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本紀》小記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一首《垓下歌》唱出了一個英雄末路的悲涼,唱得驚神泣鬼,百轉千回,縱使天高地厚,卻也托身無所。
項羽之所以走上滅亡的道路,又何嘗不是自己埋下的惡果呢。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年少的項羽縱使有滿腔熱血宏圖大志,但他學書不成學劍不成,學兵法略知其意又放棄,這樣的耐心即使成功又能走得多遠呢?鴻門宴上明明有機會將劉邦一舉擊之,可惜項羽感情用事優(yōu)柔寡斷錯失良機,放劉邦一條生路卻給自己斷了路。此舉此行又哪能稱得上大丈夫之為呢?戰(zhàn)場上的項羽縱使叱咤風云無所畏懼,卻也僅是逞匹夫之勇,更不懂得如何使用有才之人。有勇無謀又憑何常勝呢?稱王的項羽,剛愎自用殘暴無比,視生命如草芥,多次屠城,濫殺無辜,卒失掉民心。最后的最后,他竟還不知錯在何處,連太史公都不忍感嘆”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荒謬。
俗話說,不以成敗論英雄。既便如此,我還是十分欣賞項羽的,不僅僅是因為他那首氣勢如虹的《垓下歌》,更是因為他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霸氣,無可比擬。這種霸氣,貫穿項羽的一生,從萬人之上的王到四面楚歌的囚。
年少的項羽就有成就英雄霸業(yè)的宏愿,秦始皇游會稽時,項羽見之竟說出“彼可取而代也“的豪言壯語,驚呆項梁。巨鹿之戰(zhàn),項羽以其過人的卓識,非凡的膽略和視死如歸的氣魄所向披靡大破秦軍,令”諸侯將莫敢仰視“。垓下之圍,項王僅瞋目而叱之,便使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烏江邊上,項羽仰天長嘆,愧對江東父老誓死不渡烏江,拔劍自刎,惟留烏江水靜靜流淌。
正是這種霸氣,成就了項羽傳奇的一生,成為他人性的閃光點。
在項羽的身后,不得不說的還有一位女人,虞姬。(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兵荒馬亂中的愛情,給后世留下一段可歌可泣的傳奇佳話。這恐怕是亂世中僅剩的最后一點溫情。當虞姬最后依偎在項王身邊,她多么想與心愛的男人不離不棄一世白頭。她又何曾不想勸說項王放下王權帶她遠離戰(zhàn)火過燒火砍柴的生活,但是現(xiàn)實是不可能的,因為他是西楚霸王項羽,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是滿身傲骨的大丈夫,又豈能過茍且偷生的日子。這也正是她愛他的原因。她不愿讓他為難,在自刎的那一刻只祈禱上蒼給他一次轉機,愿來生再與他相會。中國歷史上,有無數(shù)的英雄人物。但如項羽這樣的鐵血柔情的漢子卻甚少,千軍萬馬戎馬半生虞美人一顆無言的淚,重重地砸在項羽的心上,擊得他潰不成軍。
烏江水靜靜流淌,承載著歷史沉重的記憶,掬一捧烏江水,我仿佛看見項王從水中騎騅奔來。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11973/
《項羽本紀》小記的評論 (共 8 條)
- 心靜如水 審核通過并說 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