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信的日子
多年前的農(nóng)村,通訊交通和大清帝國沒有多大區(qū)別,所以生長于斯的人們幾乎和外界沒有什么來往。所以大多數(shù)人幾乎與信件不打交道。由于父親常年在外工作,每年總有幾次有郵遞員光顧我家,一般情況下是兩個東西同時到——匯款單和信。信里總要問及我的學習情況,母親總要求我自己寫回信,那怕一句話:‘語文,**分;數(shù)學,**分’,放于信封郵走。那個時候父親的信成了我學習的驅(qū)動力。準確的講由于害怕給父親的回信里寫的成績太差而努力著。那個回信具有強迫性,是硬著頭皮寫的;有時天真的感覺:不要寫回信的日子是最舒心的日子。
高中畢業(yè)后同學好友們散布到了各地去上學,有了空間上的隔離,也就有了情感上的思念和寄托。寫信成了生活中一件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事情。離開高中那種緊張枯燥的學習,內(nèi)心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看到什么都是欣喜的感覺,不論干什么都充滿了激情。在新的環(huán)境中像脫韁的野馬肆意享受著自由,自由的空氣、自由的陽光、自由的人文環(huán)境等等。認識的人沒有幾個,等到好奇新鮮勁過去,失落空虛的感覺也就緊隨而來。首先是家書,‘兒行千里母擔憂’,每月一封平安信不敢大意。
寫信的時候基本不用考慮太多,攤開精心挑選的信紙,將所有的情緒都傾注于筆端。 內(nèi)心世界的歡喜有時不能酣暢淋漓的表達,強壓于心,就把這份感受洋洋灑灑拋灑于紙上; 內(nèi)心世界的孤寂有時不知向誰說,空蕩蕩的就像沒有人煙的操場;尤其是郁悶的時候,心里話兒也只能宣泄在紙上,然后慎重的折疊,折成漂亮的形狀,塞進信封;心型是我的思念,樹葉是我的祝福,而方塊則是我的問候。貼上郵票小心翼翼的送進附近郵局的郵箱。郵票也有講究,倒著貼、左斜貼、右斜貼都代表不同的意思,也要費一番心思。然后想著信什么時候能啟程,大概幾天的行程,掐著指頭算計著什么時候到達目的地。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忐忑不安的等待。不知道運用的詞語是否恰當,是否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意圖,是否有點唐突和恍惚,是否她能夠理解、讀懂我的心意┉┉┉???
等信的日子是種煎熬,煎熬得茶飯不香。越是心急,越是感覺到時間停滯不前;越是心焦,越是感到精神壓力巨大。反復(fù)考慮著對方是否收到?是否繁忙沒時間回信?是否因言語不當誤會生氣?甚至翻出以前的信件尋找著蛛絲馬跡。每天分信的時刻拿著的鑰匙立等于信箱邊上,真想進去幫助里面的人工作。此時能做的就是時不時踮起腳看看信箱里有沒有分發(fā),拿起來瞅瞅是誰的。往往是等工作人員分完信才悻悻的離開,順便把他人的信件予以歸還。根據(jù)信件的重要性,扭曲的心理以至于要他們請我吃糖、瓜子之類的東西!等信的日子是折磨人的日子, 是鍛煉意志、磨練信念的日子,要考慮各種意外的發(fā)生和應(yīng)對,只有等過的人才知道其中的滋味。
該來總會來,驚喜總是在你心灰意冷的時刻出現(xiàn)。拿到手小心的抖一抖,然后輕輕的拆開,一口氣一個標點不漏得到讀下去,然后反復(fù)。此時此刻什么都是浮云,云開霧散,能感覺到她寫信的姿勢和心情,甚至能感知她的心跳!和信里的內(nèi)容同悲同喜,到熱情四射處敢大聲朗讀分享與舍友,讓他們嫉妒羨慕去吧!此刻是一個男人最驕傲的時刻。
元旦前,應(yīng)該是書信紛飛的日子。但現(xiàn)在有了微信,有了,有了短信,不知還有人寫信嗎?還有人懂得寫信的多種表達方式嗎?記得寫信、等信的滋味嗎?我還想寫,可不知寄給誰;更想收到信,但誰會給我寫?其實只是想重溫一下寫信日子里的感覺,回味一下過去的親情和那種朦朦朧朧的愛。(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如果你看到了,請給我寫封信吧。我期盼,想重溫那種難以自拔、心事重重、忐忑不安、百感交集的滋味。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3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