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生活成一只瓦罐
現(xiàn)在的微信圈里幾乎隨處可見“心靈雞湯”,初見時覺得很新鮮,也很入心入腦,時間長了才品出來這些“心靈雞湯”因為大多是流水線生產(chǎn)的,就像藥店里的一些藥品,只針對一類病癥,完全沒有考慮患者的個體情況,因此久之療效往往不佳,甚至根本沒有療效。
其實,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問題,也只有自己才能拿出解決自己問題的藥方。療救自己心疾的唯一途徑是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一只能夠忍受烈焰沸湯煎熬的瓦罐,那所遇到的生活困難以及由此而產(chǎn)生的心理問題苦辣酸甜統(tǒng)統(tǒng)裝進去熬煮,直到把堅硬生澀熬煮成爛軟稠濃的稀粥,把腥膻難咽煲制成香氣四溢的湯汁。我這樣說,當然不想貶低接受別人的幫助和與親朋好友的情感交流。那些關懷幫助,那些春風化雨般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就如往瓦罐里注入的清水或者加放進去的作料、調料、配料,也是不可或缺的。但不管有多少作料、調料、配料,加多少水,根本的還是要靠自己心靈深處的熬煮。
三十歲那年,我因為年輕氣盛,忍受不了校長對我的壓制和排擠,懷著“此處不養(yǎng)爺,自有養(yǎng)爺處;處處不養(yǎng)爺,爺爺回家賣紅薯”的心理,從工作了十年的中學跳出來,調到市委一個委員會的辦公室,誰想這個單位雖然隸屬于市委系列,但卻在一個局代管,這個局管我開工資,吃午飯,別的一概不管;而市委只知道有我們這個辦公室,卻不認識我們五六個人,什么培養(yǎng)、提拔、重用,兩邊都不管,簡直就是落進了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爺爺不親、奶奶不愛的境地。我為此抑郁過、苦悶過,滿肚子苦楚沒處訴,后來竟然由于機構歸屬問題被棄置近兩年沒人理睬,領導提前退休了,我和一個女同志兩個人無依無靠地苦苦支撐著。三十歲的我,正處于想干事能干事躊躇滿志的年齡,哪受得了呀?心里的壓力太大,讓我患上了糖尿病,總是渴、餓,喝不夠的水,吃不飽的飯,一百六七十斤的體重竟然像刀削一樣迅速地瘦下去,僅剩一百二十斤,只好住進了醫(yī)院。
躺在病床上,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悟出了一個道理,再大的壓力不過是外因,而讓自己得病的主要原因還是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夠。要想控制病情,甚至讓病患痊愈,只有自己想得開,放得下,把自己變成一只可以熬粥,可以煲湯,可以煎藥,可以燒水的瓦罐,才能撥開心頭的迷霧,吹散思想深處的濃云,化解所有煩惱、苦悶,讓自己快樂起來。我有選擇地閱讀了一些人物傳記類書籍,從偉人和名人身上汲取了精神力量,從而度過了我人生最為艱難晦暗的一段時光。讀書之余,我還提起擱置已久的筆,將生活的感悟寫成散文和雜感,漸漸地,有了幾百篇作品集,試著投投稿,竟然還有一些文字變成了散著墨香的鉛字,我的名字不僅上了報刊雜志,還上了市作家協(xié)會、省散文學會和中國散文家協(xié)會的名單,成了江山文學網(wǎng)的簽約作者。
我不信宗教,但是我卻認同人生是一個充滿了艱難困苦歷程的觀點,誰都不會一生幸運,一帆風順,所謂的幸運兒只不過和別人相比遭遇的困難稍微少一點,或者在關鍵時間點上占得了先機而已。反過來想,我們同各種各樣的困難進行對抗,甚至是殊死搏斗,這個充滿激情,充滿變數(shù),充滿未知跌宕起伏的過程不就是人生獨有的并且不可復制的享受嗎?就如瓦罐里的食材和調料,在水火的煎熬里漸漸成熟,散發(fā)出陣陣撲鼻的香味。
把人生活成一只煲湯熬粥的瓦罐,絕不意味著消極的忍耐,逆來順受。而是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命運的挑戰(zhàn)。像貝多芬那樣“扼住命運的喉嚨”,以“氣吞萬里如虎”的氣概去迎接,去拼搏,絕不為任何艱難困苦所壓倒。前蘇聯(lián)著名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自傳體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里為我們塑造了一位這樣無畏的人物形象——保爾.柯察金。作為一名紅軍戰(zhàn)士,他在和白軍的戰(zhàn)斗中身負重傷,以至于戰(zhàn)友們以為他犧牲了,把他的“遺體”送回了他的故鄉(xiāng)。起死回生的他卻沒有就此躺在功勞薄上,而是又掙扎著站起來,在保衛(wèi)和鞏固紅色政權的斗爭中,忍受幾乎超越極限的惡劣工作環(huán)境、生活條件和種種厄運的嚴峻考驗,最后癱瘓在床、雙目失明,竟然還以新的戰(zhàn)斗方式——文學創(chuàng)作,將自己的生命燃燒成耀眼的火炬,照亮了無數(shù)后來者的思想和心靈。這樣的人,不僅僅存在于小說中,他們也生活在我們中間。霍金、吳運鐸、張海迪都是這樣的人。我生活的城市里,有一位從小就身患腦癱的小女孩,不甘成為父母、家庭和社會的累贅,竟然克服種種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用鼻子和下巴敲擊電腦鍵盤,寫出了多部長篇小說和詩集。還有一位叫沙爽的姑娘,患先天性耳聾,卻不自艾自怨,憑靠頑強的毅力,成就了自己的文學夢,成為全國知名的散文作家。人生也和唐僧師徒西天取經(jīng)一樣,必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斗敗一個個妖魔鬼怪,才能到達理想的境地,實現(xiàn)夢想的目標。(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如若沒有勇氣和毅力,或者不具備去和各種艱難困苦搏斗的條件,只略帶消極地忍受,也值得稱道。去廟里游玩,我最喜歡看大肚彌勒佛,特別是佛像旁邊的那副對聯(lián)更是妙不可言:“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边@就是教誨人們學會忍讓、包容。記不起是哪位名人的座右銘了:在命運的謎底沒有揭開之前,我只有忍耐。這話的意思和老百姓常說的“出水才看兩腳泥”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種堅忍的意志同樣令人敬佩。當然,這種忍耐絕非逆來順受,只一味地忍耐,會讓不幸和痛苦變本加厲;消極逃避,常常會上天無門、入地無路。古代的陶淵明、王維,近現(xiàn)代的陳寅恪、蘇曼殊都曾經(jīng)嘗試過避世逃遁,到頭來仍然是無法逃脫自己思想深處的藩籬。在忍耐的同時,要學會“捋”,捋清面臨的困難,分析產(chǎn)生困難的原因,將自身力量與困難進行力量對比,積極尋求打敗或者擺脫困難的計策。
“蒼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跟?!边@是著名導演王家衛(wèi)的一句名言。就我個人來講,還是更贊成這種積極的態(tài)度。只有勇敢地面對,積極地應答,灑脫、釋然、醍醐灌頂、幡然醒悟,想得開,拿得起,放得下,看淡榮華富貴、生死輪回,一切的一切才能不糾結于心,成為思想的羈絆和枷鎖。老人們常說人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要提起那口氣。網(wǎng)絡語言里有一句很睿智的流行語,“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泵鎸θ松睦щy、災難、不幸、痛苦,我們都要挺直了,別趴下!只有把自己修煉成“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境界高人,一切艱難困苦才能踩在腳下。
瓦罐,很平凡,不像南泥、紫砂和陶瓷那樣名貴顯赫,但卻不卑微,不猥瑣。人生也一樣,要看清自己,絕不可以看輕自己。要不滿足于現(xiàn)狀,努力去改變它,使自己的生活有一個質的提升。又要安于現(xiàn)狀,隨處而安,孔子周游列國,尋求一展抱負,終因“世事厭賢良”而不成,生活困頓,經(jīng)濟拮據(jù),但他卻“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不要被困難嚇倒,更不能舉手投降,甘做困難的奴隸,要振奮精神,提升勇氣,調動思維,想盡辦法去克服困難,并享受同困難作斗爭的過程帶給我們人性的淬煉,心靈的雕琢,意志的砥礪。百煉成鋼,百煉鋼才成繞指柔,說的都是這個道理。平凡的瓦罐,從沒有抱怨造物主,甘愿赴湯蹈火,不管是尋常的還是不尋常的食材,一律接納包容,慢慢地或煲或熬,將其變成香氣四溢、味道誘人的美味佳肴。在這個水與火的煎熬過程中,它還愉快地“咕嘟嘟”唱著自編的小調 ,那份樂觀,那份豁達,那份忍忍,都足以讓我們奉為楷模。
瓦罐,在窮人家里還會被用來煮茶待客或煎藥醫(yī)病。茶和藥一樣,生命的價值也只有在烈焰和熱湯之中才如花朵般盡情地綻放出來。是誰說,苦難是財富,其含義大概就在此吧,不經(jīng)苦難,難有芬芳甜蜜。
人生也如此,像被烈焰和沸水煎熬著的一只瓦罐??嘁惨惶欤瑯芬惨惶?,憂愁苦悶是一生,樂觀豁達也是一生,我們何不學學瓦罐?讓生命如茶,如藥,在瓦罐中煎熬并綻放出絢麗和芬芳。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6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