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出事也能下”應成為吏治常態(tài)
這兩年如果說聽到山西哪一個干部或者哪些干部下去了,可能人們下意識就會反映,出去了,下去了,這句話包含了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既然出現(xiàn)過塌方式的腐敗很多官員自然要下去了,前提是出事了,這句話還有另外一個含義,在我們的這種比如說官員的升遷制度當中,那官員沒出事下去可能性不太大,每出事官員就不能下嗎?(5月28日 中國經濟網(wǎng))
在大家的慣性意識里,下去的干部幾乎都是因為“犯事”了。如果不做錯事,組織會把你降級?或許曾經真是這樣,但現(xiàn)在不同了,尤其是在山西,在打通干部“能上能下”的梗阻行動中,一年七個月的時間里,139名不勝任現(xiàn)職的領導干部被調整,刷新了吏治的新時代。
這一百多名領導干部為啥會下來,直接原因是當?shù)匾圆闄n案、查個人事項報告、查民意、查業(yè)績、查線索、查案件的“六查”行動,對雖無違法違紀的行為,但“為官不為”的干部,對組織掌握的在崗涉案、紀檢機關暫不查處但工作不在狀態(tài)的干部,該免的免,該降的降,該調整的調整。這些干部首當其沖,成為了“犧牲品”。
但根本原因卻是這些領導干部不能勝任現(xiàn)有崗位工作,有的因能力欠佳不能為,有的因動力不足不想為,有的則害怕?lián)煵辉笧榈鹊?。而這些現(xiàn)象,在黨的十八大之后,反腐敗力度持續(xù)不減態(tài)勢下,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在以前的政治環(huán)境中,這樣的干部或者還僥存一線生機,如今,他們卻難以在“能下”的吏治環(huán)境中存活。
如果干好干壞一個樣,誰還會努力工作?如果“做得多錯得多,被罰得多”,誰還會在工作中敢闖敢試?如果“為了不做錯,寧愿不做事”現(xiàn)象能夠行得通,誰又愿意擔責冒險探索?這些問題的解決,除了暢通“能上”渠道,關鍵還在于讓“能下”機制靈活起來,打破“只有犯錯才會被下”的傳統(tǒng),要讓“干部沒出事也能下”成為新常態(tài)。
其實,能夠進入干部隊伍,甚至走上領導崗位的,都是些能力強、素質高的優(yōu)秀人才。之所以會出現(xiàn)不適宜現(xiàn)任崗位的現(xiàn)象,主要還在于干部的心態(tài)不正常。在懶政和不愿擔責的思維下,演變出各種各樣的不適應癥,使干部群眾意見都很大。所以,讓不出事的干部下得來,還需要努力而為之。(孫煜)(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4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