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的歷史責任(下篇)
在向埃及的遠征中,拿破侖下達過這樣的一個命令:“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边@句話就成了拿破侖愛護學者的一句名言。為什么學者受到拿破侖這樣重視?天下人都知道,在一個個社會群體中,作為學者的知識分子的作用是其他群體無法取代的。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風貌特征,而知識分子的風貌特征是決定一個時代的整體風貌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
春秋戰(zhàn)國時代,天下處于大變動時期,也是天下走向一統(tǒng)的前夜。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非?;钴S,他們?yōu)榱藢崿F(xiàn)自己的理想,為了推行自己的學說,上下競奔,不遺余力。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xiàn)就體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特點,也體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的風貌特征和歷史責任感。諸子百家學說為春秋諸霸建立不世霸業(yè)提供了強大智力支持。經(jīng)過大浪淘沙,春秋五霸基本劃定了華夏版圖,其實,這種局面的形成也為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掃除了無數(shù)政治山頭,因而這為他最后統(tǒng)一中國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諸子散文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精華,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諸子百家學說是我國儒家學說的源頭,儒家學說的基礎就是在那時打下的。諸子散文中包含了政治、經(jīng)濟、哲學、軍事、倫理等方面的深厚豐富思想,確實稱得上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座文化寶庫??梢院敛豢鋸埖卣f,無論是在文化學術繁榮上,還是在政治革新上,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知識分子名流都作出了無可比擬的卓越貢獻,因而他們自然為社會歷史的前進承擔了相應的歷史責任。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士人風度在中國歷史上確實值得大書特書。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名士大家燦若星云,阮籍、嵇康、陶淵明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魏晉南北朝確實是一個不斷分化聚合的動亂時代,可以這么說,那個時代紅黑分明,權貴更加貪腐,而士人更加清尚。
為了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或為了維護自己的清高名節(jié),或為了全身遠禍,魏晉名士紛紛遠離惡濁官場,或避隱林泉,或醉心田園,或佯狂裝傻,息交絕游······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可以說是我國古代士人向黑暗官場無聲挑戰(zhàn)并與之抗爭的歷史絕響,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經(jīng)典佳話永遠都是投向黑暗如漆的腐敗官場的一把利劍。陶淵明的高尚人格在我國無數(shù)有氣節(jié)有風骨的學者文人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他和后來的蘇東坡等人一道以他們特有的氣骨為我國的士林學人樹立起了一座高聳云天的精神豐碑。魏晉名士的生命和精神永在,因為他們甚至以鮮血生命為代價,為后來人寫下了不朽的人文名篇,他們永遠值得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景仰崇敬。(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歷史發(fā)展到盛唐一朝,無數(shù)讀書人都把建功立業(yè)當做人生的最高理想,就連清高的李白、孟浩然也是這樣。其實,一個人把建功立業(yè)當做理想,這是完全正確的,只是在實現(xiàn)理想的道路上各人的選擇各不相同罷了。
唐朝的讀書人確實非常自信,因為他們都相信,空前繁榮的唐王朝完全可以盛得下他們的壯志豪情,所以他們意氣風發(fā),豪氣干云,躊躇滿志。李賀“書生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詩句,足以讓人想見他是何等的昂揚自信。唐朝無數(shù)的知識分子終生都在追求立功報國理想的實現(xiàn),他們都是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這是一種崇高的人生境界。盡管他們中很多人在實現(xiàn)理想的過程中很不順利,但他們都能堅守“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一為人處世的最高標準。
李白原來志蓋四野,后來因為得罪了權貴,人生境遇急轉(zhuǎn)直下,但他依然不改他那種清高孤傲的性格,他瀟灑吟詠出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詩句令無數(shù)落魄中的人抬起了立身的高貴頭顱,挺起了做人的硬朗腰桿?!案毁F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崩畎仔凶呓?,以自己的天縱之才寫下了無數(shù)寄情山水的優(yōu)美豪邁詩篇。唐王朝也許少了李白這樣一個可能會做官的文人,但中國詩壇上卻多了一顆光芒四射的耀眼明珠,你能說李白是一個失敗者嗎?其實李白以另外一種形式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他以自己的非凡才華照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天空,可以說,他是一個血肉豐滿、志意不屈且其精神思想震撼古今的知識分子。
北宋末年,朝政腐敗,國防空虛,金兵大舉南侵并長驅(qū)直入,使得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多少知識分子圖謀恢復宋室江山,可他們的理想在殘酷的現(xiàn)實之下屢屢落空。面對統(tǒng)治階級歌舞升平醉生夢死不思進取的可怕局面,詩人林升憤怒之下寫出了“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諷刺詩句。陸游一生一心報國,他在從軍之時,曾經(jīng)這樣寫道:“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獨立顧八荒······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這是多么激昂有力的詩句,又是令人多么痛惋的詩句。
陸游一生愛國熱情從未消減,甚至僵臥孤村時尚思為國戍邊。他彌留人世之際,也念念不忘收復國土,這是一種多么崇高的愛國精神。陸游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始終抱持恢復國土大志,這與那些貪圖享樂不思進取一心茍和的統(tǒng)治階級形成了鮮明對比。書生力求誓死報國而壯志難酬的歷史悲劇不知有多少,造成這樣的悲劇的根本原因不是書生們的志大才疏、不識時務,而是統(tǒng)治階級過于昏庸顢頇無能。辛棄疾為了朝廷的抗金大業(yè),曾滿腔熱情向朝廷官員獻上凝聚自己無數(shù)心血的《美芹十論》,可惜他的錦囊妙計最終被束之高閣,沒有發(fā)揮應有作用。
在民族矛盾日益尖銳的南宋時代,無數(shù)知識分子為了國家大計,紛紛上書言事,雖然南宋王朝最終滅亡了,但是他們那種胸懷國家心憂天下的崇高情懷絕對值得大書特書,他們身上閃耀的人格光輝燭照古今而使中華文明更加燦爛奪目。
歷史發(fā)展到晚清之時,由于列強環(huán)伺入侵,中華國土支離破碎,這更加激起了無數(shù)志士仁人憂國救民的萬丈雄心。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绷謩t徐等士大夫除了保國救民之外,心頭絕不縈繞任何私心雜念。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林則徐因禁煙而反招屈辱,他在年老多病之際,仍然拖著病體遠赴新疆戍邊。林則徐等士大夫作為朝廷命官要員,為國竭忠盡智,盡管他們無法改變歷史的走向,但他們堅強地為中華民族挺起了不屈的脊梁。
當清王朝滿臉病態(tài)疲憊不堪地走入20世紀的時候,許許多多的知識分子已敏銳地感受到了中華民族面臨的空前危機,于是一大批知識分子奮不顧身挺身而出:孫中山上下奔走,上書倡言進諫,并組織先進政黨力挽狂瀾;鄒容、陳天華、章炳麟等進步青年不顧個人安危不停旋踵于海內(nèi)外,積極宣傳革命思想;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碧血丹心映照汗青;林覺民等偉丈夫為了革命拋妻別子,最后慷慨赴難為國捐軀,其浩然正氣感召后起之人為締造共和民國而前赴后繼·······
無數(shù)英豪以旋轉(zhuǎn)乾坤之力終于埋葬了專制獨裁的封建王朝,迎來了嶄新民國的成立。在締造民主共和的偉大事業(yè)中,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成了革命的中流砥柱,他們書寫了無數(shù)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舉,他們的英雄壯舉與山河并壽,與日月同輝。
民國政權被袁世凱竊據(jù)以后,許多先賢為了護國護法,又開展了一系列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蔡鍔將軍南天拔劍而起,宋教仁喋血護法······一張張鮮活的英雄面孔遠去了,一幕幕慘烈的時代悲劇結(jié)束了,一頁頁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翻過去了,但無數(shù)英雄豪杰的豐功偉績將永遠書寫在中華民族的不朽史冊上,他們的名號將永遠鐫刻在中華民族的不朽豐碑上。
歷朝歷代的知識分子不求加官進爵,不求拜將封侯,但他們以自己的學問才華贏得了世人的尊重,或以自己的謀略勇毅得到了歷代君王的重視,或以自己的不朽功業(yè)感動了史家的良心。他們雖然都出身一介書生,但他們的愛國心、救國志、報國情從來不輸世人,他們?yōu)閷崿F(xiàn)自己的理想努力實踐奮斗,他們曾經(jīng)流過淚,他們更灑過熱血,他們或許失敗過,但他們永遠都沒有把后悔之意寫在臉上,這就是英雄的表現(xiàn),這就是志士的作為。
可以這么說,以上不同時代的知識分子的思想行為基本上反映了我國幾千年來知識分子的整體風貌,他們有理想有追求,有風骨有氣節(jié),有精神有風格,他們立德、立功或立言,確實體現(xiàn)了他們崇高的歷史責任感,他們以自己獨特的知識和人格力量推動了不同時代的前進。
那些推動歷史前進的知識分子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精神氣質(zhì)特征呢?我認為,知識分子應該有自由思想和獨立精神,應該有不可移易的風骨氣節(jié),應該有匡正時弊的勇氣和責任,應該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博大的家國情懷,應該有寬廣的胸襟和抱負:知識分子誠如孟子所言,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此之謂大丈夫也。
但愿今天的知識分子都能成為孟子所言的大丈夫:你們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你們敢于蔑視權貴,你們都敢于反抗暴政和強權,你們能抗得住金錢美色的強大誘惑,這樣,你們就能顯現(xiàn)本真?zhèn)€性,你們就能活出真我風采,你們就能呈現(xiàn)英雄本色,我們的民族才不會貧血虛弱,我們的國家才能昂首挺胸,我們的國民才能意氣風發(fā),一往無前。我們這個民族國度才不會處處充斥著謊言,才不會處處都出現(xiàn)暴力橫行,才不會時時都有黑金潛行,我們的生活空間才不會常常上演人間悲劇,我們的生活里才會有陽光、鮮花和笑臉。
“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但愿天下所有的知識分子都能捍衛(wèi)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獨特的精神價值體系,都能勇敢地承擔起那份應該屬于自己的歷史責任,唯有如此,中國的知識分子才能永久地支撐起中華民族的精神大廈,才能為所有中國人構建起一個舒適和諧的精神家園。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28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