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皈依賜道名(道教文化談之二)
拜師皈依賜道名
(道教文化談之二)
崇道拜師歷史悠久,拜師形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拜師出家,一種是拜師居家自學(xué)。
道教認(rèn)為,出家是第二次投胎,拜的道師如同再生父親,所以稱為“師父”,師父為己傳道授業(yè)和解疑釋惑。度徒是道觀的大事,它關(guān)系到各宗派的延綿發(fā)展和道系相傳,歷來為道家所重視。剛?cè)氲篱T皈依時拜的師父稱為拜本師,也稱恩師。拜師時,師父會選擇一個好日子做道場,舉行正式的收徒儀式,然后賜徒弟道名,成為某派第多少代弟子。
修道是一生的事情,很多知識需要了解和學(xué)習(xí)。信道出家三年后,經(jīng)得住師父的考察,師父會邀請附近宮觀有德行的幾個道長,給弟子舉行“冠巾”儀式,表明這是正式出家成為道人。然后就鼓勵弟子下山,參訪名師,尋訪大道。下山后尋訪參拜并向其學(xué)習(xí)的道師,稱為“先生”,這和“拜師父”是有區(qū)別的。自己原來拜的師父(度師)是親師父,一生只拜一位,先生可以拜多位。
道教的基本活動場所,稱為“宮、觀、庵、廟、洞?!比缟锨鍖m、凝真觀、臥云庵、紫霞洞、關(guān)帝廟等。(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道教宮觀廟宇有兩種不同屬性區(qū)別,一種是子孫廟,一種是十方常住(十方叢林)。
子孫廟收徒弟代代世襲相傳,不論該廟規(guī)模多大,只能稱小廟而不能稱常住,更不得懸掛鐘板。若日常作務(wù)以鐘板為號令,就得改成半十方性,就得留單接眾安排十方道友以相應(yīng)的職務(wù)。懸鐘掛板的子孫廟是升了格的廟宇,稱為子孫常住。
十方叢林,有傳戒特權(quán)而不得私收徒弟。這種宮觀性質(zhì)是屬于全國道教徒公有,地不分東西南北,派不分正一全真,凡是滿發(fā)大領(lǐng)的道教徒都有享受掛單居住的權(quán)利,同時人人都有保護(hù)的義務(wù)。十方叢林皆備有全國三山五岳各宗各派的“字派”,凡常住掛單道友,號房、客堂可按簿查對法派。
道教中稱天師者,指張陵或其后裔。
法師是精通道法,能養(yǎng)生教化,常主持齋儀,可度人入道,堪為眾范的道士。
煉師泛稱會修煉丹法,是能達(dá)到很高深境界的道士。
方丈是道教十方叢林最高稱謂,亦稱“住持”,是受過三壇大戒,并可傳法,戒行精嚴(yán),德高望重,是受全體道眾擁戴而選出的道士。
居士是指信仰道教,但并未出家修行的俗家信士。
真正信仰并按照道法修道者,要行拜師禮,這個儀式稱作“皈依道場”。居士皈依道教前,要給度師敬三杯茶,第一杯茶度師接后放桌案上,稱之“思茶”,寓意思考斟酌;第二杯茶,度師接過品一口,寓意“過茶”,同意收徒;第三杯茶接過后,度師中指及大指沾茶水點于信士身上,稱為“信茶”,寓意從此后信仰道教。
接下來舉行皈依儀式?;兹龑毝Y,功德福無邊。師傅引進(jìn)門,修行在個人。天尊說經(jīng)教,接引于浮生,勤修學(xué)無為,悟真道自成。
沒舉行過正式皈依儀式,不能成為真正居士。
2013年7月18日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36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