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扶蘇必須死

【一 扶蘇之名】
公元前二百四十一年,一名天庭飽滿的男嬰來到這個世上。在他響亮的啼哭聲打破沉寂緊張的氛圍時,仿佛吹來了一陣春風,讓那個坐在一旁身著華裳的一直等待的男子似若聽到那從宮墻外遙遠的地方飄渺而來地歌聲“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山有喬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再細看眼前這個嬰孩,玉葉金枝,男子與其母親對視片刻不由得會心一笑。曰:吾兒,扶蘇。
“扶蘇”二字,香草佳木之意,本用于形容樹木枝葉茂盛。以此命名其子,喜愛之情流露無遺。所以,從出生起,扶蘇這個名字必然成為朝野之中,宮闈之內(nèi)的焦點所在。扶蘇之名,必時時刻刻扎在眾人心間。
【二 扶蘇之位】
秦始皇,千古一帝。其位,天下各路人士窺視。然而,戰(zhàn)爭是殘酷的,人一旦卷入戰(zhàn)爭,就難以脫身。秦始皇,勇者也。韓亡,趙破。始皇帝,亦智者也,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未遂,秦立即派兵攻燕并勝利,再隨后拿下魏楚齊三國,只有衛(wèi)國,拼死抵抗,最后成為秦的附庸國(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廢衛(wèi)君姬君角,衛(wèi)國滅亡。所以秦始皇當時唯獨沒有滅掉衛(wèi)國)。秦初并天下,其權(quán)之大,其位之高。數(shù)千年來,諸侯國一直各自轄管,一諸侯國國君的位置都時時被人覬覦,更何況,如今天下在握的秦始皇呢。
扶蘇,嬴姓,趙氏,亦稱公子扶蘇,秦始皇長子。千百年來,無論哪朝哪國,長子即太子,十之八九為未來國君。所以,公子扶蘇,在理論上就必然是下一個秦國皇帝。且,秦始皇為其命名扶蘇流露出的喜愛之情,其他鳳子龍孫的名字又略顯單薄,其意顯而易見。然而,秦始皇,性情人人皆知,滅六國之果斷,其頭腦并非莽夫,所以即便天下人皆知皇位權(quán)利無限,也沒有人敢輕易動始皇帝一根汗毛。(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所以,想得皇位,其第一繼承人,扶蘇必須死。
【三 扶蘇之性情】
生為皇子,必受之禮儀,教之智謀。而秦始皇如此愛這長子,必然對其寵愛有加,心中千秋霸業(yè)的接班人,一定是廣招賢士為其授學,所以扶蘇的學識絕對不是出自一方學士,其接受的教育也各有千秋。所以,扶蘇的性情,一者源于其所接受的教育而養(yǎng)成。
身為長子,在皇宮中。少不了與其父的妃嬪們打交道,也少不了拍馬屁的臣子,以及各種搬弄是非的宮中之人。若是與這些人較量起來,必然是途增煩惱,而最好的解決辦法,則是以不變應(yīng)萬變,少理會謙虛好學。這世間的一切皆是人情世故,處理的好便好,沒有人能完全懂?;蕦m之內(nèi),本就是紛繁之地,“麻煩”能少則少,度量不只是氣度的表現(xiàn)。所以,扶蘇的性情,二則來于生活環(huán)境。
三者,扶蘇明白,即便天下人在自己父親管轄之下,可是天下初定,在漫長的戰(zhàn)爭歲月中,人們的心已厭倦這種生活。如果不能給予他們安定的生活,必然是一場浩劫的開始。而當皇位傳到自己手中之時,自己就是被全天下人所期許著。誰不想有個安逸的家,誰不想擇一城終老,愛一人天荒?所以,多情的人兒必然有一顆柔軟的心。
扶蘇,性情仁弱,若此。皆出自于所學,所處,所思。
【四 眾人性情】
在扶蘇養(yǎng)成一顆“圣人”心的同時。更多的凡夫俗子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也養(yǎng)成了一種叫仇恨的性情。他們仇恨世界,仇恨時代,恨天罵地,把一切的不幸都轉(zhuǎn)化為一種狠的力量,而這種力量,極易失控。
秦始皇,滅六國。六國的頑固追隨者眼中他就是仇人,亡國之仇不得不報;焚書坑儒,文人騷客心中疾苦難以抒發(fā),喪失文友之痛,心愛之學所毀的恨不得不解;南征北戰(zhàn),被束縛的人總是愛自由,所以仇之;修長城建靈渠,誰不希望在家好好享受,誰會想長城的作用,誰會知道修那么多靈渠用來干什么……總之,你滅了我的國家,我們活了幾十年憑什么我們就要改這樣做那樣,憑什么我又要做事又要挨罵,總之,我們不開心了。你就是我們恨的人,我們討厭你。
而,事物都有兩面性,愛屋及烏則恨烏也及屋。所以,在許多滿懷仇恨的人眼里,扶蘇的身份,只是仇人的兒子。
不知道,是否秦始皇也想到了這點,所以他下令很橫擊殺反抗他的人,違背他命令的人都統(tǒng)統(tǒng)殺死。也許,秦始皇也知道扶蘇的仁愛之心這個弱點,知道自己的國家表象上是天下歸一,卻背地里虎視眈眈的人太多,所以,他要努力為自己兒子擺平未來可能有的困難。秦始皇極力通過鎮(zhèn)壓,徭役以及殺戮,想要達到自己所想的效果。
扶蘇卻看見在父親如此“寧可錯殺一百也不放過一個”的背后,民心的畏懼背后的逃離,所以力諫父親切勿如此殺戮,怕是失去民心,讓天下人都不再支持你這個君王啊。而身為父親的秦始皇,在自己摯愛之子的“指責”下,如同被當眾打臉,痛心疾首,內(nèi)心也心里交瘁。想想自己苦心一番,卻不被兒子領(lǐng)情,只得嘆息。
生于戰(zhàn)爭,必困于戰(zhàn)爭。越想平息,越是添增。早已被戰(zhàn)爭和復(fù)仇沖昏頭腦的眾人,在秦始皇的壓迫下,無計可施,也必然“父債子償”,所以,恨秦者,欲復(fù)仇,嬴政不斃于其手,誅殺其子為必然之舉,由此,公子扶蘇必須死。
【五 奸臣謀略】
在忙于殺戮四起的反抗者,忙于改革制度。秦始皇,已忘記日防夜防,家賊難防。覬覦皇位的奸臣,早已勾結(jié)朝野權(quán)貴,吞并大量實力。而,對秦朝忠心耿耿的臣子們,一是知皇帝有意將來傳位給扶蘇,二是扶蘇博學多才,看事情深謀遠慮,是良君之相??墒?,是好也便有不好,或許是多年來皇帝對長子扶蘇的喜愛,所以養(yǎng)成了扶蘇說話的直白,總是敢于直諫,即便在朝堂之上,也公然指出父親所做的不合適之處。
在數(shù)千年的封建思想禁錮中,“皇帝乃九五至尊,一言九鼎,出口即不能反悔”,所以公子扶蘇的直諫無異于啪啪的往自己父親打臉??v然一兩次倒是沒什么,而扶蘇卻是總這樣。所以,即便是一個普通家庭的父親,在鄉(xiāng)鄰面前總被自己兒子所指其行為不合適,也會覺得顏面掃地,也會惱怒,責罰。若不是始皇帝真的太喜歡自己這個兒子,又或者扶蘇若只是一個臣子或者平民,怕是長久若此也必死無疑了。
奸臣趙高,就是看中了公子扶蘇的直白這個毛病和始皇帝愛面子的緣故,開始了詳細謀略。先是和皇子胡亥聯(lián)系起來,攛掇其,同樣身為皇子,也是有繼承權(quán)的,只要足夠讓始皇帝刮目相看,必然會將皇位繼承給你的。到時候你哥哥扶蘇,就任憑你來擺布,你也可以揚眉吐氣,出人頭地。按理說,始皇帝對扶蘇的喜愛可謂人人皆知,難道胡亥公子就真的蠢不可及了?怕并非若此,而扶蘇必死,這一切的一切,莫過于因為嫉妒二字。深宮之中,并不是每個人都習得良好氣度。所以,扶蘇這個玉葉金枝的優(yōu)秀便必然成為其他皇子心里的刺痛。想想誰家孩子不希望得到自己父親的喜愛,可是因為扶蘇的存在,這些鳳子龍孫的努力就變成了杯水車薪無濟于事,在年華中必然沉淀為埋怨。對始皇帝的偏愛的埋怨,對扶蘇存在的埋怨。所以,嫉妒,讓公子扶蘇在皇子們心中早已成為最大的對手。想贏,公子扶蘇必須得死。
趙高再威逼利誘李斯,串通一氣。沆瀣一氣的奸臣賊子,平日里,在皇帝對扶蘇氣急敗壞時,私下替所謂的主子實則為救命稻草的胡亥獻媚,再教唆胡亥做秀。
而秦始皇也并不是傻,只是氣不過。所以,最后一氣之下讓長公子遠離自己,去邊疆督工。心想,一是不用生氣,二是也算歷練自己的兒子,讓他可以在學識上更得到幫助。三是可以體驗帶兵之苦,想想可能會就理解自己的用心。而扶蘇也確實沒讓秦王失望,在名將蒙恬的指點下,扶蘇的軍事才能逐漸顯現(xiàn)。他經(jīng)常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戰(zhàn)功。有了軍隊的支持,扶蘇自然能站得住腳。
眼看自己的兒子正朝自己所想的發(fā)展,始皇帝大喜,只不過,始皇帝,終究沒想到的自己嘔心瀝血經(jīng)營的霸業(yè),竟然紕漏就出在自己最近的地方。公元前210年,為彈壓日益不安且出現(xiàn)騷亂傾向的楚國故地,秦始皇出巡途中染病,行在駐陛趙地沙丘,同年7月1個悶熱的夏季秦始皇病逝于沙丘行宮。遺詔立扶蘇為太子,繼承皇位。
詔書一寫,所有繼承者猜想落定,所以,奸臣欲活,扶蘇必須死!
【六 天下局勢】
扶蘇愛民如子、謙遜待人。在歷練過程中,名聲遠揚,更深得廣大百姓的愛戴與推崇,期許著扶蘇繼位過上安定輕省的好日子?;蛟S扶蘇也想的是自己繼位要帶領(lǐng)大家過上好日子??墒?,生逢亂世,身不由己。即便扶蘇仁義,對六國士子遺民滿是安撫,化解與秦國直接的仇恨,收服民心,以為就算他們有的人還不會真正臣服秦國但也沒辦法掀起什么浪來??墒牵\總是那么喜歡捉弄人。
假詔書,在手。字字誅心,句句如刀。
剜破心腸,即便知道那些字是刻意偽造,那熟悉的筆節(jié)不復(fù)。定當是父皇已去,而此時此刻,怎能讓我不痛心疾首。
一則逆賊臣子公然奪取皇位并非易事,那么必然有自己的兄弟參與,二來,營外使者催逼,相煎太急,三來,蒙將軍和眾弟兄同為秦國將士,兵戎相見,難免死傷。罷了,罷了,終是逃不過一劫。不愿嗜殺兄弟之親信,亦不愿逼死血緣兄弟,更不愿麾下將士為自己而殞命。扶蘇,天下與仁義,只能二選一。所以,選仁義,必須死。選天下,必然先廝殺兄弟,再爭戰(zhàn)天下。多情自古傷離別,天下蒼生系心間。
內(nèi)心柔軟的人,不是死得凄涼,就是死得高尚。所以扶蘇必須死,自刎!
藉著扶蘇之死,無論是悲憤者還是那些仇秦者,可以名正言順紛紛起義,“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shù)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蛞詾樗?,或以為亡?!标悇賲菑V劉邦項羽開始角逐中原。
起義也需要一個偉大的噱頭。扶蘇愛民,人人皆知,扶蘇若死,處處悲憤,所以扶蘇必須死,起義才從故國復(fù)仇中跳出,從一己之私中跳出……
【七 秦殤歸處】
始皇帝萬萬也沒有想到,他一生為之奮斗想要傳之萬世的千秋帝國,在歷史上只存在了十五年。歷史印證了扶蘇的深謀遠慮,趙高這等奸臣即便機關(guān)算盡依舊沒有辦法名正言順的登上皇位,最后不得不在傀儡皇帝胡亥死后,迎立子嬰。
幸存的子嬰對趙高可謂是恨之入骨,但身為皇子的他,必然也是飽讀詩書,機智過人,所以要想為父親及叔叔等報仇,又不想自己被奸臣所操縱,一登基就伺機除去了趙高這個亂臣賊子,大快人心。
或許是受公子扶蘇的影響,子嬰也并無心帝位的爭奪,最后讓出帝位。
然,楚人一炬,可憐焦土。秦終究是覆滅了。項羽滿心復(fù)仇已經(jīng)殺紅了眼,即便公子扶蘇當時未自刎,并且奪回帝位,又是如何呢?始皇帝在世之時,六國貴族勢力已然伺機而動,而自由慣了的“當?shù)厝恕睂揽岬那芈傻牡钟|之大,隨著時間的流逝,各地仇恨不斷積聚著膨脹著……扶蘇若繼位,該何去何從?殺了兄弟?還是殺了一切反叛固執(zhí)之人?公子扶蘇,到底不是心硬之人,能體味蒼生疾苦,百姓厭倦的他,在歷史的長河中,怕是也難逃項王無情的復(fù)仇毀滅路。所以,公子扶蘇,終究必須得死。
“歌臺暖晌,春日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九十天的沖天火光,大火燃燒了整個冬季,秦王朝的一切都隨著這場大火了無蹤跡。
唯獨留下的,是歷史的碎片,還有那依然風中傳唱的《山有扶蘇》——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辰宿
2016.02.10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1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