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以有涯隨無涯 殆矣
●武孝君
莊子在《養(yǎng)生主》中有這樣一句話: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
小時候,老師常拿這句話教導我們、勸戒我們:勤學苦讀,以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知識。來達到理想的彼岸,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
到如今,還有許多所謂的鴻儒大知,用這樣的思想,來解釋莊子的這句名言??墒?,不知道他們是無意誤讀,還是有意曲解。因為,他們都忽略了后面非常重要的兩個字----殆矣。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以無限的生命,去獲取無限的知識,就會疲憊不堪,憂煩不已。長期下去,就危險了。熟讀老莊經(jīng)典著作,深刻理解道家思想,噢----明白了。這才是莊子這名話的本意。(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我們腦袋中,到底裝了多少垃圾?
有一位年輕人,能把朋友圈里的所有電話號碼,背的滾瓜爛熟。經(jīng)常在親朋好友之間炫耀。親朋好友也經(jīng)常說:這小子記性真好!
也曾經(jīng)讀到這樣的新聞,有的小學生,能把圓周率3.……,背到小數(shù)點以后幾百位,稱為“神童”。
還看過一個電視報道,北京的一名小學生,能背下首都的所有公交車線路和公交站名,被稱為“電腦”。
還有,這兩年央視舉辦的漢字聽寫大會,恨不得把《辭?!?、《康熙大字典》等典藏中收錄的所有生僻字,都搜羅出來,作為考試比賽課目。似乎這樣,才能難倒選手,選出真正的驕驕者,才能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對比上述事例,本人可謂愚笨至極。不但上級領導、親朋好友、辦公室同事的電話號碼記不清楚,連自己辦公桌上的電話號碼,也是一問三瞪眼。
許多人認為應當知道的、牢牢記住的東西,在我的腦子里,卻缺三少四。像我這樣的白癡,好像就不應該在社會上立足,應當拄根打狗棍,捧個破碗,要飯吃才對。
可本人好像也沒有混到那么悲慘的境地,還天天自我感覺良好,滿足感挺高,幸福指數(shù)也不錯。
學海無涯苦作舟。有人會問:誰不知道,讀書點亮夢想,知識改變命運。你卻在以不學無術為榮,這不是在胡說八道、誤人子弟嗎?
做一個知識淵博,學貫古今的學問簍子,的確令人敬佩。能有這樣的認知,比“文革”中的知識越多越反動,畢竟進了一大步。
可話又說回來,一個人廣學博覽,掌握了更多的知識,裝著一肚子墨水,就能夠更好地成就人生嗎?單純地弘揚知識淵博,社會就能文明進步嗎?
這就要問問了,你學的是些什么?你腦子里裝的東西,都是些什么貨色?是垃圾,還是精華?是無用的知識,還是指明你人生方向的康莊大道?
“殆矣”,到底有幾層深意?
莊子在《養(yǎng)生主》中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這句話,其碼包涵以下4層意思。
第一、學問不是越多越好。人類發(fā)展至今,各類書籍浩如煙海,再精力旺盛的一個人,在人生短短的幾十年,怎么也讀不完。在今天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什么微信、短信、微博、,碎片式知識,飛滿天、塞滿道。很多垃圾信息,根本不需要你去掌握、去了解。如果總想讓自己博學多聞,只能把自己活活累死。
第二、知識是學來應用的。如果天天鉆在故紙堆里,當一個書蟲子、書呆子,光知道學,不知道用于生活,用于實踐。不能用學來的知識,為自己、為人類謀幸福,那還不如不學的好。從古到今,還有多少像“范進中舉”那樣,為學而學,為考而考的所謂“學霸”、“考癡”,最后一無所成?那可真是“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第三、偏技多成社會毒瘤。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說:“人多技巧,而奇物泛起”?!俺J姑駸o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為無為,則無不為”。就是告訴人們,不要被利欲功名所迷,去學習太多的歪門邪道。為了顯示自己多么有能耐,去亂作為、胡作為??纯船F(xiàn)在的地溝油、毒食品、毒飲料、毒空氣,各種建筑設施,天天拆了建、建了拆,瞎折騰。甚至核擴散、軍備競賽。人們都在挖空心思,追求這樣一些聰明技巧,那可真是自絕生路,離末路不遠了。
第四、反動的知識害死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知識分有用的知識、無用的知識;有有益的知識,也有錯誤的、甚至是反動的知識?!兑捉?jīng)》說:“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選擇讀什么書、交什么朋友,相當重要。讀歪了、讀邪了、中了毒,誤己、坑人、害社會。如果本·拉登等恐怖分子,不被邪惡的知識洗了腦,肯定不會走上不歸路,給現(xiàn)實世界帶來那么多的危害,成為人類共同的敵人。
掌握生存技巧,更要遵循人生大道!
老子在《道德經(jīng)》中說:“圣人為腹,不為目”?!笆ト酥?,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很多人認為,老子、莊子提倡人們不用學習、不用作為,像傻子一樣,什么也不用干,天天光知道吃喝、填飽肚子就行了。這真是對道家思想的誤解和曲解,或者說他們根據(jù)不知道老子和莊子在說什么。
我們對莊子的《養(yǎng)生主》,可能很陌生,而如果一提到“庖丁解?!钡?a target="_blank">故事,大家肯定非常熟悉。這個故事,就出自莊子的《養(yǎng)生主》。它告訴我們,在學海無涯、而生命有限的矛盾之中,我們要“學什么,怎么學”的問題?
都是宰牛的屠戶,有的一輩子在閉著眼瞎宰,能把牛殺死就行。而庖丁卻為什么能融會貫通、游刃有余?理解全文的深刻含義,你就會有所領悟:人生在世,不但要活下去,還要活的瀟灑自在。對人生出現(xiàn)的各種挫折和困難,不光只知道憂愁煩惱,重要的能夠從容面對,迎刃而解。人要生活的有意義、有價值,不僅必須掌握生存的本領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尋找并遵循人生的光明大道。
所以說,我們不但要學習那些有用的、積極的、向上的知識,使自己變得越來越聰明。還要從這些學到的知識中,領悟如何把握人生,找到人生的正確方向,去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即更多地增益智慧。
關于“聰明”與“智慧”,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在《聰明反被聰明誤》一文中,已經(jīng)闡述的較為到位,這里不再贅述。
源頭的東西,最清澈量最小!
以上,說的是學什么的問題。下面,說說怎么學的問題。
前面說過:人類的書籍浩如煙海,根本就讀不過來。知識也無窮無盡,你學也學不完。那么,有沒有捷徑,讓你很快掌握成功的鑰匙呢?有!
書山有路勤為徑。讀書要勤奮,學習要精進,這沒有錯。但“勤”不是捷徑。熟讀經(jīng)典,才是捷徑。
經(jīng)典著作,都是千百年來,大浪淘沙,千錘百煉出來的精品,其作者往往是大師、大家,甚至是圣人,直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會看得更遠,匯聚更多的精華。
比如,大家公認,儒、釋、道三家,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和精髓。那么,儒家文化的源頭在哪里?《論語》呀!一部《論語》,僅2萬字,學會了、弄懂了,儒家文化就掌握了。宋朝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雖然有些夸大,但也不無道理。
道家的源頭在哪里?《道德經(jīng)》呀,五千言道德文章,說盡人生智慧,學會了、弄懂了,道家文化就掌握了。如果還有精力和興趣,再讀讀儒家的《孟子》和道家的《莊子》,加深一下理解,就足夠了。
佛家文化的源頭在哪里?《金鋼經(jīng)》呀。佛祖在《金鋼經(jīng)》中說:“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jīng)出”。一部鋒利無比、能斬斷萬物的金鋼般若經(jīng),也只有5000字,學會了、弄懂了,佛家文化就掌握了。
我認為,源頭的東西,就如我國的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fā)源地----三江源一樣,最清澈,量最小,掌握起來最容易。而如果到了下游,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你就到死也學不完,甚至還沒學多少,就被累死了、毒死了。
注意,對這三部經(jīng),我說的是熟讀。不是讀一遍兩遍就算了,必須天天讀,天天修,這樣才能入心入腦。學經(jīng)典、做好人,天天跟大師為伍,與圣人對話,即使你成不了圣人,至少你也成不了人見人惡、十惡不赦的大壞蛋。
入乎其內(nèi),出乎其外,學進得去,跳得出來,然后把一切書本知識丟光,白紙一張。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形,抱一而去,有始有終。達到這個境界,可以養(yǎng)生,可以談道,可以參禪。是謂翩翩君子,是謂仙風道骨,是謂自在菩薩。
所以,莊子講的,是對的。學問到了最高處,就沒有了學問。這就是高明人。
2016年8月12日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6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