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未完的盛宴
父親離開我們很久了,母親始終用歡笑和淚水編織如錦似緞的歲月。
母親說,我們小時候那段日子也是她很難忘的歲月。當年的她,為了生活奔忙,對我們的未來,并沒有太多想法,只是一心要把8個孩子拉扯大。小時體弱多病的我,母親抱著我到處求醫(yī),她并沒巴望我們能成就什么,只有個謙卑的心愿,希望我們平安長大。
直到我真正長大了,所經(jīng)歷的和擁有的,都是她過去不曾想過的?;仡^看看過往,深烙在我們腦海里的,有很多共同的畫面,除了午夜的飯團,還有成熟的棗子。
在那個年代里,經(jīng)濟上雖沒有很顯著的改善,但儉約樸實的環(huán)境,讓簡單的心靈很自然地變得富有。母親很會安排生活,不論哪種蔬菜在母親手中都能變成可口的菜肴,她換著花樣給我們做各種小吃,我們每個人吃得津津有味。
這些幸福的畫面,都發(fā)生在很困苦的環(huán)境中,每段記憶卻都深埋我心底,變成夢想的種子。它們讓我們即使在青少年時期碰到名落孫山、自卑墮落的灰暗泥沼,都能靠著心靈的激勵,翻土施肥,冒出希望的嫩芽。羽翼豐滿后,無論我們想要飛得多高、多遠,都還會一再回顧巡禮。
而我,并不是一只真正的飛鳥,只是畫著老鷹圖案的風箏。親情的牽系,是風箏的線頭,緊緊抓牢它,適時松放它,才能飛得更高。即使風箏墜落,循著線頭追溯,還是能找到飛翔的初衷,學會祝福與珍重。相互扶持中重新啟程。(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每次遠行,我都像是個好不容易掙脫枷鎖的叛逆少年,瀟灑狂傲。然而,離家愈遠愈久,就愈能感覺心中牽系的那條線,是束縛的捆綁,也是支撐的力量。當我學會愛它、感謝它,不怨它、不討厭它,懂得承擔生命本來就存在的責任時,我的心就得到前所未有的真正自由。
人生的起飛與降落,往往都在同一個地方。只是游蕩過后的我,因為經(jīng)歷了不同的風景,而有了全然不同的視野及收獲。
自從幾年前,母親在一次噩夢中不慎摔折了腿骨。她的身體狀況,無論路上行走、上洗手間還是沐浴更衣,對她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zhàn)。她行動起來很不方便,好在有三哥和姐姐陪伴在身邊。他們農忙時,都是她的鄉(xiāng)親陪她聊天,沒有鄉(xiāng)親的日子,母親就像一尊雕像屹立在小屋門前盼兒歸來,每次回家看到她的病苦,心里浮現(xiàn)我的不舍。這一路行來的跌跌撞撞,讓我學會了很多從前沒想到的事情,表面上看起來,仿佛彼此的人生停滯不前,實際上卻是在相互扶持中重新啟程。
以往,只覺得母親的性格很好強;而今,發(fā)現(xiàn)我從不肯放棄的韌性跟她很像。我的身上繼承了很多父母的優(yōu)點。然而他們性格上的缺點,也成了我血液里的一部分。年少不懂事的時候,曾經(jīng)在內心偷偷挑剔過他們的不是,而今才知道如何謙卑地接納這一切。因為,唯有接納,才會找回完整的自己。
此時,我深深體悟到:親子相依的關系,就像搭乘飛機時腰間那條可以放得很松、也可以綁得很緊的安全帶。飛行途中你不會覺得它有多重要,直到航向云深不知處,遇上亂流,才知道它的存在,是為了給脆弱的心靈,最后的依賴。
很多跟我年紀相仿的朋友,都碰到和雙親相處的問題,對彼此關系感到焦慮,甚至急著想要逃離。他們用不可思議的眼光打量我,問我怎能做到和諧共處,充分理解彼此,又能各有空間?這個問題,其實令我很慚愧。因為同樣有過和母親共處到痛不欲生的經(jīng)驗,宣泄情緒的叫罵,揮舞肢體的沖突,都曾無可避免地出現(xiàn)在我們看似親密、實則緊張的關系里,嚴重的時候,還曾有過一起了斷的念頭。然而,任何一個受苦的心靈,總要煎熬過那些艱難的日子,讓原本經(jīng)由淬煉而強韌的心志,懂得放下與妥協(xié)而變得柔軟謙遜,才會漸漸找到最能平衡彼此關系的相處之道。逃離,只會讓現(xiàn)在的壓力更大,讓將來的悔恨更深。
母親不方便的這些年,其實她還是像從前一樣,而且是用“即使僅存能量有限,也要使出全力”的那種認真。曾經(jīng)壓力大到無法呼吸的我,因為自我訓練了承載愛的力量,而懂得在舒緩中學習及享受。如同她分分秒秒慣有的心急,時時刻刻提醒我要放慢腳步的道理。每一件功課背后都有它的意義。功課做到最后,我才發(fā)現(xiàn)它其實是禮物,上天刻意要我在和母親相處過程中,鍛練自己,得到智慧。
人生盛宴,如果是一場流水席,爸爸離開后的餐桌,只剩下我們和媽媽相依為命??粗H朋好友來來去去,究竟是她在陪我們,還是我們在陪她?這已經(jīng)無從分辨,也不必細說了。相對于她曾對我花費的心血,我付出再多也還是不夠。好友安慰我,“你已經(jīng)很盡力,不必再那么愧疚?!?/p>
長久以來,我一直想著這個問題:為什么,不管我怎么做,還是很愧疚呢?仔細回顧過去的生活點滴,終于找到答案:母子連心。母親可能也深有同感吧!因為她不止一次地說:“都是我行動不方便,才拖累了你!”如果要母親日子好過一點,我就應該立刻停止虧欠的念頭,以感恩代替愧疚,謝謝她生養(yǎng)了我,而且一路相陪。
電影《送行者》中的一個鏡頭,春末的寒風細雨迎面而來,母子倆站在馬路邊等紅綠燈,配樂的大提琴聲,響在耳際;路邊的木棉花,繽紛開落。我們都知道在各自的人生里,已經(jīng)失去許多彼此曾經(jīng)很珍惜的東西。無法回頭的母子,在未來的路上,只求無憾而已。
黑暗的雨夜,朦朧的街燈,恍若漫長的人生行路。每顆孤獨的心,都因為情義與緣份,找到可以相依的對象。有人與寵物相依,有人和親屬相依,有人憑往事相依,有人靠希望相依。
母親的篤定,始終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這曾經(jīng)給我?guī)砗艽蟮膲毫Γ苍?jīng)是我努力向上的憑借。如今,它慢慢化成一條生命的牽系,即使在細雨紛飛的路上,依然明晰。
情感上我很清楚自己在哪里,理智上我卻很迷糊,忙碌的我,甚至回答不出,今天搭了多久的車,明天還要去多遠的地方。幸好,記錄未完的、愛的旅程,不是用數(shù)字記錄,而是微笑與眼淚、春風與秋雨、戰(zhàn)爭與和平……
在有限的人生彼此相依,幾年前,父親過世,做完“滿七”的法事以后,母親擔心地問:“真的有靈魂嗎?你爸爸到了哪里?”
在悲傷的淚眼中,母親最關心的還是父親的行蹤。隔天早上,父親托夢告訴我,他已經(jīng)在西方極樂世界了。我想起白居易的《浪淘沙》寫著:青草湖中萬里程,黃梅雨里一人行。愁見灘頭夜泊處,風翻暗浪打船聲。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覺海非深。不止一次地安慰母親:“把擔心化為祝福吧!”父親是個好人,無論生前或過世,得到這么多親友的祝福,絕對會一路好走。可是,有一句話,到現(xiàn)在還不敢告訴她:萬一,有一天,我先走了,我會看清楚天堂的站牌,在夢中稟報正確的里程,也希望母親不要傷心,只需祝福我一路順風。
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哀慟,是人生最凄苦的經(jīng)歷,希望它永遠不要發(fā)生。母子在漫長的人生路上相伴一段,我從來沒有認真地計算過真正的里程數(shù),只是常將彼此的年紀相忘于江湖,也許我總是貪心地想要再陪母親更長的時光;即使她依然嚴格地要求我報備,百般珍惜親情相處的我,也會很樂意打電話交代行蹤,不厭其煩。
而我們究竟是如何計算生命的里程數(shù)的?是以車窗掠影的風景,道路豎立的指標,彼此相處的時間,還是愛恨恩怨的界線?
如果每個人都是一部車,誰能得到上天的保佑?夫妻、親子,在人生路上一起能夠同行幾年,幸福多久?家人在歲月中的相聚分離,彼此之間的緣分又豈可以公里計!
這么多年來,我依然是個精明做事,但迷糊度日的中年男子。唯一讓我牽掛的,是我愛的人、所在意的人是否過得幸福。
在這些名單里,有個最特別的人,就是我的母親。幸好,能夠記錄我們之間的、未完的、愛的旅程的,不是數(shù)字,而是微笑與眼淚、春風與秋雨、戰(zhàn)爭與和平……每當我積極地向前邁進一步,就會留戀地往回多看一些,前瞻后顧之間,都是滿滿的不舍與祝福。
懂得的人在意的是那份美好記憶,父親離世之后,餐桌上只剩下我和母親。我特別珍惜每一次用餐的機會,母親欠缺安全感的天性依然故我,只不過換了個形式。她不斷推讓食物,把我夾到她碗里的魚肉,再夾回盤中,總要來來回回很多次,她才愿意吃下去。
剛起鍋的一塊滑嫩的肉,常在夾來夾去中變冷變老。如果在我家餐廳裝置一臺固定攝像機,應該會拍到很有趣的畫面:碗盤間隨著筷子飛來飛去的菜肴,始終沒有正式的落點,而餐桌兩端的母子,都已經(jīng)是白發(fā)蒼蒼。
如果母親這一生的驕傲,就是煮一手好菜,懂得享用美食和擅長烹飪美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興趣。幸運的是,母親將這兩種技藝結合為一。耳濡目染在她對美食一貫的堅持里,我似乎也通曉了人生的義理。人生,這一場盛宴。
對離席的親友總有無限追思,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朋友和親人在不同的生命階段來來去去,只有家里的餐桌和家人,會永遠守候著游子歸來。我必須盡量回家陪她吃飯。坐在母親對面,幫她夾菜送湯,看她緊閉雙眼努力咀嚼的樣子,我既幸福又感傷。
如果,天下真的沒有不散的筵席,可不可以讓我們吃得久一點,散得慢一點。
人生,這一場盛宴啊,吃到中年我已經(jīng)足夠了解,吃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比美食更關鍵的是:跟誰一起吃?只要跟喜歡的人一起用餐,粗茶淡飯里都有濃厚的真情滋味。當一個人吃遍山珍海味之后返璞歸真,最好的美食不是精致的魚翅燕窩,而是養(yǎng)生效果最好的地瓜糙米。每個人都努力了大半輩子去追求財富,渴望錦衣玉食,卻要靠機緣才能了悟:一碗飯、一雙筷,能吃的也就是這些了,誰陪你吃才是重點。
父親提前離開人間,讓我深感遺憾。我做得太少,他走的太早。我漸漸明白,不管子女怎么做,當銀發(fā)父母生命凋零的時候,都會感覺自己做得不夠。就像我現(xiàn)在對母親所做的一切,不是在盡孝,只是在未雨綢繆地減少將來的愧疚感,以防“明明可以,卻做得不夠”的懊惱,在往后的余生糾纏自己。
人生若是一場盛宴,我和母親之間的關系,已經(jīng)發(fā)展到有如一克糖分比較少、甜度比較低的甜點,我們漸漸都知道該如何挑選最適合的相處方式,以及最適合彼此的份量,然后細嚼慢咽,仔細分享個中滋味。正如同甜點是美好的段落,但還不是這場盛宴的句點,我們還有咖啡及熱茶,要用當下每一刻時光,盡情享受這一場人生未完的盛宴。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09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