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哪里來
我從哪里來
賀暢
2010年6月7日,我們全家三代人一起上了北京電視臺《真情耀中華》的節(jié)目,向觀眾介紹作為“國醫(yī)大師”的父親“銀針春秋70年”的歷程。坐在嘉賓座位上,我的腦海中更多閃現(xiàn)的是已經(jīng)辭世的母親的身影。想到她為我們這個家所做的一切,我努力抑制著自己的眼淚……
母親是我們家的基石,是父親擁有“國醫(yī)大師”桂冠背后的大功臣。母親和父親同為河北淶水人。母親是父親的大師姐,也是姥爺所有弟子們的大師姐。在父親學徒、開業(yè)、行醫(yī)的各個階段,母親用堅持、堅忍、堅強支撐著父親的事業(yè)和我們的家。有幾次在父親產生棄醫(yī)之念時,母親都用她的方式讓父親堅持了下來。任何時候,母親都不讓父親吃大鍋飯,她給他單做。每個晚上,母親給父親做好了飯,因為義務門診的病人接連不斷,要熱幾次,父親才能吃到嘴里。這樣的日子,一天兩天算不了什么,但這是幾十年呀。
我們家,我的父母、兄弟姐妹都從事著同一種職業(yè)——針灸。母親在一家服裝廠做廠醫(yī),平日對待病人認真負責,經(jīng)常給職工送醫(yī)送藥到家里。有一次,她自己骨折,正在醫(yī)院處理時,碰上有病人需要搶救,立刻跟著忙前忙后,全然忘了自己也是一個前來就醫(yī)的骨折患者。在這家醫(yī)院工作的我家的一個親戚,當時就跟她急了,還送了她一個綽號——“老春苗”。在母親的影響下,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碰上病人穿脫衣難或行動不便時,立即伸手幫忙,這已是我們全家人的習慣。
我們家沒有自己的業(yè)余生活,從記事起,我的日常所見所聞都是病人、治病和說病。全家人在父親的帶動下,幾十年如一日,在晚間開辦家庭義務門診,每天都要到九、十點鐘。在我家,母親對兒媳婦只有一條家規(guī)——不許慢待上門的病人。母親總在提醒哥哥,門診前不要吃蒜,病人受不了。我很多年的休息日都是用來給患者回信,就是在這樣的生活狀態(tài)中,我從少年長到青年、長到中年。(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母親讓我知道了如何做母親。母親膝下5男2女共7個孩子。每年春節(jié)她都要讓孩子們穿上新衣,衣服都是她親手縫做,寒冬臘月里經(jīng)常熬夜。小的時候常常是半夜我一覺醒來,望著坐在縫紉機前仍在勞作的母親,偷偷流淚,心疼她。
母親不僅是我們兄弟姐妹的母親,也是父親學生弟子們的師母。對弟子們她也疼愛有加。他們來家時,母親要不讓他們吃點什么,絕對心里過意不去。走的時候,總要在他們的衣兜里裝上水果或者糖果。后來母親病得不能行動和說話時,也總是在自己吃飯時,非得要別人也吃上一勺,她才開心?,F(xiàn)在我到很多人家里去的時候,他們也都非得讓我吃東西,走時也要帶上一點,說是和母親學的。不僅如此,父親的一些絕招,他總是悄悄傳給有心的師兄弟、師姐妹們。前幾天一個叫孫怡的師妹打電話說,特別懷念母親,現(xiàn)在臨床上很多針法,都是母親親傳給她的,這些針法治愈了好多病人。昨天在網(wǎng)上看到一篇文章《生命的幸福》,這是孫怡治好的病人寫的隨筆,文中對孫怡醫(yī)術的贊嘆,醫(yī)德的贊揚讓人感動不已。我真的替母親欣慰,我堅信,有的人永遠活著,母親就是這樣的人。
我永遠忘不了母親的親吻,這是母親母愛表達的極致。母親人生的最后一年,因為說不了話了,對每一個家人和來探望她的親戚友人,她都用親吻傳情達意。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用盡全身力氣的熱烈親吻,留在了我的生命里。
母親生前,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們家最大的節(jié)日,這一天是母親的生日,也是孩子們、弟子們的狂歡日,午飯要開十來桌,從中午吃到下午,歡聲笑語好不熱鬧。這時的母親光彩照人。母親幾次對我說過,大家來給她祝壽,她最怕沒安排好或者冷落了誰,但是只要有我在,她心里就是踏實的。母親的這句話對我來說,比任何的榮譽與評價都要重要和金貴。
母親是我人生的基石。小時候到母親的單位去,無意中聽到母親對別人說:“賀暢這孩子行,就是掃地她都要比別人掃得干凈。”從此這句話就成了我此生做事的標準,為此也吃了很多苦頭。這是因為我覺得掃地應該掃干凈,是起碼的工作標準,因此眼里就容不下敷衍和虛假。在39年的職業(yè)生涯中,當和敷衍、虛假較量時,不怕付出任何代價。由此得到的最大回報是:當把“全國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的獎狀捧給母親時,母親的開心與歡笑;當作為報社唯一派往“兩會”采訪的記者,在新聞發(fā)布會上發(fā)言提問時被母親在電視上看到時,母親那一臉的驕傲。
1998年至今,我與母親已經(jīng)訣別12年了,但依然還會因為思念母親從夢中哭醒。雖然我堅信天上人間我們永遠同在,但每每想起母親,也還是難過。這是因為,我給予母親的太少、太少,沒讓母親享上福,特別是住到寬敞的大房子里或得到其他享受時,這種感覺尤甚。但是通過這次書寫,好像讓我換了感覺,只覺幸運,不再難過。可能我做的還不夠好,但我愿意、也可以做得更好。今年,自己承擔著父親“銀針春秋70年”針灸學術文集《普仁明堂示三通》的組織編撰重任,遇難題時,母親總會在夢境里出現(xiàn),告訴我勇敢向前!
母親把上品上智的財富傳給了我們,這就是誠懇、善良、明理。母親的口頭語:犯法的不做、犯病的不吃;三條道要從中間走;家有賢妻、夫不做橫事;永遠別往壞處想別人。這些話語融化在了我們的血脈中,引領著我們的人生不斷向善、向上。凡是認識、接觸過母親的人,都能感覺到她的真情實意,幾十年鄉(xiāng)音不改,鄉(xiāng)情不變。為母親送葬時,很多人哭得很傷心,長跪不起的人排滿一條街道,這里面有上京治病、辦事就住在我家的鄉(xiāng)親們,有生活遇難就找母親的親戚們,有母親的師弟、弟子們。葬禮上,當?shù)谝绘@土落下的時候,一場太陽雨紛呈灑落。蒼天有淚,這一定是上蒼對人間兒女的昭示和教誨。事后有人告訴我,這是德修圓滿的征兆。正是有了母親這筆財富墊底,不管在任何情況下,不管別人是否患了“信任危機病”,我依然誠懇地相信著世界上的很多東西,我相信:誠善無極限。正是在這相信中,我享受著與人交往的美好,享受著生活的美好,特別是在困境里。為了這個世界美好多一些,我堅持在做:不論他人如何待己,只以是否美好為標準待人。失落、動搖的時候,就想想母親,總能重拾信心。
我從哪里來,我的人生路就怎樣走。母親,您給了我方向、指引和人生的信念,謝謝二字怎能表達我感恩的深情!
寫于2010年11月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39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