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鍋飯
常言道:吃飯要吃大鍋飯,大鍋飯香;吃菜要吃小鍋菜,小鍋菜鮮。大鍋飯的來歷,要追溯到58年大躍進年代,那時有句口號叫做‘放開肚皮吃飯,鼓足干勁生產(chǎn)’。
那時鄉(xiāng)村實行 ‘大兵團 作戰(zhàn)’,何謂大兵團作戰(zhàn)?就是將各個分散自然村的村民搬到一起住,當時叫并村。社員們一起勞動,一起吃大食堂,各家的煙囪不準冒煙,灶頭全部拆除。所謂大食堂,即能供幾百人吃飯的地方。當時大隊部就在我村,因此大食堂也在我村,把挨在一起數(shù)家的墻壁打通后成一個大廳,把各家的四仙臺和八仙臺都搬來,全村男女老少一天三頓都在一起吃飯。記憶里,那做飯的大鐵鍋就像鄉(xiāng)間洗澡的大浴鍋,大鐵鍋要做出好飯很困難,人們就想辦法,在大鐵鍋上面再接鍋,接鍋其實是木制的大蒸籠,鍋里只燒水是蒸飯。
記憶里,大食堂的一面墻上畫著一個大南瓜,兩人面對面地坐在南瓜上看書,下書:大南瓜上學文化,旁邊還有一條大幅標語是:一天等于二十年。鄉(xiāng)村大食堂用餐有點像軍事化,一天三頓定時開飯,早飯七點,午飯十二點,晚飯六點。飯隨便吃,菜限量,每桌四五碗,葷菜少素菜多,大家只能是看菜吃飯。人們只要能吃飽肚子就行,沒有人嫌好嫌壞,即使吃得有意見,也沒有人敢說,因大隊領(lǐng)導(dǎo)不講理,吹胡子瞪眼罵人是常事。這樣的大食堂大概吃了一兩年,后來到了困難時期,大食堂辦不下去了,由放開肚皮吃飯變成勒緊褲帶過日子,大食堂改成小食堂,每個自然村一個食堂。大兵團作戰(zhàn)撤消了,從此放開肚皮吃飯的日子一去不復(fù)返了。
軍營里也吃大鍋飯,每個連隊一個食堂,也是放開肚皮吃飯,菜限量每人一碟。一百或一百多號人一起吃飯,一人盛一碗,那幾大盆飯瞬間即光。要是改善伙食吃包子或餃子,大家爭先恐后地呼拉一下圍上去,動作慢了生怕吃不上,其實包子餃子有的是,只要大家的肚子裝得下,肯定管夠。軍營里吃飯常喝大鍋湯,那大鍋湯盛放在大桶里,舀湯的是長柄勺子,不知舀湯竅門者只能喝湯,要撈到湯里的蛋花或肉絲及線粉之類的好東西,有個訣竅,那就是將勺子貼邊沉底輕撈慢提,心急了不行,這也是老兵教我們的,我們也將喝大鍋湯的要領(lǐng)傳給新兵,兵兄兵弟們對此也是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了。
孩童時在鄉(xiāng)村吃的大鍋飯如曇花一現(xiàn)好景不長,可青年時代大鍋飯在軍營一吃就是數(shù)十年,吃大鍋飯的甜酸苦辣和喜怒哀樂,至今仍記憶猶新,難忘大鍋飯。
改革開放后,計劃經(jīng)濟轉(zhuǎn)換成市場經(jīng)濟,大鍋飯這個詞被用到了計劃經(jīng)濟的同工同酬上,稱同工同酬為吃大鍋飯,如今這種大鍋飯已被徹底打破了。大鍋飯這個詞,應(yīng)該被收入詞典。(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46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