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菊,詠菊,嘆菊

西安植物園新址落成,今日首次開放,重頭戲是菊展。滿園秋色,菊花獨妍,讓游人留連忘返。賞菊對我來說已是久違的事了,鄭重其事地賞菊還是幾十年前上小學(xué)的時候,學(xué)校組織的一次參觀菊展的活動。那次賞菊使我了解到菊花是故國的土產(chǎn),且有二千多個品種。
菊花產(chǎn)自我國,我國先民栽培菊花至少有一千五百年的歷史?!抖Y記》中就有“季秋之月,鞠有黃華”的記載。唐宋時期觀賞菊花已成時尚。宋代有專著《菊譜》。八世紀菊花東渡日本,成為皇室御用之花;十二世紀傳到英國;十九世紀傳到美洲;成為全世界普遍栽培的花木。
菊花極具有觀賞價值,獨特的針狀卷曲花辬,繁富的色彩和品種,還有它孤標勁節(jié)的特性,使它自古就受到我國先民的喜愛。重陽節(jié)是我國古代的重要節(jié)日,這個節(jié)日又名“菊花節(jié)”。舊俗重陽節(jié)要登高宴游,賞菊,簪菊花,飲菊花酒。此風俗宋代尤盛。過節(jié)時,皇室貴戚宮中賞菊,點菊燈;民間也要買菊觀賞,酒家則用菊花裝飾店門,街市上菊花遍布。士庶百姓不分男女均有鬢發(fā)簮菊花的喜好,并喝菊花酒,名曰“正壽客”。
菊花還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野菊可泡茶,養(yǎng)菊亦可泡茶泡酒,一般泡茶用白菊。白菊和黃菊可入藥,中醫(yī)認為其性微寒,具有疏風清熱、平肝明目的功能,主治外感風熱、頭痛目赤等癥。
人們酷愛菊花,不僅因花型清雅嫵媚,更因其性不吝芳菲。一九八七年五月,中國傳統(tǒng)十大名花評選揭曉,菊花以高風亮節(jié)的品質(zhì)榮獲季軍,僅遜于花魁梅花和花王牡丹。
菊花的超凡脫俗,自然引起歷代詩人的詠嘆,或贊其姿,或贊其性,寄托情懷,留下無數(shù)動人的篇章。(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贊其藥用價值,如清代鄭板橋詠菊詩曰:
南陽菊水多耆舊,此是延年一種花。八十老人勤采啜,定教雙鬢變成鴉。
更多的是贊菊花的品性,如唐代陳叔達《詠菊》,詩贊菊兼涉人事,體現(xiàn)了只要有賞識,不怕花開晚的意旨,詩曰:
霜間開紫蒂,露下發(fā)金英。但令逢采摘,寧辭獨晚榮。
唐代元稹《菊花》,詩贊菊花“能后百花榮”的品格,詩曰: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獨愛菊,此花開后更無花。
宋代鄭思肖《畫菊》,則憑依菊花枯萎而不落的特性,抒發(fā)了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詩曰: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無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唐代鄭谷的《菊》,采用對比的手法贊美了菊花幽秀清雅,不吝芳菲的品質(zhì),而嘲諷了瓦松的踞高害情,位顯無用,詩曰:
王孫莫把比荊蒿,九日枝杖近鬢云。露濕秋香滿池塘,由來不羨瓦松高。
菊花也因陶淵明名句“采菊東離下,悠然見南山”,又有些歸隱氣息。如明代李夢陽《菊花》,詩中有“不隨群芳出,能后百花榮”、“可道蓬蒿地,東籬萬代名”的詩句。
菊花詩寫得大氣,立意新穎、主題深刻的非唐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黃巢莫屬。其詩《不第后賦菊》、《題菊花》均用移情手法,自我情感融注菊花,物我一體,詩情磅礴,感人至深。按前序分列如下: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觀菊花悅目,吟菊詩陶醉。本是愜意之事,心中卻時時有遺憾之感,這感覺由來已久,怕也二三十年了吧。菊花本為美物,本應(yīng)走向大庭廣眾,任人隨時欣賞,可不知從何日起,菊花幾乎成了祭祀專用品,只有在掃墓時才想到它,在家庭,單位鮮有擺放的。記得小時候,人們不忌諱菊花,同學(xué)中多有以菊為名的。花中之佳品,美德之物載,古人之青睞,竟落得如此尷尬的結(jié)局,豈不可嘆哉!我輩在科學(xué)昌明的當代,競為愚昧忌諱的風俗束縛,又怎能不讓人嘆息!美者菊花也,屈者菊花也,昧者我輩也。賞菊,詠菊之后,又怎能不嘆菊呢!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68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