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懸棺及溆浦懸棺習(xí)俗

中國懸棺及溆浦懸棺習(xí)俗
文/張紹舟
三國吳沈瑩《臨海水土異物志》:“父母死亡,殺犬祭之,作四方函以盛尸。飲酒歌舞畢,仍懸著高山巖石之間,不埋土中作冢也?!碧茝堹|《朝野僉載》卷十四:“五溪蠻父母死......盡產(chǎn)為棺,于臨江高山半肋鑿龕以葬之。自山上懸索大柩,彌高者以為至殮死有棺而不葬,置之巖穴間,高者絕地千尺,或臨大河,不施蔽蓋?!?/p>
懸棺葬地的選擇必須依山傍水和船形棺的使用反映出懸棺葬起源于江河湖海的水居民族。
據(jù)歷史文獻記載和掌握的考古資料,福建、江西等東南地區(qū)的懸棺葬在我國懸棺葬年代中最早,且為古代越族之葬習(xí)?!稘h書?嚴助傳》:“越方外之地……處溪谷之間,篁竹之中,習(xí)于水斗,便于用舟,地深昧而多水險”。古代越人的經(jīng)濟生活“陸事寡而水事眾,于是人民被發(fā)文身……短褚不袴,以便涉游,短袂攘卷以便刺舟。”
上述記載表明,我國古代越人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生活與江河湖海息息相關(guān)。人類社會的宗教觀念產(chǎn)生以后,人們便根據(jù)鬼魂到另一世界去生活的幻想,將人的現(xiàn)實生活附加給鬼魂世界。因此許多民族的喪葬習(xí)俗都具有事死如事生的特點?;谶@樣一種宗教觀念,古代越人便將懸棺葬地選在依山傍水的懸崖峭壁。人的生命雖已結(jié)束,然而死者的鬼魂與原先的社會群體尚繼續(xù)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在冥冥之中他依然與他的親人在以前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中生活。(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船是我國古代越人重要的生產(chǎn)工具和生活用具。福建武夷山的船棺是迄今為止我國懸棺葬中最早的葬具。白巖、觀音巖保存較好的兩具船葬全長3.5至5米左右,寬約0.55米、高0.6至 0.7米。無論從形狀、大小等方面來看,武夷山船棺均與閩北江河及閩南廈門等地沿海所用的木船和漁船相似。這種情況表明,船形棺最早很可能就是實用器物。
依據(jù)文獻及實地考察,在四川、重慶、云南、貴州、廣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區(qū),均有此種葬俗。
懸棺葬是古代一種比較奇特的葬式:在江河沿岸,選擇一處壁立千仞的懸崖,用我們至今仍不知曉的方法,將仙逝者連同裝殮他的尺棺高高地懸掛(置)于懸崖半腰的適當(dāng)位置。葬地的形勢各異,歸葬的個體方式也略有差別:或于崖壁鑿孔,椽木為樁,尺棺就置放在崖樁拓展出來的空間;或在約壁上開鑿石龕,尸棺置入龕內(nèi);或利用懸崖上的天然巖溝、巖墩、巖洞置放尸棺……人死了,要找個歸宿,要為失去靈魂的軀殼找一個妥當(dāng)?shù)陌仓棉k法,從這個意義上講,懸棺葬和土葬、火葬、水葬、天葬等等葬式一樣平常。然而,凝神屏息想想:一口沉甸甸的尸棺,一具冷冰冰的尸骨,怎么會“飛”到那高高的懸崖上?尸棺的主人是誰?我們有限的智慧還難以解讀這用千年的沉默寫下的寓言,夢魘中便無法逃避懸棺的陰影。
隋朝黃閔《沅州記》記載:“辰州溆浦西四十里有鬼葬山,其中有棺木,遙望可十余丈,謂鬼葬之墟?!边@是我國古代關(guān)于懸棺的最早記載。
土家族的祖先是生活在湘鄂渝邊區(qū)的巴人,歷史上,巴人確實有懸棺習(xí)俗。在湖南,土家族橫跨酉水到舞水的廣大地域,溆浦也有分布。
鬼葬山就是溆浦溆水邊的一個懸崖, 高約200米,在溆浦縣小江口鄉(xiāng)江星村。懸棺就在崖壁的洞里。鬼葬山的懸棺習(xí)俗是土家族從祖上傳下來的。懸棺在當(dāng)?shù)匾恢笔莻€謎團。崖壁上有一白色圖案,極像屈原,當(dāng)?shù)厝苏J為是屈原的化身。相傳屈原流放溆浦時曾在此逗留。
由于鬼葬山的崖壁稍傾斜,阻擋了雨水的侵蝕。在隋朝之前,年代更為久遠的懸棺保留至今。
崖壁因為風(fēng)化已破敗不堪,懸棺的棺木也滑到洞口邊上,懸崖下抬頭就能看到。
懸棺洞旁還有“量天尺”、“壇子洞”等遺跡,是古代“五溪蠻”巫文化的體現(xiàn)。
溆浦思蒙鎮(zhèn)的“獅子口”也有懸棺。思蒙是個美比桂林的旅游地,有潺潺溆水流過。溆水邊的數(shù)十平方公里土地,被層巒疊障,秀美的丹霞山峰所覆蓋。思蒙鎮(zhèn)三閭灘后的獅子口懸棺年代無法估算,也有年代最近的懸棺。 獅子口是土家族祖先巴人的懸棺洞穴。
從思蒙鎮(zhèn)到三閭灘。三閭灘也是坐落在溆水的河邊。因屈原來溆浦停歇在此而得名三閭灘,遺憾的是水庫水位上升灘已不存。
三閭灘由于前臨溆水,后靠丹霞地貌的山峰,居住的土家族多以打漁為生。三閭灘有108戶500多人。
三閭灘是個良田美池桑竹的美麗地方,穿過一條從低矮丹霞山峰開鑿出的長約50米的隧道,便到達獅子口洞的崖壁下,上面就是獅子口洞穴的懸棺。
沈從文曾描述懸棺:“那種赭色木柜一般呈方形木器,現(xiàn)今還有三五具好好擱在嶄削巖石半空石縫石罅間?!?/p>
三閭灘也有和古代有所區(qū)別的懸棺。懸棺坐落在高達六七十米的山洞里,是土墳的形式。沿著獅子山丹霞峰爬到一個洞口,從里鉆進去,就看到了傳說中的懸棺。棺材是沿著并不太陡峭的山坡抬上去的,然后將坡上原本存在的一個洞口鑿大,再把棺材抬進去安葬在大約有百來平方米的洞中。
把棺材放在幾根圓木上,兩邊系上繩子往上拉,進入洞口,原先洞口并沒有這么大,而是后來人鑿開的。如果沒有這個洞眼的話,只能像通常的懸棺葬那樣,用繩子從山頂?shù)跸氯?,置于洞中?/p>
洞中的土葬,和一般懸棺直接放棺木還是有些不同,葬之前要經(jīng)過溆浦巫師測算,葬之后要在洞中進行三天三夜的法事。
詩人張紹舟簡介:男,漢族,湖南省溆浦縣人,師范大學(xué)古漢語文學(xué)專業(yè),文學(xué)博士,曾任電視臺資深編導(dǎo)記者、當(dāng)代人新聞信息中心董事長、燕趙新聞信息中心董事長、央級新聞網(wǎng)站總編輯。中國詩歌網(wǎng)、中國散文網(wǎng)、中國網(wǎng)絡(luò)詩歌網(wǎng)、西部作家網(wǎng)、中國詩人網(wǎng)、當(dāng)代文學(xué)藝術(shù)網(wǎng)、作家網(wǎng)、國際短詩網(wǎng)等認證詩人。中國作家網(wǎng)、貴州作家網(wǎng)等各類媒體發(fā)布詩歌散文小說等若干首(篇)。主要代表作:小說《他呼喚黎明》,詩集《花香漫溪》等。交流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44154/
中國懸棺及溆浦懸棺習(xí)俗的評論 (共 2 條)
- 雪靈 推薦閱讀并說 懸棺葬是古代一種比較奇特的葬式:在江河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