣”。也便有了一系列駭人聽聞的事件打碎著每一個人的道德底線。
在他們的思想上只有無限大的自我,思想永遠處在挑戰(zhàn)道德底線的“喧囂”中而無法自拔,漸漸陷入道德的深淵,心靈也就這樣被一刀一刀地無情切割,感官的風景享受也無非是那車水馬龍的鐵甲怪物和陰森的鋼筋水泥森林。(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當一個毫無思想可言的游離者回到思想的發(fā)源地—故鄉(xiāng)時,或許角色早已變成一個特立獨行的“游子”,相對于“都市”而言故鄉(xiāng)給我的印象則是沁人心脾的安謐。
當乘坐的一列車緩緩駛?cè)氤青l(xiāng)交界線時,在車內(nèi)靜坐的我無須向外張望便知心靈的歸屬在向我擁抱,那一種感覺來自故鄉(xiāng)的風。故鄉(xiāng)的風不像城鎮(zhèn)風那樣“脾氣暴躁”,她總是那么地“溫柔和純潔”,風中夾雜地不是刺鼻的酸而是來自大地的那股“綠意之味”,她溫柔的撫摸著我全身的每一處,像是入鄉(xiāng)時的一次洗禮,洗去繁華都市的“喧囂”,緩緩地注入我身上的每一處毛孔,爬過臉頰順著鼻孔將故鄉(xiāng)的思想輸入內(nèi)心深處,在此刻我深刻地感知到我又成為了一個特立獨行的“游子”。
有思想的風幫我撐起了不愿意向世俗的眼睛,一眼望去,那充滿生機的綠給我的內(nèi)心一種“暴躁”悸動。入眼的是小草頑強的生長,百花爭艷的景象,也正是那些“都市”所不能具有的,一望無際的綠動,入耳的是“小橋流水人家”的愜意和踏著五線樂譜的樂聲;入心的是孩童們的嬉戲和故鄉(xiāng)長輩們那毫無“喧囂”的內(nèi)心。
在感官上我體會到了故鄉(xiāng)之美,給我印象最為深刻地還要屬于那意境般的林間小道,水田里的水沒有大海的壯闊;也沒有河水的狹隘,只具有屬于故鄉(xiāng)之水的那絲靈動。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0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