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的思量
在我舅舅死之前,包括小學(xué)、中學(xué)、高中、大學(xué),甚至是在步入社會前五年這段時間內(nèi),從沒有想過死為何物,死有何苦!舅舅的死,一時間讓我束手無措,而后我開始思考“死”。
我開始想:我的媽媽、爸爸死了,我該什么心情,我該怎么辦?我不敢想,一想到他們離開我,此后我要一個人面對世界,再也沒有人聽我嘮叨,再也沒有人陪我一起看電視,再也沒有那充滿愛的聲音在我的生活里,我的心就一陣抽搐,眼淚也奪眶而出。我不要他們死,可是誰又能逃脫生老病死?
工作之后,真是時光匆匆,一晃就是一年。一年又一年,父母深刻了面龐,佝僂了背脊,回家后,才發(fā)現(xiàn),他們又老了。上學(xué)的時候總想著離開父母,開闊自己的天空,即使有寒暑假假也不回家。工作初,為了生存,為了事業(yè)各處奔波,加班加點的做事,總是忘記百忙之中那一聲問候。等到我們有時間了,想帶著他們出去遠(yuǎn)游,他們走不動了;想做好吃的給他們,他們卻沒有牙口了;想和他們聊聊心里話,聊聊過去的日子,發(fā)現(xiàn)他們沒有精力了。就這樣,他們在我們的生命里逐漸的消失了,之后我們悔恨,我們哭泣。
盡孝,存在生命的每一秒,需要深入骨髓。盡孝,不需要每天相陪,盡管相隔萬里,也能盡孝,一句簡單的“你吃飯了嗎”、“你身體還好吧”、“我想你了”、“天冷了,多穿點”、“好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等等,都是一種關(guān)心,一種孝心。我們每天和父母通電話,可以一分鐘,可以五分鐘,也可以一直聊,聊到我們忙了,聊到他們困了,聊到我們都不想聊了,這也就足矣。當(dāng)然,如果我們能和父母一起生活,那就更好了,這樣,每天都能陪著他們,看著他們,想著他們,給他們以幸福。
思考死,也思考了自己死。我想一直活著,不想死。可是我還是不能逃脫生死,最多是盡可能長的活著。那么我想假如我能活到70歲,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了1/3的歲月了,如果明天有意外,那么我此刻還要荒蕪我的時間嗎,我還有那么多想做的事情沒事。所以,我不能還要這樣渾渾噩噩的活著,不能讓自己回想過去,什么都想不起來,沒有精彩,一片空白。我不想混著日子過完我的一生,我要改變自己。
我買了書,我自學(xué)我想學(xué)的知識;我運動,鍛煉自己的身體;我交友,老友就暢聊嗨皮,逛街出游,新友就聊聊天,彼此更深了解。 我開始挑戰(zhàn)以前不敢做的事情。(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日子過得充實自在,生命此刻結(jié)束亦無悔。
我想,盡孝在生命里每一秒及自我的完善、塑造是我對死的思量吧!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7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