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鐵公與郭有明(9)

趙鐵公與郭有明(9)
九、平整鐵路壩
在中國近代史上,川漢鐵路無疑要寫下重重的一筆:因為這條商辦的鐵路原本寄托了荊楚大地和天府之國的民眾的交通夢想,卻由于滿清的政治腐敗,帝國主義列強的乘機掠奪,郵傳大臣盛宣懷賄賂了攝政王,居然下令將商辦收歸國有(也就是現(xiàn)在所說的國進民退)、實際上就是將路權(quán)傳讓給外國資本,就有了轟轟隆隆的四川的護路運動,就有了湖北總督奉命調(diào)兵到四川進行彈壓,就有了革命黨人趁著武昌兵力空虛發(fā)動了辛亥革命。
作為川漢鐵路起點的宜昌是第一個站出來表示響應(yīng)的,李一在《辛亥恢復(fù)記》中說:武昌起義“首先響應(yīng)者,厥惟宜昌”。在各地紛紛起來響應(yīng)、滿清搖搖欲墜的時候,那些紫禁城里的老爺太太才終于明白自己被盛宣懷這樣一個紅頂商人、白眼狼給騙了,所以《清史稿》才會將那個曾經(jīng)坐擁近半個上海灘的資產(chǎn)的盛宣懷咬牙切齒的列為位于第二的貳臣(也就是對朝廷不忠不孝之人)。不想一個世紀過去了,盛宣懷居然被一些宜昌老話所說的“吃家飯、拉野屎”的磚家叫獸吹捧成改革開放的先驅(qū),就叫人啼笑皆非了。
辛亥革命是成功了,可是川漢鐵路卻無人打理,最終宣告破產(chǎn)。那從北方招募而來的三萬筑路大軍被遣返,其中的上千人參加了革命軍去攻打當(dāng)時仍沒有反正的荊州,已經(jīng)建成的宜昌到小溪塔之間的鐵路也成了擺設(shè)。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交通部派員來接收,四川商辦的川漢鐵路駐宜昌的公司停撤,工程物資包括已筑成線路的鐵軌、枕木都陸續(xù)拆運,移作營建粵漢鐵路之用。宜昌工場就這樣結(jié)束了。
川漢鐵路留給宜昌的就是從下鐵路壩到鐵路壩再到小溪塔、再到黃花場的一段路基,就是留下一座宜昌車站和辦事機構(gòu)的一棟建筑(原址在原來的輪胎橡膠廠、也就是現(xiàn)在的CBD所在地),由于這一帶曾為修建川漢鐵路的基地,所以被稱作鐵路壩。于是,趙鐵公閃亮登場,他熱衷于市政建設(shè)和土地開發(fā),在任職期間組織了平整鐵路壩的工程。(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不過所謂平整,也就是征集民工對上鐵路壩進行了部分高低不平的地面的簡單平整,而趙鐵公卻向省政府申報撥款是平整鐵路壩廣場的一項惠民工程,自然鈔票大大的。這就是他在宜昌三年進行最后的一項工程。據(jù)說在平整鐵路壩中,還挖出了不少散落的鐵軌等器材,被他變賣以后也化為私有。不清楚的就是,當(dāng)年那個靠將宜昌工場的筑路設(shè)備和鐵軌、水泥轉(zhuǎn)賣到印度而發(fā)了一筆橫財、在宜昌歷史上很有些名聲的孔洋人究竟是與交通部的要員還是和趙鐵公做的私下買賣?有趣的就是,趙鐵公那個時候名望很高,如果不是因為人命案被撤職吃官司,鐵路壩就已經(jīng)準(zhǔn)備被命名為為他揚名的“大公廣場”了。
于是,鐵路壩的名稱就一直延續(xù)下去,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時任湖北省第九行政區(qū)督察專員兼宜昌縣縣長的羅經(jīng)猷奉命征集民工,利用原川漢鐵路宜昌火車站舊址改建飛機場,稱鐵路壩飛機場。抗戰(zhàn)期間,日機第一次轟炸宜昌,就是將鐵路壩飛機場上的國軍飛機炸得稀爛;后來國軍在南津關(guān)用大炮轟擊停在飛機場上的日機,也大獲全勝,使得小日本不得不在土門另尋地點建造飛機場,鐵路壩就又一次被廢棄。這一帶本來就是荒郊野地,歷經(jīng)戰(zhàn)亂愈顯荒涼。到處野草叢生、野墳點點、溝壑縱橫,罕見人跡,宜昌民謠唱道:“鐵路壩,鬼打架”。
宜昌解放以后,市政府先后組織過大規(guī)模的義務(wù)勞動,將鐵路壩建成全市民眾集會的場所,命名為人民廣場,廣場內(nèi)修建了體育運動場,還有主席臺。共產(chǎn)黨的會多,那個火紅年代,隔三岔五不是集會就是游行,所以鐵路壩熱鬧得很。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后,隨著長江第一壩的建設(shè),宜昌開始了第一次騰飛,市輪胎橡膠廠、湖北鋼球廠、市電線廠、市電子管廠、服裝廠、十六中等單位相繼在鐵路壩建廠建校,市外貿(mào)局、公共汽車公司等單位也先后遷建到這里;以后,又在廣場的北面興建了西陵劇場,在廣場的東面興建了宜昌商場,在廣場的南面擴建了兒童公園,鐵路壩一帶就逐漸成為宜昌市新的商業(yè)、文化活動中心。
到了1997年,市政府決定將鐵路壩改建為一個大型廣場。同年7月破土動工,10月就建成對外開放,從而填補了城區(qū)中心無廣場的空白。廣場綠草如茵,白鴿飛翔,音樂環(huán)繞,人流如潮。坐擁在夷陵大道和東山大道、云集路和西陵一路的交匯處,還有國貿(mào)大樓、九州大廈和由西陵劇場改建的均瑤廣場,加上后來居上的CBD的建成,鐵路壩就成了宜昌最熱鬧的商圈。只可惜在命名廣場的時候,當(dāng)時的市長孫志剛力排眾議,將這座廣場命名為夷陵廣場而不是地方特色更強的西陵廣場或者是民眾感更強的人民廣場,似乎是一大遺憾,畢竟夷陵并不是一個好名稱。
想起了一件事,即使是鐵路壩變成飛機場、再變成人民廣場、再變成夷陵廣場,西陵后路的那所小學(xué)始終是叫鐵路壩小學(xué)。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