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現在出不了大師

當年溫家寶看望錢學森大家,聊到人才錢老提出了一個時代命題:“現在為什么出不了民國時期的大師!”不是用問號結束句子而是用感嘆號表達了語氣,意思是心有余嘆。后來這句話在有責任的學者中穿行。
現在其實是“大師”茂盛的年代,有錢就得到大師稱謂,給錢就給予大師之稱,這樣的大師猶如“大屎”。學術不是大米頓飯,著作不是抄來的,發(fā)明不是偷來的,文學要如紅樓,詩歌要威軍師,當今有之之?
書歸正傳,為什么現在這么好的凱歌唱響時代出不了民國時期那樣的大師,如學者金岳霖、梁漱溟、劉文典、熊十力;作家有魯迅、沈從文、張愛玲、矛盾、老舍等等;畫家有徐悲鴻、齊白石、張大千;國學大師如胡適、季羨林;科學家有李政道、楊振寧、錢學森、童第周、李思光、竺可楨等,還有宗教如弘一等, 總之那個時期可謂大師云集。
再書歸正傳,為什么現在這么好的凱歌唱響時代出不了民國時期那樣的大師,社會風氣啊!有人會說民國軍閥混戰(zhàn),民不聊生,怎么會社會風氣好?復雜的社會問題很難論證,但說明一點,教育還是秉承了民族傳統(tǒng)文化之品格:治學與格治和嚴謹與職德。主要表現在具體幾個方面:
敬業(yè)。葉圣陶等國學大家編寫小學課本,一年級國語課文,真是文字性、接受性、啟迪性、知識性于一身。和現在的比現在的應該不寒而汗。他們不是為了一心晉職稱提工資忙著掙錢買別墅。你想人在少年時代就沒打好思想道德文學基礎能成大師?博士生下毒等劣行民國時期沒有。不修身能打天下?!
破格。大學教育是培養(yǎng)某行的精英的,現在的應試教育害死人,但不應試評分又會失去公平公正。關鍵在教育管理者的道德品行。據說很多數學得零分的某科冠軍能破格進入清華北大,例子很多,后來多數都是大師。現在據說前幾年進入名牌影視大學要送“鑰匙”最起碼是皇冠轎車的。這樣能出大師?出狗屎。(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致學。學校、老師錄取了你,你不學,也是狗屁。那時學風很正,人人孜孜不倦向著學術高峰攀登,王國維也算大師,他的“人生三境界”之名言足以說明學子的心路?!肮沤裰纱笫聵I(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说诙骋病!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現在的學子大學混日,畢業(yè)趨錢,能成大師?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6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