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覺”是佛-------夜讀《華嚴經(jīng)》

-------------我看佛法二
吳勤彬
從歷史派別和語系上分,中國佛教主要分為回鶻佛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以及南傳佛教(即上座部佛教 )。特別是佛教自傳入中原大地以來,形成了漢傳佛教八大宗,在我看來,中國佛教八宗無論哪一支現(xiàn)在都被攪得烏煙瘴氣。華嚴也一樣。只是華嚴一開始就被歧視。一千五百年前《華嚴經(jīng)》的譯者佛馱跋陀羅到長安,就被三千多和尚排擠,只好離開長安南下,十多年后他譯出《華嚴經(jīng)》,華嚴在中國,憂患之書也。我特別喜歡它。尤其,它的成書經(jīng)過也充滿了傳奇,那龍樹,他的朋友被殺了,但是他得以活下來傳播華嚴思想。朋友死了,華嚴思想不死。
《華嚴經(jīng)》的全名是《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傳說是由文殊菩薩和阿難編的,由龍神收到龍宮里。龍樹菩薩入龍宮見到了它而得道,把它流傳人間。這部經(jīng)有上、中、下三本,傳到中國來的是下本的節(jié)本。龍樹菩薩是釋迦牟尼死后七百年生的使徒、是馬鳴菩薩的再傳弟子。他很聰明,與兩個朋友學(xué)隱身法,跑到皇宮里?;实巯铝钭笥宜奶帗]劍去砍隱身人,結(jié)果兩個朋友被殺死了。在敵人揮劍的時候龍樹菩薩發(fā)現(xiàn)他們怕誤傷皇帝,不敢在皇帝身邊揮,于是就躲在皇帝身邊,逃過了大難。
《華嚴經(jīng)》是經(jīng)中之王。想想看,佛陀在七個地方,九次聚會,才把華嚴講完,當(dāng)時說沒有人能了解其中的奧義,除了利根的大菩薩外,鬼神也、天龍八部也、二乘根器的阿羅漢也……都無法了解。所以這部經(jīng),就被藏在龍宮里,直到龍樹菩薩把它背誦下來,才得流傳在外。雖然龍樹只背了三分之一,但是,華嚴的奧義我們今天能把握的人有多少?我認為其中的‘回向’是最精采的,偉大得無與倫比。真正把握住這種‘回向’奧義以后,會發(fā)現(xiàn)佛法絕不消極。
華嚴的世界有所謂‘一真法界’,這種法界,主張真妄俱泯、生佛不分。乃超越一切對待,本體即現(xiàn)象,現(xiàn)象即本體,絕對平等。在這種‘一真法界’里,萬法歸一,從數(shù)量上,一個不算少、萬億不為多,從一粒砂石可以透視無量三千大千世界;從體積上,微塵不算小、虛空不足大,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互納無礙;從時間上,剎那不算短、劫波不夠長,萬物方生方死也好、松鶴邏年也罷,都是一生。在‘一真法界’里,一切的多少、大小、長短,都是虛假不實的,超越有無、超越時空的‘一真法界’里,一念百千劫,百千劫在于一念;一粒微塵就是十方國土,十方國土也是一粒微塵,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我們?nèi)粘W哌M廟宇,看見殿上供著大日如來、文殊、普賢菩薩,這是通稱的‘華嚴三圣’。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yīng)身。大日如來即佛的法身。但是,‘佛地經(jīng)論’說身化三種,所謂‘自身相應(yīng)’、‘他身相應(yīng)’、‘非身相應(yīng)’,在第二種‘他身相應(yīng)’中,有化魔王為佛身、變舍利子為天女的說法,如此化身,我認為才真是佛的真身。這樣看來,坐在大殿里的大日如來,站在廟里的文殊、普賢菩薩,其實都是假身,他的本身的塑像,恰好反證了這種造形的虛妄。如果木雕有靈,這三位托假身以現(xiàn)身五濁惡世,真不知他們做何感想?難道在大雄寶殿中受入膜拜,就算完事了嗎?真的佛、真的菩薩絕不如此。
周世宗的舍銅佛身、破山和尚的舍素食身,都可看出佛法大義著眼立論。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業(yè),氣魄自是不凡。有俗諦,而后有真諦;有世間法,而后有出世間法。佛門言轉(zhuǎn)依,是轉(zhuǎn)世間心理為出世問心理,但是,佛門的真正毛病是,善男信女只知俗諦而不知真諦,結(jié)果渾然不識世間心理,又從何轉(zhuǎn)之?從何依之?
王安石有一首《夢》詩:
知世如夢無所求,
無所求心普空寂。
還似夢中隨夢境,
成就河沙夢功德。
王荊公認為人生如夢,一無可求,他什么都不追求,心如止水??墒?,就在一個夢到另一個夢里,他為人間,留下數(shù)不清的功德。這種境界,才是深通佛法的境界。這種先出世再入世的智者、仁者。勇者,他們都是‘死去活來’的人。人到了這種火候,就是佛。就是菩薩。佛門精神是先把自己變成虛妄,虛妄過后,一無可戀、一無可惜,然后再回過頭來,把妄成真,這才是正解。從出世以后,再回到入世,就是從‘看破紅塵’以后,再回到紅塵,這時候,這種境界的人,真所謂目中有身、心中無身。他努力救世,可是不在乎得失,他的進退疾徐,從容無比,這就是真的佛、真的菩薩。
季羨林說:“不知道”的對立面,就是“知道”。知道了,就是“大覺”,就是“佛”。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1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