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青色头像情侣网名,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18女人,黑人巨茎大战俄罗斯美女,扒下她的小内裤打屁股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南嶺行:韓愈、劉禹錫貶謫處

2016-09-22 12:59 作者:白鳥群群  | 9條評論 相關(guān)文章 | 我要投稿

2010年12月23日 粵北,連州

-

“無心思北嶺,猿莫相撩”(韓愈)

由廣州至粵北的連州三個多小時車程,似乎并不遠(yuǎn),經(jīng)過清遠(yuǎn)市,山漸疊,路多涵洞、山間高架橋,山險路折,所以感覺走了很久。

-

此來粵北,一路最美處當(dāng)屬清遠(yuǎn)至連州一路所見公路邊的山水,山形很似桂林一帶的地貌,但我覺得可能比較那里更美,更有特點——襯以日的煙,濕漉漉綠色——想起蘇軾句“江山如畫”,其余的詞很難形容。嶺南畫派就受到此山水啟發(fā),但我到此覺得山水畫是人工的,很難追上自然的鬼斧神工變幻無窮。(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

連州,位于粵北,不通火車、民航,以汽車運輸為主,還有一點水路。它位置在南嶺的南麓,海拔高,氣溫低,山上冬寒,與廣州的氣溫差距很大,它與廣西、湖南接壤,毗鄰廣西的賀州,湖南的臨武,所以自古有很多外省人來經(jīng)商。有連江蜿蜒過市區(qū),匯入北江,北江最后與西江匯合,在珠江三角洲入海。

-

今日,偕友人h同游燕喜亭,燕喜亭位于連州市郊,一座中學(xué)內(nèi),此亭名為唐代韓愈所遺留,公元803年韓愈因上書請免災(zāi)民稅賦而獲罪,被貶為連州治下的陽山縣令,在此遇到已經(jīng)先行貶謫于此的老友王宏忠(王為史部員外郎貶連州司戶參軍),共游宴此山并記錄此事,他留下的的名文《燕喜亭記》中有“吾州之山水甲天下”,以稱譽連州的山水之幽之奇。

-

唐代文學(xué)家元結(jié)、北宋哲學(xué)家周敦頤、南宋遭秦檜排擠的主戰(zhàn)宰相張浚、南宋學(xué)者詩人張拭等,都曾在此一帶留跡題詩,并南宋國英雄岳飛、清末“變法”名人康有為,也都在征戰(zhàn)和游歷中到過連州。

-

亭下有一泉塘,塘畔有一幢民國期的舊樓,黃樓三層,掩映與樹叢,為抗日戰(zhàn)爭中廣東省府北遷于此時的省長之所。附近正在修建劉禹錫紀(jì)念館(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曾任連州刺史,曾任在連州4年多),此館修得好。

-

今日農(nóng)歷十一月十八,為冬至第二日。

午休逛街,見臘味店,臘腸、臘肉——為連州的特產(chǎn),還有一種瑤族的米酒,都很絕。

*

*

*

2010年12月24日 粵北連州

-

游郊區(qū)靜福山(宋代稱“靜福寒林”)、錢江村(古鎮(zhèn)、石橋、老巷)、潢川三峽,中遇一景“數(shù)峰青”——我個人為之命名的一處野景,取“江上數(shù)峰青”古意,為形其山水之相映。連州古城有三個標(biāo)志:潢川河、慧光塔、巾峰山,此城依山傍水,很有筑城的“風(fēng)水”。車行沿途多見喀斯特地貌,為廣東南部所無。

-

靜福山,為古時道家“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第四十九福地,開辟者為連州人道士廖沖,廖沖,梁時辭官歸隱與此山間修行,后傳得道升天,時在公元500多年。

-

靜福山,附近有荒跡院落,那里建筑的樓房均不錯,可整繕一用,或療養(yǎng),或文化,旅游等,但均需資金。此山古樸,1938年,曾有數(shù)千廣州淪陷后的孤兒和孩童,為躲避戰(zhàn)火由民國政府安排來此靜福山住在道院里,直至1945年,是此山近世一“無量功德”。

-

記錄連州的特產(chǎn):冬筍(地面無,要挖于土下,炒肉最佳)、菜心(廣東人非常喜愛的蔬菜,但據(jù)說連州的最好,因半山地氣溫低,故冬日甜)、牛肉干(連州豐陽的最好,古已有之,為瑤鄉(xiāng)產(chǎn))、米酒(天下南方均有米酒,但此處的有不同,色微白透明,30度,好喝)。

-

北宋詩人及書法家黃庭堅,曾因避奸臣蔡京所害,來偏遠(yuǎn)連州長期隱居,據(jù)族譜記載最后沒于連州(正史似無記載,未知確否)。

-

黃損,唐末的亂世中由閩入連州,他曾任南漢王的重要官員,后為避禍歸隱,遁入道門,黃損的詩:

“一別人間歲月多,

歸來人事已消磨。

惟有門前鑒池水,

風(fēng)不改舊時波?!?/p>

(本詩應(yīng)為化用了唐代詩人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鑒池水,春風(fēng)不改舊時波” 句,賀知章活了86歲,官至秘書監(jiān),也是晚年辭官還鄉(xiāng)隱居為道士),據(jù)傳此詩為黃損隱跡山中修煉32年后,歸鄉(xiāng)題壁所寫。

*

*

*

2010年12月25日 粵北連州

-

連州所見。街頭大排檔桌子上,筷子的擺法,為橫一順二,大概此古風(fēng)。早餐喜食一種“長粉”,為大米磨制,蒸熟,加湯汁調(diào)料。另一種小吃,稱呼“水角”,為米粉餃子,加菜和肉餡,嘗了幾個并無特別。面條,細(xì)切面,加牛肉、或雞肉、或豬肉幾薄片,共煮,加添調(diào)料湯汁食之。

-

中午米飯,炒臘味(以臘肉切片,加尖椒、芹菜、與蔬菜共炒),此吃法很“連州”。因為連州是廣東北部聞名的“臘肉之鄉(xiāng)”。連州飯店的一好,是免費供應(yīng)所有的餐(包括早餐)粗茶水,早餐還有一項免費,就是喝白米粥,愿此淳樸“古風(fēng)”永存。

-

1132年,南宋名將岳飛率部平亂途中,各路軍馬曾匯聚連州,今有建于1943年的“崇岳堂”。(未去)

-

清朝末年,美國在連州已經(jīng)建有長老會、醫(yī)院,有傳教士帶來教育、音樂、體育、醫(yī)療,辦理女校,有外籍教師。19、20世紀(jì)初,隨著廣州開埠,連州的近現(xiàn)代文化開始開拓,是嶺南及廣東較早的。

-

連州的巾峰書院,創(chuàng)辦于1882年,1902年改新制為中學(xué),

民國初年,連縣一會兒桂軍,一會兒滇軍,一會兒川軍,一會兒湘軍,很熱鬧,是各路軍閥“爭斗”之地。

-

延自抗戰(zhàn)時期,隨著日軍占領(lǐng)廣州,省府北遷于隱秘在群山連綿、交通不便處的連縣,因許多學(xué)校隨同前來而繁華,當(dāng)時有培英中學(xué)、女師、廣東省文理學(xué)院……等。

連州的鄉(xiāng)下,有許多明清的近古代民居,很有特點,很好看。

-

臘肉。冬至左右掛晾,此季節(jié)制作最佳,此物喜“山之氤氳”。

-

“剡溪若問連州事,

惟有青山畫不如“

(唐代劉禹錫在連州時候的贊美,到了此地才覺得詩人所言不虛)

劉禹錫在嶺南留下不少詩篇,如《度桂嶺歌》《莫瑤歌》《蠻子歌》《連州臘日觀莫瑤獵西山》《插田歌》等。

*

*

*

2010年12月26日 粵北 連州

-

閱讀幾本介紹連州歷史、風(fēng)俗的書,《連州文史》《連州過山瑤》《連州風(fēng)韻》《連州民俗大觀》。想,任何一方的歷史,都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不可或缺。連州的有關(guān)文字整理得很成系列,堪贊堪學(xué),但還可加細(xì)分類整理。

-

路邊早飯,小吃鋪見鄉(xiāng)民早晨就在喝米酒,是為驅(qū)寒,村俗,于北湘省同,因粵北冬天天寒。見有小吃炸山芋。早飯均簡單,或牛腩面一碗,價格均3——4元。

連州的慧光塔建于南北朝,時間為公元468年。

-

乘車,一路山水鬼斧神工,主要是山,粵北的山之形狀不同于廣西的山,也不同于貴州的山,但也有其相似處,黃昏斜陽中更見其魅力。以往見過攝影、繪畫,但仍覺未能勾勒其神韻,看來,自然永是第一師。

-

傍路芒草葉子長而肥,此南國草葉,高如葦。

-

沿著河沿走,過東橋,見有鐵匠烘爐,在打農(nóng)具,路旁民房低矮,污水很多,似乎無下水,老城的民居條件并不好。小賣店在賣簡單幾樣日用,這里已近郊。

-

里淅瀝,似落冬雨,朦朧中想起“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落帳。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點滴到天明”(宋詞人蔣捷的詞)

*

*

*

2011年1月6日 粵北 連州

-

人曰,連州物產(chǎn)“三寶”:蜜棗、黃精(中藥材)、龍須草(造優(yōu)質(zhì)紙張用材)。我以為應(yīng)還有“白茶”(一種可去火的草,也類似茶,當(dāng)年唐代詩人劉禹錫為官曾推行,為防瘴癘,此茶其實是一種山上葉子,但味道確與茶近,所以流傳下來)但談到寶,我覺“東陂臘肉”應(yīng)居其一(東陂,為連州的一個鄉(xiāng),以出產(chǎn)臘肉聞名,陂:音被)。這里的臘肉系列似乎什么都可“臘”,(好像還可臘老鼠),從鴨、到乳豬乳狗(太幼小牲畜,舊習(xí),似不好)直到臘腸、臘蛋……。人說廣東南部也產(chǎn)臘肉,但是不如這里的有風(fēng)味,那是“甜口的”,而這里是“咸口的”,據(jù)說很多海外的華人很懷念這里的臘肉,應(yīng)有道理。

-

老人說,這里的天氣很有意思,冬天比廣州冷,天又比廣州熱。一年里最好的季節(jié)應(yīng)為陰歷的二三月,此時山花迎風(fēng),萬樹嫩芽,雖未經(jīng)歷可以想象其美。

-

抄宋代才子張軾詩(軾,為木字旁,打不出此字),《靜福寒林》——

朔風(fēng)天外來,

寒色方凌冽。

駕嚴(yán)道山游,

蒼松隆勁節(jié)。

群鶴竟鳴噪,

亂琢青山。

羽衣去千年,

高峰掛霜月。

史載,張軾十幾歲時候,跟隨因力主抗金得罪秦檜的宰相父親張浚貶到連州,少年的他做過許多詩篇贊美連州,無形中成為“連州山水之美”的最早發(fā)現(xiàn)者之一,張軾長大后成為南宋的著名學(xué)者。

*

*

*

2011年1月9日 粵北 連州

-

晚飯與眾人吃臘肉,煮白蘿卜、油菜、菜心火鍋。今到距離此地約50公里的大東山,山高林密,聽湖南籍一工長講,他年輕時候的80年代初,曾在那里打工伐木,見有幾抱粗的樹木,那時山深無居民。野豬今已經(jīng)難打獲,每斤80元,有村民賣過來,吃來并無特別,形同豬肉,殺之可惜,但仍有偷獵。

-

黃昏,聽詩人h談生態(tài)與生態(tài)詩歌,有不少新鮮見解,理論。讀詩人華海寫的系列生態(tài)詩歌:《年三十,在山中》《立春》《山林之約》……等篇章,他出版好幾部生態(tài)方面的詩歌,對現(xiàn)代與生態(tài)有許多思考。

-

沿著河岸散步,小城人少,空氣就好,污染就少,但“副產(chǎn)品”是城市經(jīng)濟(jì)滯后,“有一利就有一弊”。隔岸北望遠(yuǎn)山。想此城現(xiàn)在車尚少,但也就幾年的事,車流、污染、城市壓力……一切都會瞬間到來,舊日必逝。

-

抄韓愈寫于連州的詩篇《同冠峽》:

南方二月半,

春物亦已少。

維舟山水閑,

震坐聽百鳥。

宿云尚含姿,

朝日忽升曉。

羈張感和鳴,

囚拘念輕矯。

潺湲淚久跡,

潔曲思增繞。

行亦且無然,

蓋棺事乃了。

-

抄完,痛感韓愈當(dāng)年的沉郁,明白讀古人詩書必須“還原”當(dāng)年的詩人之經(jīng)歷,所到跡地,仔細(xì)辨認(rèn)研考當(dāng)?shù)貧v史山水風(fēng)物等,結(jié)合來讀,否則不深。韓愈一生應(yīng)屬還處于大唐相對穩(wěn)定繁華時期,但還是外有戰(zhàn)亂,內(nèi)有弊政,他曾兩次因直言朝政弊病被罷官貶謫,一次是為民請命減輕稅負(fù),一次是上書皇帝“諫迎佛骨”——當(dāng)年因過分“奉佛”花費大量金銀已經(jīng)影響生產(chǎn)力——韓愈在被貶嶺南期間對潮州一帶文化很有貢獻(xiàn),倡導(dǎo)建立書院,及講學(xué),做過許多開化地方的好事,當(dāng)?shù)厝嗣駷榱思o(jì)念詩人,為他而命名了韓江、韓山,地名至今沿用。

*

*

*

2011年1月14日 粵北 連州

-

有陽光(冬日多陰潮,陽光少見),見多有人家的臘肉晾曬于桿上,有一群群很小的黃鳥,飛來偷琢吃肉,農(nóng)人講,很多鳥兒前些年并不吃肉,是吃糧食的鳥,但現(xiàn)在變了,吃谷粒的鳥也吃肉,所以在山里晾曬臘肉必須趕鳥,不然會被鳥群吃光!一驚,看來隨著人類“異化”,各種動物禽鳥都在迅速“連帶異化”(!)

-

打工的農(nóng)民家距城有的只有十幾里,或幾十里路,可以騎著摩托車來,言村里已經(jīng)“征地”,但現(xiàn)在開發(fā)商尚未來蓋房所以還可以種一年半載,村民很不愿意地被“征”,以后就永遠(yuǎn)沒地了。言現(xiàn)在鄉(xiāng)下不少地方比城里好,吃的和城里一樣,白米飯,青菜不用買,肉也是三天兩日買一回,家里電器都有,與城市區(qū)別不大,但比起來花費少,如果一家有人在家種地,又有人在城里(或鎮(zhèn)上)打工,經(jīng)濟(jì)就很劃算。

-

連州的汽車站,為本市目前的唯一交通樞紐,周遭建的比較簡單,(比較更大的中等城市),好處是不亂,旅客不累,缺點是設(shè)施少,如打字復(fù)印就得跑很遠(yuǎn)。

-

晨起早點,見一可憐的流浪狗,很小白色,臟兮又瘦,不知它怎樣熬過漫長寒冷的冬夜,也可能哪個寒夜凍死,“始亂終棄”(有許多動物不必人來亂“保護(hù)”,“保護(hù)”這個西化理念不確切,不如中國古時候的“順其自然”好),城鎮(zhèn)養(yǎng)“寵物”是西方近年流來的壞毛病,你看我國古典繪畫,漢唐宋元明各代,畫花鳥蘭竹山水仕女等都有,但就是罕少有畫城市里的狗,更沒人畫什么鱷魚毒蛇,因其丑,易傷人,可見古時的東方都市文化就不鼓勵養(yǎng)狗?!顺菍櫸锬壳八七€少,還沒患上大城市的“異化病”。(不敢想以后)

-

人言北邊有山名:古騎田嶺,大概為湘粵從前的驛路,未去,公元815年劉禹錫經(jīng)過騎田嶺入嶺南,感嘆:“桂陽嶺,下下復(fù)高高,人稀鳥獸駭,地遠(yuǎn)草木豪,寄言千金子,知余歌者勞”。

聽一做飯師傅講后,并記下制作臘肉的簡易方法:(配方)

每一斤豬肉,加入三錢白酒,三錢白糖,三錢鹽,腌制半天后,置于木桿上陰涼處晾曬通風(fēng)(最好屋檐下),共12天,然后再置屋(或棚子里)里吊起來,(不要包裝)再經(jīng)歷半月,就制作好。制作前肉的切法:每條不要太厚,6、7兩左右,肉去皮、去骨。

制作好后的保存:可以放在冰箱里冷凍,也可掛在空中。(但不要包起來。)

制作時間:農(nóng)歷冬至左右最好。(余時味道不夠)

-

但臘肉很難在長江以北、特別是黃河以北制作成功,原因是不夠潮濕陰冷,那邊太干燥,做出來會變成“肉干”。(所以當(dāng)年我下鄉(xiāng)的吉林省東部丘陵山區(qū),老百姓把肉腌制在醬缸里,或埋在大粒鹽的壇子里,看來各地因地制宜,均有道理)

-

對小吃、特產(chǎn)的思考。影響小吃、特產(chǎn)的一是物產(chǎn),二是氣候,三是地方風(fēng)俗,其中氣候不可小看,多數(shù)小吃、特產(chǎn),離開本地就不好吃(要佐以氣候吃),或不甚好吃,走得越遠(yuǎn)越?jīng)]生命力,能通行天下像西北“蘭州拉面”那樣的東西并不多。

*

*

*

2011年1月15日 粵北連州

-

上午,乘車去瑤山鄉(xiāng),山比他處青蔥,高大,路見兩棵巨大百年老榕樹,在一學(xué)校門外,人言此樹去年洪水爆發(fā)曾救了不少學(xué)生(爬上樹躲避洪水)。鎮(zhèn)子外鄉(xiāng)民種的菜很鮮嫩——有小白菜、帶花的油菜、菜心、白蘿卜等,四圍高山,青綠,一條小河川流。午餐在鎮(zhèn)上吃野豬肉、黃精肉、山雞肉混合煮,很咸,又腥,還是多吃青菜好,少配加一點普通肉足矣(今天的野生動物亂吃并不一定有益健康)。

-

下午,驅(qū)車去看當(dāng)?shù)胤Q為“竹?!钡纳焦?,爬山,穿入山林,進(jìn)南嶺南麓漸深,山高林密,時有人家,在砍伐竹子、及其他樹木,鄉(xiāng)長言,一立方米木材1500元,所以現(xiàn)在人才剛種幾年就伐了,可惜,應(yīng)該等到起碼七八年,最好十五年,才能成材??粗駱洌喽?,各姿。初次采了一回竹筍,用鋤頭挖兩棵樹的中間根系脈絡(luò)走向,但竹筍很不好找,富有經(jīng)驗的農(nóng)人一天可挖到七八十斤,竹筍全生長于地底下,要憑經(jīng)驗。

-

鄉(xiāng)長是瑤人,言,他掌握幾種周邊省份地方語言,及本民族數(shù)種不同方言。已漢化,本地瑤人亦全漢化,無服飾,有語言但無文字。山深好處是幽靜少擾,空氣水土均自然,壞處是不便利。言農(nóng)民出山靠騎摩托、開三輪汽車,不通班車,因人少不賺錢(以前通,后取消)。

想,如上海人到此,一定不信世上除了“紛囂不已”的城市,還有如此幽靜可居之所,言夏日夜里需蓋被子。

-

聽言2008年南方雪災(zāi),此南嶺一帶山里竹樹悉被雪壓斷,損失浩大。說此處不少農(nóng)民一家擁有幾十畝山林,生活不愁。言整個粵北說是貧困山區(qū),但農(nóng)村并非內(nèi)地的貧困縣那么窮,而是“縣窮民富”,縣財政錢少,老百姓有資源有家底,歷史上就不怎么窮。見幾棵紅豆杉樹,類松杉,言為一級保護(hù)樹木。見一種黃色竹,猜約為土壤的原因,可能此地下含礦。

下山數(shù)盤,言冬雪時難通車。途,見山民在公路邊燃燒木材,山火患也,言幾年前曾失過山火,而山深林密很難救火,又無路,只好任焼。

此番窺南嶺真姿一二。

-

想:“老猿今日歸山去”“長哨一聲煙霧深”句,今生已不能“歸山”,即使搬到山里也不成,惟有一天離開世界,道家和佛家智慧,認(rèn)為這個世界的人是路過的,人身也是暫借的。

憶及,“我見青山多嫵媚,見青山見我應(yīng)如是”句(辛棄疾)“與我分手,忘我猶可,豈忘得此山水哉?!”(任華)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66612/

南嶺行:韓愈、劉禹錫貶謫處的評論 (共 9 條)

  • 襄陽游子
  • 清澈的藍(lán)
  • 東來西往
  • 雪靈
  • 絕響
  • 大劇院
  • 雪
  • 驕傲的瘋子
  • 魯振中
    魯振中 推薦閱讀并說 欣賞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元朗区| 双流县| 梁山县| 十堰市| 理塘县| 华蓥市| 马山县| 内黄县| 桐城市| 大渡口区| 花垣县| 得荣县| 阳东县| 华容县| 沂南县| 嘉兴市| 古田县| 南康市| 太康县| 明溪县| 通许县| 河西区| 新巴尔虎右旗| 辽源市| 石泉县| 吴川市| 辽阳县| 桑日县| 上栗县| 全椒县| 侯马市| 大英县| 丹东市| 温泉县| 资溪县| 吉林省| 鹤峰县| 治多县| 泾阳县| 安阳市| 唐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