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鳳凰山
我很入沒有寫文章了,因為每天都例行著機械的生活,確實沒什么可寫,也許,這是為我懶惰找一個托辭。
生活還是美的,關(guān)鍵在于你是否善于發(fā)現(xiàn)。
六月十四日,侄子要到銅陵辦事,看我閑著無事,約我一道去玩,反正閑著也是閑著,欣然前往,當(dāng)晚住在逸頓大酒店。第二天侄子外出辦事,我冒著炎天酷暑,乘公交車來到銅陵著名的風(fēng)景區(qū)——鳳凰山。
鳳凰山是一個以牡丹和礦遺為載體的新型風(fēng)景區(qū)。
一進景區(qū),就看到山谷中層層疊疊的牡丹園,蔥綠的枝葉,迎暑斗熱。一枝枝花托,傲然堅挺,仿佛對游人說:你們怎么這么晚才來,我的風(fēng)采是在春天。牡丹是芍藥科植物,它象征著圓滿、富貴、幸福。歷來就有花中之王,國色天香的美譽。據(jù)說牡丹原來生長在長安。一年冬天,武則天要到上林苑賞花,發(fā)一道圣旨:“明日游上林,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不待春風(fēng)吹”。第二天,武則天進苑觀花,所有的花都開了,只有牡丹不服從命令未開,武則天一怒之下,鞭打了牡丹,并把它貶到洛陽,所以,現(xiàn)在洛陽的牡丹最富盛名。巢湖也有牡丹,尤其有“銀屏奇花”之稱的仙人洞石壁上的牡丹,千百年來,不死不滅,給巢湖人民帶來了無限的遐想。但從品種上看,卻屬單瓣白牡丹。鳳凰山的牡丹,從畫廊的照片上看,品種齊全,紅、黃、藍、紫、默都有。黑牡丹稀少,尤為珍貴。清代呂留良曾有“奪珠非正色,異種亦稱王”詩句,也許是他褻瀆了國色,獲得了牢獄之災(zāi),引起了一場文字獄。
牡丹是的靈性的,不知是誰有這樣偉大的力量,從洛陽把牡丹遷到鳳凰山。(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沿著谷中小溪向里走,很快就到滴水崖。在萬山遍綠中,牡丹仙子翩翩致意。引來不少游人的聚焦。滴水崖長40米,高30米,正面凹凸不平,看起來像一堵觀音墻,是石灰?guī)r長期水蝕的結(jié)果。想當(dāng)年這里水量相當(dāng)充沛,今天只有中間一段有水,形成一道細長的瀑布,水從高空跌入底部,化成一道道雨絲,靠近時涼氣逼人。一只云雀在水霧里穿來穿去,調(diào)皮地享受著大自然的清涼。滴水洞下方有一口水池,池水微微泛綠,提示著有經(jīng)驗的人們——深山有銅礦。其實景區(qū)有不少銅礦,有的還正在開采,最早的銅牛洞礦開采于春秋時期。
再往里走,可見一道高大的尾礦壩,左側(cè)有石級可上,我頂著烈日,咬緊牙關(guān),攀上壩頂,已精疲力竭。壩內(nèi)一片平坦,這是開礦留下的遺跡,后人因廢利用,在壩內(nèi)種了格桑花,供游人欣賞,三個小女孩在花叢中擺著各種姿勢照相,美麗的自然,配上靚麗的少女更加生機勃勃。
走下尾礦壩已是日中時分,我又饑又渴,來到溪邊一個“小橋流水人家”的簡易餐飲館,老板娘熱情地招呼著我們,并拿出一條毛巾讓我到溪邊洗臉,我站在搖搖晃晃的石板上,把手伸進水中,一道清涼立即泌入心扉,洗一把臉,然后將濕漉漉毛巾搭在肩上,悠悠地走到樹下納涼,仿佛又找到久違的童年時在農(nóng)村老家的感覺。這是我曾經(jīng)熟悉的一個生活細節(jié),好多年沒有重溫了,今天在鳳凰山邂逅了。
午飯后,我乘車返回市區(qū)。
2016年7月12日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5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