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廬聽雨---一生長嘆
{7}、人到老年的時候,內(nèi)心是孤獨的,兒女再孝順,只能說日常生活方面照顧得周到細(xì)致。但是精神上的空虛做兒女的常常是無能為力,而且也常常是忽視的。
覺得父母衣食無憂就算是安享晚年了嗎?
中年的孤獨是性情的寂寞,老年的孤獨是精神的煎熬!等到做兒女的明白了老年人的孤獨的時候,自己也老了,父母已經(jīng)不在了......
常常都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空留下無邊的悔恨寄托在年年清明隨風(fēng)飄零的紙灰中。生命的輪回就是這樣在周而復(fù)始的嗟嘆之中傳遞著,迭壓著。
人啊,一輩子就是那么回事兒,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孝敬老人,養(yǎng)兒育女,等到自己風(fēng)燭殘年,停下了奔波的腳步,回過身一看,才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就像一只辛勤的蜜蜂,“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百善孝為先”,這是誰說的,我不去考究了。但是何為“孝”,需要探討?!敖獭笔恰靶ⅰ迸c“文”的結(jié)合,這說明無“孝”不為“教”;“孝”是“老”與“子”的疊加,這說明“孝”需要傳承!(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8}、現(xiàn)在我多少明白了為什么宗教那么具有蠱惑力,人們?yōu)槭裁茨敲吹目駸崃?。因為每個人的生活都會有不如意的地方,所以人們都幻想來生會有完美的生活。
以虛幻來生的榮光來填補(bǔ)現(xiàn)實今世的缺憾,就好比多情的女子在陽光下吹肥皂泡,那七色的光暈炫目多彩,很符合少女心中憧憬的夢幻。
也許不是蕓蕓眾生沒有發(fā)現(xiàn)真其中的詭異,只是不愿意戳穿,天堂那里美麗的愿景是所有人期待的,這個夢幻也是需要所有人共同去編織的。就如同美麗的肥皂泡,它存在,可以折射出七彩的陽光。一旦破滅了,就知道原來那絢爛的色彩不過是虛幻。同樣,所有人都不希望這個臆想是個易破的肥皂泡,他們害怕希望也隨之泯滅了。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10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