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伯伯眼中的村莊變遷

“一九九二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董文華的首本名曲相信已經(jīng)傳遍神州,但對于許多90后的一代而言,鄧小平主席究竟寫下怎樣的”詩篇”我們很難”拜讀”
但是在這次三下鄉(xiāng)中我對對于許多社會現(xiàn)實有了更多的理解,而印象最深的不過于是鄧家村的變遷。我相信,鄧家村是改革開放以來千萬個村莊中的一個縮影。而與我漫談的正是鄧伯伯,且聽他娓娓道來。
鄧伯伯已經(jīng)是一個年近古稀的老人,但是他回憶起來改革開放帶給鄧家村的變化之時依然是激動不已。與其他中國的普通村莊一樣,鄧家村的只要經(jīng)濟收入是務農(nóng)。而鄧小平主席在上世紀的80年代提出了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使許多家庭燃起了生產(chǎn)的熱情。于鄧家村而言,這個契機是整個村莊煥然一新。鄧伯伯坦然道:”這是令他激動一輩子的事情,是無論如何也忘記不了的了?!边@是首個也是第一個令這個老人激動不已的轉折點。接著鄧伯伯的眼光黯淡下來:”可是呢,兒子們大了,出去打工,現(xiàn)在在東莞,深圳,一年才回來一次……”的確,到了后來,廣東成為改革開放的“實驗田”,在珠三角的制造業(yè)興起之時,吸引了無數(shù)的工作人員,當然鄧家村也體現(xiàn)了這一變遷。年輕人們都出去工作了,村里只剩了老人與孩童,此刻,我一下子就讀懂了鄧伯伯眼中的黯然之意。
年輕人都出去工作,會怎樣影響百年歷史的鄧家村呢?深思之下,我覺得必然會有利亦有弊。
誠然,年輕人外出務工賺錢,可以幫助村莊建設,使大家早日脫貧致富。如果,沒有外出的人們帶回來的血汗錢和見聞,鄧家村不可能在十幾年間發(fā)展迅猛。尤其是他們在外地的見聞對于促進當?shù)氐拿裰牵鹬豢苫蛉钡淖饔谩?/p>
但是,只有老人和兒童留守村莊,其引發(fā)起了許多嚴重的社會問題。(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獨居老人,留守兒童,還有特色的農(nóng)業(yè)式微等等令人唏噓,我們在支教的過程中,因為接觸了許多的小朋友,他們小小的臉上讓我看到留守兒童的社會問題日益嚴重。他們會早熟,甚至世故,這樣使我們和他們玩耍時可以肆意盡情,但更多的是惋惜。如鄧伯伯而言,父母常年在外,老人們終日務農(nóng),小孩們被電視“教育”了。不好的影視作品就留給他們許多不好的影響了。
如何面對村莊變遷而帶來的社會問題,我想是鄧伯伯的憂思,也是我們所有社會全員必須好好考慮的問題。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51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