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之.長篇報告文學】歷盡千帆競爭流

歷盡千帆 競爭流
--記述石柱老干部秦卓瑩先生的傳奇精彩人生
敬 之
瑞氣滿神州青山不老,春風拂大地綠水長流。
二O一六年的初春,盡管乍暖還寒,然而,春與節(jié)日的氣息己撲面而來了。在負有渝東“深山明珠”之稱的石柱縣城,在翠綠的旗山腳下潺潺的南賓河畔,那座頗具石柱土家民族風情的“旗山廊橋”的一端。則聚集了一大群人,閑情逸致地在瀏覽鑲嵌在橋柱間的詩詞、楹聯、歌賦, 有的還繞有興致地輕吟或朗讀了起來。(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在人群中,有位熟諳書法詞賦的約六十多歲的風雅老者,卻在凝神極目地品賞懸掛在橋頭屋檐上方那塊匾額上醒目的:筆酣墨飽、流暢自如、遒勁溫醇、氣勢雄渾的“旗山廊橋”四個鎏金大字。而此時,一位操著北方口音,顯然,是從外地來石柱游玩或省親的年輕人。對橫匾的題字者“卓瑩” ,不甚了解,不禁發(fā)出了“卓瑩”是誰的疑問?
這時,那位老者臉上漾溢著自豪,似乎是責無旁貸地主動熱情地解答道:“卓瑩啦,他的全名叫秦卓瑩,是一位八十開外,早年參加地下革命活動的離休老干部,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知名的現代書法家,石柱著名的文化人士喲”!
然而,當人們的眸光,移視到廊橋的另一端時。恰巧,只見一位中等消瘦身材,滿頭銀發(fā),楕圓型臉龐,臉額上充滿了滄桑的皺紋,不時閃動著一雙智慧的小眼眸,渾身散發(fā)著儒雅氣息的耄耋老人。攜同老伴,邁著穩(wěn)健的步履,緩步向大家走來。這時,那位老者抬手一指介紹說:“你們看,前面那位就是秦卓瑩先生?!币姶?,人們紛紛迎了上去,熱情地與秦卓瑩同志喧寒打著招呼。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我感到真有:“鳴鸞春靜,畫蝶春融,文彩風流,雨卷云飛,余勝賞”的情景和韻味??!
親愛的朋友,您或許會產生疑惑,秦卓瑩究競是何許人也,值得人們如此景仰推崇?借此,我真誠地邀您一道,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并欣然奉上,我在春節(jié)前后對他進行了十余天的專題采訪,用心力撰寫而成的這篇報告文學。您,自然會對他有深刻地認識和感悟的!
志學少年 投身革命志不移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桔子洲頭??慈f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p>
如若,我們用心拂去封存已久的塵埃,欣然翻開歷史的那-章頁。您就會清晰地知曉,秦卓瑩同志不僅是一位遠近聞名的書法家、文化人士,也是一位古今文人秉持的那種:儒雅、執(zhí)著、傲骨性格的人?;蛟S,在一些人看來,他還略帶有:“清高、孤傲、執(zhí)意”的性格。
當然,他更是一位老當益壯的時代風云人物,負有傳奇色彩的革命老干部。他從青少年時期就投身于革命,參加了川東地下黨領導的,與國民黨反動政權進行你死我活艱苦卓絕的斗爭。抑或,也類似于“紅小鬼”式的地下革命工作者。
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八日,秦卓瑩同志出生于石柱縣沙谷鄉(xiāng)(一九四二年后劃歸豐都縣管轄)龍灘大院。一戶忠孝傳家,詩書繼世,遠近聞名的大家庭。其祖父秦德繼生有五個兒子,四叔名秦志佐,考取過貢生、秀才,后又在蔡鍔將軍麾下任過文官。其父秦志偉,是當地有名的私塾先生。具有這種歷史文化背景的大家族,在重文重官輕農輕工的舊社會,顯然,也是有一定社會影響和名望的。
所以,秦卓瑩同志從小跟隨其父外出私塾讀書,耳濡目染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早已是詩書伴身儒雅入髓“神童”似的知識少年了。為什么會甘愿冒著生命的風險,毅然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參加與國民黨反動政權的殊死斗爭呢?
因此,我?guī)е@個問題,在采訪中也想弄個明白。在接下來的采訪中,秦卓瑩同志作了較為詳盡地闡述后,頓時,不僅解開了我心中的迷團,而且他用親身經歷的生動事例,進一步闡明了他堅定地走上革命道路的心路歷程。
他深情地向我表示:“我之所以在一九四九年春,參加了由中共四川省委領導的川東南岸工委組織的地下革命斗爭,從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是由諸多因素和條件所構成的?!?/p>
其一,他從小即有志存高遠卓越奉獻的志向。
古言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那時,他雖然生長在農村,但出自于書香世家,私塾門第。社會環(huán)境、家族、家庭影響熏陶了他,其父又耳提面授嚴格的教育。加之,他一直崇拜岳飛、馬援:‘精忠報國,馬革裹尸’的精神,勤奮學習努力修練塑造自己,使他很早在當地就有了‘小秀才’的名氣。原本其父給他取名叫秦作云,寓‘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之意。為了真實表達鴻鴣之志和卓越晶瑩的品行,所以,他后來將名字改作:‘秦卓瑩’。并一直沿用至今,由此既可見一斑。
再是,受社會壓迫和家境貧困的影響。
雖然,他的家庭是書香門第,父親又是私塾先生,在社會上也還有一定的影響和名望。但那時,軍閥混戰(zhàn),兵匪橫行,以致家道敗落每況日下,全靠借貸免強度日,實則是早已破落成家圖四壁的窮秀才家庭。俗話說的好:窮則思變嘛,社會的盤削壓迫致使家道破落,逼得他只好放棄學業(yè),走上了革命這條道路。
其次,是受豐都縣早期共產黨人的引導。
一九四九年,中國國內革命斗爭形勢發(fā)展迅速,國共兩黨處于殊死搏奕的關鍵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國革命斗爭,如火如荼,勢如破竹,使國民黨反動政權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在那種形勢下,更需要擴大革命陣營,增添革命力量,將其徹底摧毀。
因而,他就是在那種歷史背景下,受石柱“三星暴動”的影響,在地下黨區(qū)委領導秦仕游、秦伯瑜同志的直接動員引導下,毅然參加了地下黨的革命活動。在具體的地下斗爭中,他勇敢地承擔起了通訊員、警衛(wèi)員、送糧送彈、宣傳工作。特別是在秦仕游同志病重期間,他們既要堅持對敵斗爭,又要為躲避國民黨反動派的瘋狂搜捕。所以,那一段時間,猶如“黎明前的黑暗”一樣,是最為艱難的。他們不僅要打探敵情動態(tài),以便堅持斗爭,而且還要為他抓藥治病,經常轉移養(yǎng)病躲藏的山溝和巖洞地點,以防被敵人抓捕。
由于秦卓瑩同志在對敵斗爭中,意志堅強,機智勇敢,經受住了生死的考驗,表現尤為出色。因此,在一九四九年七月,他在還未滿十五周歲之時,即被地下黨組織審查批準,破格吸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光榮地共產主義戰(zhàn)士。
后來,地下黨組織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打垮了駐防在豐都縣境內的國民黨軍隊,先后解放并接收了豐都縣和忠縣管轄的十多個鄉(xiāng)鎮(zhèn),建立起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民主政權。
由此,我欣然記起宋代文學家蘇軾曾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笔抢玻吣昵暗哪菆鰢鴥雀锩亩窢?,不僅是一場極為慘烈地腥風血雨的斗爭, 更是一場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革命斗爭。若沒有無數先烈的英勇犧牲,千萬個優(yōu)秀革命者堅定地意志和無私的奉獻,哪有新中國的建立,又哪有幸福美滿的今天?
雖然,硝煙早已散去,時空己隔久遠,也有一部分老革命者已離世。然而,那段史詩般地光榮革命歷史,是會永昭千秋,更是不容遺忘和抹殺的。他們?yōu)榱巳袊髯迦嗣竦慕夥攀聵I(yè),所作出的犧牲與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永遠值得社會和世人銘記和感懷的!
青春年華 跌宕起伏經磨礪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只等閑,粉身碎骨都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p>
人生之路, 或許跟我們外出旅游一樣,路途總是蜿蜒曲折坎坷不平的。而人的一生,也不可能是事事如愿的,走平坦之路的人,也許是平庸的,而一個有遠大志向和作為的人,他的道路多半是曲折的。當厄運向您毫無留情地襲來之時,最重要的是要勇于面對,要用我們堅定地信念、理想、胸懷,頑強地意志和堅韌不拔地毅力去勇敢地堅持。
這,或許是一條永恒的人生哲理。無論是在那個時代,也無論是偉大歷史人物也好,還是凡夫俗子也罷,抑或都是如此吧?
然而,秦卓瑩同志的一生,歲月蹉跎跌宕起伏,演譯出的頗具傳奇精彩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如若是哪位文學家或劇作家有興致的話,將它撰寫成文學作品或編譯成影視劇,道也算得上是一部現代版的優(yōu)秀的資政勵志之作,一定會感染和激勵成千上萬人的!
他自一九四九年春參加革命工作以來,已歷經了六十余載的風風雨雨。這些在過去的年代里,各種“運動”頻發(fā), 如同我們每天都要吃飯穿衣一般,早已是“家常便飯”了。但惟獨,他經受的那兩次“亊件”,是他所受到地最沉重最致命地打擊。
其一、是有關他的黨籍的得失問題。
大家知道,在中國,擁有中國共產黨的黨籍,通常是視為一個人的政治生命。它關系到一個人的政治信仰、遠大理想、志向抱負和政治前途的重大問題。若沒有它,或許就意味著這個人缺失政治上的品質、理想、抱負以及政治前途。它猶如一艘航行于大海的船只一樣,沒有目的地,沒有航線,自然處于茫然的漂浮狀態(tài)。
然而,他卻在一九五二年的整黨工作中。由于地方黨組織部門中的個別領導人,用地域工作之爭的宗派主義觀點來劃線,不講實事求是原則,無視歷史事實,以和平時期黨員入黨年齡的標準來衡量。認為他入黨時未能達到十八歲的條件,借故刁難要求他重新入黨。而秦卓瑩同志則認為,這是組織中的個別領導派性作祟, 因而拒不接受。由此,導致最終做出了不承認其黨籍的錯誤決定,將其排出于黨外達三十年之久。
盡管,秦卓瑩同志長期堅持申訴,要求重新審查認可,實事求是地恢復其黨籍。但在“左傾”思想和路線主導時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工作以及川東地下黨組織,均遭到“非議”和“否定”。可想而知,秦老革命有關恢復黨籍的申訴,自然得不到支持,也不會有好的結果。
一九七八年,隨著黨的十一屆三中、五中全會的召開,我們黨恢復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秦卓瑩同志欣喜若狂,認為是解決他黨籍問題的最佳時機,因此他再次慎重地提出申請,要求恢復黨籍。黨組織隨即派出外調人員,專程前往涪陵、豐都,以及豐都縣的蒲家、高鎮(zhèn)等地調查。調査結果表明, 秦卓瑩同志那時的入黨動機,工作表現, 手續(xù)的履行等,是完全具備并符合組織程序的。
甚至,連由山東革命老區(qū)調來的,原任豐都縣高鎮(zhèn)區(qū)委書記、后任涪陵地區(qū)副專員的尼世強同志。在證明秦卓瑩同志黨籍時都說: “我也是十五歲入黨的, 但組織上并未叫我重新入黨。秦卓瑩同志是在特殊歷史條件下,光榮地加入黨組織的,表現也是好樣的,理當予以恢復!”
一九八O年五月一日,中共石柱縣委組織部專門行文,正式決定恢復秦卓瑩同志的黨籍,使其拖延了三十年的黨籍問題,終于得以恢復。這件事雖然盼了很久很久,也遲到了很久很久,但畢竟是盼到了。不用說,那時秦卓瑩同志的心里,是有多么的高興啦!
其二、是有關他在一九五七年那次“運動”中的“問題”。
我們知道,人類社會或許與自然界一樣,也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一滴水,能映射出太陽的光芒;一股溪水,能匯聚成大江的奔流;一段歷史,自然也能反映出社會的生態(tài)。一九五七年那場大規(guī)模開展的“運動”,就是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期社會的政治生態(tài)。
然而,那時秦卓瑩同志早在一九五五年,就從豐都縣新華書店調入石柱縣新華書店工作。由于他有文化,愛好廣泛,特別能寫一手漂亮的字,還能繪畫、拉小提琴,年輕活躍積極向上,深得單位和周圍同志們的喜歡。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卓爾不凡,又不諳世事,純樸的22歲的年輕人。卻在那場“運動”中,因為一幅漫畫而被劃定為“中右分子” ,受到降兩級工資,下放到當時極為偏僻荒涼的高寒山區(qū)大風堡農場,從事了十二年的“勞動改造”。
盡管,在一九七九年十月十七日,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和指示。中共石柱縣委組織部正式行文撤銷了該處分,徹底糾正了他在那場“運動”中所受到的錯誤處理與結論。但在這次我對他進行的采訪中,當涉及到那一段歷史時,他的心情仍然是莫名的酸楚。也許,沒有親身經歷過那次“運動”的人,是很難有那樣地苦痛和悲傷表情的。
原來,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在他所在單位舉行的一次“鳴放”會上,一位舒姓同事講到這樣一件亊。在一天晚上,縣委大禮堂放映電影,縣委書記自己未按時進場,晚到了半小時。待他一到,見未等他就先放映了,他認為這是邈視了他,立即擺出“土皇帝”的權威,大發(fā)雷霆。當場將電影隊長大罵一通,并無視當場千余名觀眾的感受,還令其專門為他重新放映才算了事。
當與會人員聽到這件亊后,又結合那位書記平常一慣地霸道、瞧不起知識分子、官僚主義作風嚴重的事例,所以,激起了大家的義憤。有的說要寫大字報揭發(fā),有的提出編成短劇抨擊,還有的主張畫幅漫畫予以諷刺。最終,大家一致推舉,由擅長繪畫的秦卓瑩同志來完成。而當時,秦卓瑩同志并未意識到,這一舉動為日后的他埋下了禍根,不但未推辭,反倒是欣然地接受了。
因此,在不到一天的時間,他就完成了大家交待的“任務”。競然將帶有諷刺縣委書記犯有嚴重官僚主義的漫畫,張貼在了單位的“鳴放”墻上。自此以后,“好”事自然不離他身了,先是經歷了半年之久的大小會批判,再是運動后期,將一頂結結實實的“中右分子”帽子,扣在他的頭上。
緊接著,他和已被打成“反革命”、“極右分子”那些人一道,強廹到燈盞、土堡寨修水庫下苦力,到穿心店煤礦背煤炭。
在“運動”結束后的一九五八年五月,他和其他幾十名內控的被認為有“問題”的人,背著被子、帶著衣物、斗笠、扁擔、鋤頭等生活和勞動工具,到達偏僻邊遠閉塞的悅來公社磨子坪。那里,是縣上專門為接受監(jiān)督“勞動改造”的,那一批所謂有“問題”的人,而設置的“農場”。他們被迫到那里,從事種植黃連的繁重體力勞動,進行思想“改造”。他們常年累月吃在荒坡野嶺,勞動在深山老林之中,有時也住在黃連棚里,幾乎成了與世隔絕的人。
那段時期,雖然監(jiān)督“勞動改造”的方式、地點有所變化,或由最初直接參加繁重體力勞動,調整為技術員?;蚋淖髫撠熤喙ぷ?,與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或由磨子坪調往紅砂、楠木等地。但被監(jiān)督“勞動改造”思想的地方,始終未脫離悅來、黃水那個邊遠荒蕪的山區(qū)。直至一九七二年調離黃水到縣科委工作為止,一待就是十四、五年,從青春年華的青年到不惑之年,白白荒廢了一個人的青春和才華,流失了人生很長一段黃金般地美好時光。
您想,人生能有幾個十四、五年?何況又是一個人的青春韶華時期。依那時的情景,真是:“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啊。這其中的苦悶、落寂、無奈、愁緒,慘淡的人生生活,誰又能體味得到??!
但是,盡管那時秦卓瑩同志是一個頭上戴著“中右”帽子,被監(jiān)督“勞動改造”的人,但同時,他也是一位不同凡響的人。在人生處于逆境中,他依然有著堅強的意志,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信仰、理想、志向,他相信終有一天,組織上一定會公正地解決他的問題的。
他深動地比擬說:“這也如同父母無故打罵處罰自己的孩子一樣,雖然父母一時有錯,但父母畢競是父母,孩子應當理解和諒解。所以,我對黨組織的忠誠,也依然如固,并沒有絲毫的改變”!
古言道:“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彪m然,那段歷史對于他來講,是刻骨銘心的。但他不但沒有耿耿于懷,而且還悟出了人生的辯證法,往往壞事中孕育著好亊,逆境中歷練出堅強。歷史讓他經受了考驗,雖失去了許多,但也收獲了很多。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闭蛉绱?,才鑄成了他與忘年之交的伉儷崔正蓉同志,這一輩子忠貞不渝的愛情。
這,就是秦卓瑩同志,始終保持對黨的一片赤誠之心,晶瑩剔透人生的真實寫照。如此博大的胸懷,如此高尚的風范,如此爽朗的性格,自然彰顯了他那高尚的政治操守、品行、襟懷。這些,難道不值得社會與世人景仰和欽佩嗎?!
文壇才人 丹心鐵筆鑄忠魂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p>
古往今來,在我們這個有著上下五千多年悠久燦爛歷史文化的泱泱大國,儒學大師、文壇巨星、詩仙書圣,涌現不斷,層出不窮。
然而,在地處渝東的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乃至重慶市,或許在全國一定的范圍內。在文化、文學,特別是書法等文化藝術領域。秦卓瑩同志雖還隱匿在“深山”,但確已是有一定影響力的翰墨人物了。南來北往求字征文者絡繹不絕,一時,也出現過宛若“洛陽紙貴”的現象。
顯然,他不僅在書法、文學藝術上是一面旗幟,而且也是黨史研究、編輯、編審方面的楷模。他猶如一只雄鷹,遨翔在文化藝術的廣闊天空一樣,越飛越高,越飛越遠,使人贊賞仰慕不己!
石柱地處川鄂兩省邊境,由于歷史、地理、政治的因素,地下黨組織以及對敵斗爭活動早就聯系在一起,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歷史的老區(qū)。早在一九二四年起,這里不僅有川鄂地下黨領導的赤衛(wèi)隊、游擊隊、抗捐軍,而且還有賀龍領導的紅三軍,省軍委領導的二、三路紅軍。他們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演譯了一幕幕慘烈悲壯的歷史史劇,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然而,一段時期,歷史并未重視記憶他們,而留下了很多空白。甚至在“十年浩劫”中,還被扣上“地主武裝”、“土匪 ”、“棒老二”的惡名,使人扼腕嘆息深感遺憾!
所以,為了還歷史的本來面目,實事求是地搜集、整理、書寫好這一地區(qū)的革命斗爭史,真正起到存史資政育人的作用。他率領縣委黨史工作團隊,爬山涉水、櫛風沐雨、慪心瀝血地搜集了大量的黨史文獻、口碑資料。弄清了黨史沿革、黨史事件、黨史人物、黨史遺留問題。并在此基礎上,由他親自主編、合編,先后出版了《川東南土地革命斗爭史略》、《川鄂邊游擊隊》、《賀龍在川東南》、《中共石柱縣組織史資料》、《難忘的歷程》、《黎明的戰(zhàn)斗》等,約110余萬字的黨史文獻。
為了讓歷史為現時服務,學習革命先烈精神傳播正能量,激勵人們?yōu)辄h和人民勤奮努力工作。他不辭辛勞主持編輯了《中共石柱黨史資料》四十多期,以及《黨史征文選編》,還多次舉辦“黨史圖片展”、“黨史書法展” 等活動。
與此同時,他還熱情地邀請四川省著名作家唐程,共同深入川鄂邊游擊隊活動區(qū)域實地考察。采訪老地下黨員、老游擊隊員,搜集了大量地創(chuàng)作素材。在查閱了浩瀚如海的黨史、歷史、地理、人物資料的基礎上,共同創(chuàng)作并出版了40萬字的黨史小說《方岳魂》。再現了黨領導下的川鄂邊游擊隊,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頑強殊死搏斗的感人場景,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忠于黨忠于人民的英烈形象。不僅為他們樹起了一座座豐碑,使他們的英靈和不朽的精神永世流芳,而且也不斷地鼓舞激勵著人們積極工作奮發(fā)向上!
一九九六年八月的一天,己年過六旬,并已離休的秦卓瑩同志。榮幸地參加了全國黨史系統表彰大會,與全體代表一起獲得了中共中央的表彰,受到胡錦濤等中央領導同志地親切接見,并合影留念。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p>
雖然,秦卓瑩同志已于一九九五年,就離開工作崗位正式離休了。然而,正如他自己題寫,并懸掛于他那間“清風齋”墻上的條幅:“身處林泉胸懷社會”那樣。他只是換了崗位,但并沒有完全休息,仍然深情地關注著黨和國家的事業(yè),關注著社會的發(fā)展,特別是當地文化上的進步與發(fā)展。
他經常向縣委、縣政府積極諫言獻策。尤其是,在民族歷史文化的建設,“革命老區(qū)”的文化建設等方面,他傾注了大量地心血。離休三十年來,他對石柱土家族民族文化、民族巾幗英雄秦良玉的挖掘、搜集工作,非常重視。先后整理編輯出版了《秦良玉資料匯集》、《三峽詩魂(石柱擎天)》,受到了廣大讀者的歡迎。
二00五年十二月,他應“中國電影百年書法大展”組委會邀請。激情創(chuàng)作并揮毫書寫了:“思接千載,藝貫古今,名揚中外,盛典百年” 的書法作品。榮獲該項大獎,而受到了顧秀蓮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集體接見,并合影留念。
而后,他又耗費心力地參與了縣城良玉廣場、良玉步行街、休閑廣場、旗山廊橋,黃水鎮(zhèn)民族風情街、西沱古鎮(zhèn)等,地方民族文化形象的策劃。甚至石柱境內大多重要標志標識的詩詞、楹聯、名稱、匾額,都是他揮豪書寫的。幾乎全縣主要的建筑物、街道、古跡,都留有他那酣暢渾厚而遒勁的大量墨寶!
同時,他對石柱文化藝術團體的建立與發(fā)展,也有很大地貢獻。石柱眾多文學藝術界團體,都是在他積極倡導提議,在當地黨政機關的支持下,由他親自策劃、籌備、聯絡、協商建立起來的。如像:石柱書畫家聯誼會、石柱書法協會、石柱詩詞楹聯協會等。從而,給大家提供了相互學習、交流、切磋、提高的平臺。這對促進和繁榮發(fā)展石柱民族文化藝術,都起到了很好地作用。
當然,秦卓瑩同志對“革命老區(qū)”的促進與發(fā)展建設,也十分地關心,更賦予了一份特殊的情感。他充分利用他的政治優(yōu)勢、工作經驗、人脈關系,以及各方面的影響力。關注石柱“革命老區(qū)”的建設與發(fā)展,關注革命老區(qū)群眾民生,以及革命烈士遺屬的生活。他多次向縣委、縣政府提出建議,由此,而保護了革命文物,也修建起了石柱“革命老區(qū)紀念碑”等。
這些,都充分體現了他作為一名老干部,對革命烈士的深切緬懷和對老區(qū)人民的深厚情感,彰顯了一名老共產黨員的高尚品質!
去年夏天,是秦卓瑩同志的八十華誕。他回顧自已走過的人生漫長之路,心潮起伏,感慨萬千。為此,他在自作詩《八十抒懷》中寫道:
起伏跌宕八十秋,名山翰海任遨游。
回首地下摧敵陣,轉瞬青絲變白頭。
國運艱辛筑佳夢,仕途坎坷臻離休。
夕陽何遜朝日艷,多彩霞光照海甌。
至此,您或許已深切地領悟到,他這首《八十抒懷》的古風詩詞。不僅深重地回顧了他走過的人生跌宕,坎坷起伏的艱辛歷程,抒發(fā)了他對人生的無盡感慨。而且更充滿了他那儒雅自信和豪邁的情懷,展示了他對黨和人民無限地熱愛,以及他對人生無盡美好地憧憬。
人們常說:山高為峰,山,只有形成了高低的落差,才能彰顯出峰的雄偉壯觀; 楓葉,只有經歷過風雪嚴寒的霜凍,才能紅于二月花;而人的一生,只有歷經了跌宕才能起伏,才能呈現出傳奇精彩的人生。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秦卓瑩同志的人生:是革命的人生;是積極向上的人生;是無私無畏奉獻的人生;更是傳奇精彩的人生!
借此,我衷心地祝福這位石柱文壇才人、文學藝術旗手、翰墨泰斗、革命老人。愿他,滿懷著無限美好地憧憬和夢想,迎著晨曦的朝霞,在踐行“中國夢”與人生無盡地征程中,永遠健行。愿他,宛若石柱巍巍七耀山上蒼勁挺拔地青松一樣,迎風傲雪,長青不老!
(圖/馬建國)
二0一六年二月十九日
初稿于重慶市石柱寓所
退思齋
二0一六年三月十六日
二、三、四稿于成都市郊寓所
聽雨軒
二0一六年三月二十四日
定稿于重慶市石柱寓所
退思齋
作者簡介:
譚奇勇,男,67歲,筆名:敬之、景之、巴蜀杜鵑、南賓居士,土家族,大學文化 ,資深經濟師,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人,居成都。
現系重慶市作家協會會員,縣老干部網絡宣傳員,縣作家協會顧問,《中國 .石柱網》《石柱報》社通訊員,成都多個社團組織會長、榮譽會長、顧問等。
自一九七四年起,先后在國家、省(市)、縣級刋物、雜志、報紙,全國性文學、作家網站等數十家媒體,發(fā)表不同文學樣式與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累計達280余萬字,并著有兩部40余萬字的傳記體文學專著。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25886/
【敬之.長篇報告文學】歷盡千帆競爭流的評論 (共 7 條)
-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薦閱讀并說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