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雀聲聲喚夢來

“桂歸陽,桂歸陽”(諧音),只要聽到這一聲聲清脆的陽雀叫聲傳來,那一朵朵傘形、網(wǎng)狀、黑褐色的陽雀菌,就浮現(xiàn)在眼前;鮮嫩、爽滑、味美如燉土雞湯的清蒸陽雀菌的清香,便讓你瞬時垂涎欲滴……
——題記
還是那棵老棬子樹下,還是那壁土崖,長滿了我心所求的陽雀菌。
沿著石崖,慢慢扒開軟軟的草叢,眼前那傘形、網(wǎng)狀,繁星點點的乳白色(1)的陽雀菌,讓我不由得驚呼了起來:“好多呀!”
生怕陽雀菌會突然消失,生怕被人搶走,小心翼翼的,一朵一朵地采摘起放進竹籃。從沒見過這么多,從沒見過有白色的。驚喜的“咯咯”的笑聲劃破寂靜的夜,驚醒了自己,睜開眼,原來是個夢!
夢回故鄉(xiāng),夢憶童年。(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夢翻開了記憶的抽屜,童年的往事浮現(xiàn)在眼前:小時候,總要和妹妹在有“桂歸陽”的陽雀鳥叫聲的春末夏初,小麥抽穗,油菜掛果的季節(jié),跑到房前山崖下,那棵老棬子樹下,沿著崖壁,慢慢尋覓那極其稀罕的陽雀菌。如果摘到一朵,會希望有第二朵、第三朵……能摘到五六朵,那是極好的運氣了。如果一朵都沒有,便會天天去尋覓,直到摘到一朵為止。一個季節(jié)下來,陽雀菌沒摘到幾朵,可那崖壁上的草會被我們扒得精光。
“桂歸陽,桂歸陽”(諧音),只要聽到這一聲聲清脆的陽雀叫聲傳來,那一朵朵傘形、網(wǎng)狀、黑褐色的陽雀菌,就浮現(xiàn)在眼前;鮮嫩、爽滑、味美燉土雞湯的清蒸陽雀菌的清香,便讓你瞬時垂涎欲滴……
陽雀菌是一種稀有菌類,屬“四大菌王”之一,一般生長在棬子樹的根部周圍。不僅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而且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有降血脂、抗疲勞、抗放射、抗腫瘤作用,能減輕癌癥患者放化療引起的毒副作用。中醫(yī)認為,陽雀菌性平味甘,有益腸胃、消化助食和化痰理氣之功效,可用于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痰多等癥。既是美食,又是良藥。
記得有一次,頭一天晚上下了點小雨,媽媽說,一般晚上下了小雨,第二天就會有菌子長出來。吃過早飯,我和妹妹提著大哥編的小竹籃,去那棵老棬子樹下尋陽雀菌。
走到崖壁前,生怕遲了,陽雀菌就縮回土里了一樣,為了極快摘到,我跟妹妹說,我們分頭去找,你從下面往上找,我從上面往下找,這樣快些。妹妹不同意,說我們一起從下面找,可我要堅持從上往下尋找,妹妹拗不過我,只好同意了。從小,我的性格就要強一些,一般妹妹都會聽我的,或許是一種無奈吧?不知道,反正妹妹那時就是不敢跟姐犟,這是占大的優(yōu)勢。
我們蹦蹦跳跳各找起點。妹妹比我先到目的地,我還沒扒兩把草,妹妹就驚呼起來:“姐姐,我撿到了!”“真的啊?”我驚奇地回應(yīng),并轉(zhuǎn)過身去看。誰知?只顧去看陽雀菌了,卻忘了腳下的濕滑,結(jié)果,腳一松,就隨著崖壁“嘩啦啦”地摔了下去……那時不知怎么,或許覺得自己摔了,難為情,怕被別人笑話;或許是尋陽雀菌的興奮勁,早已沖淡了疼痛的感覺,三米左右的土崖,摔下去居然沒事,趕緊爬起來,拍拍身上的泥土,繼續(xù)尋找。妹妹卻心疼的說:“看嘛,我說從底下(2)開始,你要從高齊(3)找,摔了哇!看嘛看嘛,還弄爛了一朵陽雀菌!”妹妹很是心疼的嗔怪我。自知理虧,我也不開腔了,默默的跟妹妹一起,慢慢地扒著濕漉漉的草叢……
因為濕滑,慢了許多,扒完崖壁,比平時多用了起碼兩倍的時間。也怪,那天運氣還真不錯,雖然我摔了一跤,可我們一共尋到八朵陽雀菌!這或許就因禍得福吧。下了雨長出的陽雀菌,肥大,嫩氣,一朵朵“胖嘟嘟的”,看起來很惹人喜愛。
看著竹籃里的陽雀菌,完全忘記了剛才還摔了一跤,我和妹妹好開心,好滿足。提著小竹籃高高興興,屁顛屁顛地回家了,想著今天中午又可以吃清蒸陽雀菌了,心里樂開了花,邊走還邊唱起了那首許多人都會唱的兒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
想當年頭上扎著兩個“沖天”小辮的我和妹妹,不正是飛舞在這春天里的兩只小燕子嗎?時光荏苒,青春飛逝,歡快、活潑、天真、爛漫……都只能是回憶里的一段美好年華!
每到春天來臨,有陽雀叫聲的時候,誘人的陽雀菌就會浮現(xiàn)眼前,那鮮香味美的清蒸陽雀菌就會縈繞腦際,那香氣刺激味覺神經(jīng),讓你的口水不停往外冒。有一年春天,一天媽媽割牛草回來,這個季節(jié)割牛草,因為很多草還沒長出,一般都是在田邊地頭,或者小麥林里扯鵝兒腸草(一種小圓葉、莖細而長,開白色小花,是牲畜和家禽的絕好青飼料。),所以很容易跟長在土崖上的棬子樹有接觸。
媽媽剛把背簍放下就喊我:“八女(我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八),拿籃子來?!蔽野鸦@子提過去,媽媽拿開一把草,一排排傘形、網(wǎng)狀、黑褐色的陽雀菌就呈現(xiàn)在眼前,既像一只只小鳥的腦袋,望著我,又像一個個小小的嬰兒,靜靜地躺在媽媽鋪墊的草毯子上,舒服地曬著太陽。我數(shù)了數(shù),大大小小一共十五朵陽雀菌。這么多陽雀菌,讓我和妹妹喜出望外,又驚奇:“媽媽,你在哪兒撿到這么多啊?”媽媽說她割草割到幾根棬子樹下?lián)斓降摹_@又該是一頓豐盛的美味佳肴。我和妹妹雀躍著好不開心!
在那個年代,半年沾不上一點葷,能吃上幾朵陽雀菌這樣的美味,就像是打牙祭。于是跟媽媽一起,一朵一朵輕輕地撿到竹籃里,提到廚房,我和妹妹趕緊舀水到桶里,又輕輕地一朵一朵洗凈,然后裝在碗里,等中午媽媽做飯時放到飯上一起蒸。洗干凈放在廚房的陽雀菌,我們每隔一會兒就要去看看,生怕不見了,或者是被誰偷走了一樣總是不放心……中午,清蒸陽雀菌還沒端上桌,當那股溢美鮮香的味道從廚房飄出時,口水已吞咽得“咂砸”作響。
桌上,爸爸媽媽哥哥妹妹和我,一大桌人吃飯。我望著碗里被蒸熟、耷拉著的一朵朵陽雀菌,筷子再也不去夾別的菜,饞得慌的我眼巴巴地望著碗里,又不敢“目無法紀”“輕舉妄動”,更不敢一個人霸著吃,雖然期盼那陽雀菌全給我一個人多好!可事實哪行?還有爸爸、媽媽、哥哥和妹妹,他們還要干活呢。那時又是缺油葷的年代,有美味誰不想吃點?而且有好的,一家人都讓著吃。媽媽正夾了一朵放到嘴邊,看到我那副眼巴巴的饞相,說:“你別望著,我不吃,你和妹妹一人多吃一朵。”,繼而把陽雀菌放回到碗里,聽到媽媽這么一說,心里一下子欣喜起來,和妹妹一人夾一朵放到嘴里慢慢地嚼著不舍吞下,想讓那陽雀菌和香味在嘴里多留一會兒。
回味著夢境,回憶著童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和喟嘆:時光荏苒,年華老去。也許,家鄉(xiāng)那棵老棬子樹早已枯朽,也許,那壁土崖早已被風(fēng)化流失改變面貌,再也長不出那肥嫩、水靈的陽雀菌了,但鮮嫩爽滑、清香可口的清蒸陽雀菌,卻至今讓人饞涎欲滴。孩童時尋找陽雀菌的專注認真,“摸爬滾打”,以及和妹妹的歡呼聲,抑或是吵鬧聲,都深深地印在腦海。
如今,媽媽已是九十高齡,耳聾背駝霜滿頭的隆中老人,再也割不動牛草了,再也撿不到陽雀菌了,可媽媽背著牛草背簍、為我們帶回陽雀菌和那嘴邊讓食的情景,連同尋陽雀菌的情景已成一段經(jīng)年的回憶深印在歲月的留痕里,而細節(jié)和那傘形、網(wǎng)狀、黑褐色的陽雀菌還在眼前;那清蒸陽雀菌鮮香撲鼻的味道還蕩在心中,回味無窮……每每想起媽媽“嘴邊讓食”,便會喉頭哽咽,一種酸楚溢滿心頭,多么愧疚于當時的不懂事。這份唇齒之愛,忘我無私之愛,除了爸爸媽媽,還有誰能給你?
眼下,又是三月艷陽天,又是陽雀聲聲傳的季節(jié),不知家鄉(xiāng)還有幾棵“健在”的棬子樹?在它們的根部,是否還有朵朵隱藏在草叢里的傘形、網(wǎng)狀、黑褐色的陽雀菌?更不知何時,還能在“桂歸陽”的悅耳聲中尋到那夢里的陽雀菌?
附注:
(1):夢到的是白色,陽雀菌實際菌莖為乳白色,菌體多為褐色,或黑褐色。
(2):底下,方言土話,“下面、下部”的意思。
(3):高齊,同上,方言土話,“上面、上部”的意思。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28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