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印里的符咒
如此悲戚的一個話題,源于這探索的艱辛抑或無可奈何,像一道符咒,讓人在昏沉陰暗中快速前進,在夢境縹緲里走向未來。
什么是未來?我們盡可以將其比作一封值得書寫和描繪的信箋,只是需要經(jīng)過多少次轉(zhuǎn)折才能到達它該去的地方,寄給那個需要的人。在起點和終點之間永遠橫亙著一條難以逾越的溝渠,過程往往都被忽略,但我相信文學是有未來的,它的歷程永遠在現(xiàn)實與回憶中交織盤雜,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凝視著這絢爛而悲傷的世界,蒼白的目光深深審視,最后卻沒有人為此停留。
實不該說得如此沉重,雖然也曾放寬角度,希望不會為此太過失望。我向來都把文學與文化放在一起來討論。同樣的起點,由于文學的引申,甚而對于文化這一課題有了更深的惋惜,但是這些都無關(guān)緊要,文化必有其自然性,換個角度,或許從一開始人與自然的分界就是錯誤的,文學與文化亦是如此,為著這錯誤我們必將還會錯下去,甚至錯的一塌糊涂。
可有時候哪怕思路打個結(jié),還真想不通如此這般的意義,在這里話語就是一種多余的東西,言之而外的意義根本就不是我們所應(yīng)理解的本質(zhì)。很多東西根本就不必賦予任何意義,但少了那一絲慰藉,就無從提起那丁點的勇氣,所以人就是自私的,我們自私的生自私的死,直道最后自私的把一切都付出了,回過頭來,文學卻還是如此的難以立住腳跟,現(xiàn)實的無奈遠遠超過了文學的可包容性,它似乎已然被人們所拋棄,這種物質(zhì)橫流精神匱乏的時代,文學的生存空間顯得越發(fā)的渺小,即便我們有五千年的文化,文學并不代表文化,可文學卻體現(xiàn)著文化,有如此強硬的后臺,為何還落得如此慘淡經(jīng)營呢?這就是文學的一種現(xiàn)狀。
可事實往往讓人驚訝,總在你最篤信的時候刁難一下你,又會從容的為你打開一扇窗。這有點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是迫于時代的功利性和隱潛性,而成就于內(nèi)心一個文化的自我和身體里流淌的文化血液。
2014年3月23日,桂林八大高校12個文學社的代表在桂林七星區(qū),就桂林高校文學聯(lián)盟成立事項召開了第一次會議。同年5月17日聯(lián)盟成立大會在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正式召開,桂林文學聯(lián)盟宣布正式成立。(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由此我終于相信,桂林不僅是一處怡養(yǎng)山水的自然勝地,同時也將成為一方孕育著人文景氣的精神沃土。我們雖不是文化的第一批探索者,但是我們會為了這條路而堅定的走下去,也許,未來在中國宏大的版圖上,會有更多的“桂林”,也會有更多像我一樣善于懷想且崇信的人,而每個人闡釋自我價值或意義的方式都不相同,但是初衷只有一個。也許這也是深受文字的貽害吧,沒有成與敗的糾葛,沒有名與利的放縱,就像一道符咒,在必然與偶然之間從容轉(zhuǎn)換,那么結(jié)果是否就是必然的呢?我想這取決于我們自己,需要大家一起構(gòu)思謀劃。
無關(guān)其他,踏上這樣一段征程,我已沒有選擇的任何余地,唯獨一份從容與共,為了必然的結(jié)果,就得付出必然的努力,那么盡管把后路留給那些哀嘆時間緬懷記憶的人。就像有時侯,轟轟烈烈還真是一種美,深刻而渾厚、激蕩不止……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24750/
腳印里的符咒的評論 (共 10 條)
- 長江之水 推薦閱讀并說 拜讀佳作,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