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里的雨
二十四氣節(jié)中的小暑過后,天氣開始進(jìn)入伏天,一個多月的時間分別為頭伏、二伏、三伏。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期。這個時候,在南方,正是早稻收割和晚稻栽插季節(jié),俗稱“雙搶”,也是農(nóng)民最繁忙的時候。
因為繁忙,再加上收進(jìn)來的谷子需要曬干,所以農(nóng)民兄弟們最怕下雨了??衫咸炜偸?a target="_blank">愛捉弄人,三伏天里,感覺總有一個伏天會下雨,頭伏不下二伏下,二伏不下三伏下,而且一下就是一個伏,讓人頗感無奈。于是,在進(jìn)入每個伏的第一天,有經(jīng)驗的老農(nóng)特別會去留意當(dāng)日的天氣了。早上看見太陽出來了,心里有了一絲的愉快,但談不上有多少歡喜;等到中午還沒下雨,心里就有點高興了;及至到了傍晚還未見下雨,他們心里就會像落下一塊石頭似的,眉間完全舒展開來,開心地自言自語:“好,好,好,這個伏天不會下雨了。”因為他們知道,伏天的雨非常有規(guī)律性,第一天是什么時候下雨,下多久,第二天乃至這個伏都一樣,雨水差不多每天準(zhǔn)時來準(zhǔn)時去。如果不下雨,這十來天就不會下雨了,村民們就可以放心地把收割進(jìn)來的谷子,挑到曬谷場去曬了。
那時候,每個村莊都有一個曬谷場,家家戶戶都分有一兩塊曬谷的位置,大概可以放下四五個“圍折”(村民用竹篾編織而成的長約5米寬約3米的竹墊子,專門用于曬谷子)的范圍。村民從田里收進(jìn)來的谷子,就直接倒進(jìn)“圍折”里鋪開翻曬。用“圍折”的好處在于,谷子曬在“圍折”里不會摻雜到泥沙(那時的曬谷場都是泥地);另一個是“圍折”可以收卷,平時翻曬(收割上來的濕谷子在曬的過程中要經(jīng)常翻動)和收谷子都很方便。特別是碰到下雨的天,“圍折”的作用就更加凸顯出來了。伏天的雨是說下就下,沒有太多的時間醞釀,而且往往是在中午前后下。早上村民把谷子曬出去了,到了中午時分,天空中突然聚攏來一些烏云,雨點就跟著來了。直害得村民們慌手慌腳,拿笤帚的、拿簸箕的、拿竹籮的,一家老小齊上陣,婦女們忙著把“圍折”圈攏,讓鋪開的谷子重新堆積到一起;稍大一點的小孩一般負(fù)責(zé)用簸箕把堆積好的谷子盛進(jìn)竹籮;男人們則迅速地拿起扁擔(dān),把裝滿谷子的籮筐挑進(jìn)屋內(nèi),整個過程忙而不亂。偌大一個曬谷場,看到的都是村民急迫的樣子,喊聲、責(zé)備聲響成一片。很多時候,還沒等谷子收完,豆大的雨點就噼里啪啦砸落下來,很快在空中連成一片,嘩嘩啦啦,成漫天之勢,急速而滂沱。一些來不及收谷子的村民只好把“圍折”像包春卷似的,左右兩邊往中間一拉,將谷子包在里面,讓“圍折”幫著遮風(fēng)擋雨。
伏天的雨來得快去的也快,下的時間一般不長,少則十幾分鐘,多則半個來小時,只是雨勢過大的話,原本干爽的曬谷場被雨水浸濕了,村民們不好再曬谷子了,只好待大雨退去之后,把沒有來得及收起的谷子收回家了。不過,這種狀況多半只會發(fā)生在第一天下雨之時,有了第一天的手忙腳亂之后,第二天再下雨,村民就早有準(zhǔn)備了,一到差不多的時間,只要天空陰一點下來,就趕緊去收谷子了,谷子也就再不會淋到雨了。
伏天的雨就是這樣,它既讓村民有些無奈,又給村民平添了不少生活情趣:“今天這雨來的太快了,把我趕得手忙腳亂的,還真折騰人?!?,“今天要不是我收的快,谷子就讓雨淋濕了”,“唉,今天在田里做事沒來得及收谷子,明天又要重新曬了”,“多虧你幫忙收谷子,要不我家的谷子就全淋濕了”,有勝利者的痛快,有無奈者的失意,也有互幫者的歡愉。這,也許是伏天的雨獨特的魅力所在吧。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4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