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抱陽八景

抱陽山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山,隋朝時便開始有寺院,唐朝時興盛一方。唐宰相、燕國公張說成名前在此山苦讀。讀書堂、一畝石、百步廊、托天樹、上天梯、滴水塘、明珠窩、龍洞云封是抱陽山的八景。
5月25日,邀文物所雷所長,原抱陽村田書記同上抱陽山,旨在考證讀書堂、抱陽山書院之確切位置。上午八時到達(dá),十二時下山,四個小時收獲頗豐。經(jīng)查宋代《圣教院重修相公堂碑記》、《乾隆版滿城縣志》等資料,我的結(jié)論是:讀書堂和抱陽南軒均為張燕公讀書之所,讀書堂后為東崖書院,之后又被稱為張說書院,抱(花)陽山書院。
欣賞抱陽山的一步一景,聽著許多動人的傳說,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
(一)讀書堂
石洞山間隱,美名千載傳。
拾級話往日,回首憶當(dāng)年。(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濟世凌云志,苦讀寺下巖。
書聲風(fēng)掃去,古徑抵山巔。
//
美名千載傳,引我苦察看。
翁郁山林茂,嶙峋石壁攔。
云開終豁朗,洞隱在東巖。
尋覓燕公跡,弘揚勵志堅。
(二)百步廊
石廊百步繞山腰,唐相燕公巖壁鑿。
報寺恩德澤后世,涓涓泉水涌波濤。
(三)一畝石
石平盈畝抱陽山,載雨承風(fēng)幾百年?
自從燕公吟誦此,永留史冊美名傳。
(四)托天樹
一生傲骨邈平川,崖縫扎根枝葉繁。
萬丈山巖敢阻路,撐開巨臂可托天。
(五)上天梯
萬古青石筑為梯,級級陡峭路彎曲。
金霞散漫云波起,平步仙境世人奇。
(六)滴水塘
水滴無歇日,千年匯一塘。
甘醇無可比,敬候君來嘗。
(七)明珠窩
明珠飛何處?歸隱至桃園。
韜光且養(yǎng)晦,自在勝為仙。
(八)龍洞云封
二青修煉處,洞內(nèi)瑞云騰。
有難龍出手,仁澤護(hù)眾生。
完成于6月10日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4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