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姥姥
回憶姥姥
作者:邵延平
最近做夢常常夢見蛇,或在水中游,或在地上爬,我一點(diǎn)也不怕。我知道那是姥姥,她屬蛇。姥姥離開我們已有二十多年了,但我對她老人家的思念一點(diǎn)都沒有減少。姥姥的音容笑貌,姥姥的慈祥面孔一直留存在我的腦際,揮之不去。我姥姥家是河南的南樂縣,我家是邯鄲的魏縣。
解放初期,我的父母都在部隊,流動性很大。我一生下來,父母就把我放在了姥姥家。十四歲以前我是在姥姥家長大的。姥姥對我的疼愛超過了她所有的孫子、孫女。我會說的第一個詞是“奶奶”(因為她的孫子都叫她奶奶)。我管姥姥叫“奶奶”,一直叫到七、八歲,后來在我姨表哥的教誨下,才改叫“姥姥”。
姥姥是個典型的農(nóng)村家庭婦女,一生不認(rèn)識幾個字,但她的身上卻閃耀著樸實的農(nóng)村人的高貴品質(zhì)。姥姥一生要強(qiáng),雖然沒文化,卻明晰做人的道理,小的時候,經(jīng)??吹嚼牙褜χ車泥従邮┮詭椭仪逦挠浀脑谖沂畾q的時候,一個討飯的女人走進(jìn)我們住的那個大院,姥姥翻箱倒柜的給那個女人找出幾件舊衣服,末了,還把剛出鍋的“菜餑餑”實實惠惠的給她拿了三、四個。那時候,全國人的生活都很清苦,能吃飽已是不錯了,象姥姥這樣把穿的吃的送給別人,真是不多見。
我姥姥可以說是我心中的“偶像”,我特佩服她。我老爺老實八交,只會擺弄莊稼活,當(dāng)家的事全是我姥姥。姥姥共有6個兒女,仨兒,仨女。我母親最小,跟我父親結(jié)婚后就隨了軍。小的時候,我們都稱姥姥為“佘太君”,那可真是名副其實。不管是我的“舅舅們”、“姨媽們”、“舅媽”和“姨夫”們,還有“表兄姐弟們”,誰要惹了她,她便毫無顧忌地罵你三天,或者跑到大街去罵你,只把你罵得服服貼貼,才算拉倒。(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姥姥絕對不是“糊涂”,她勝過“呂端”,大事小事都不糊涂。舅舅娶妻,姨媽找婆家,都是姥姥做主,事后驗證,姥姥的決定是正確的。惟獨(dú)是我母親嫁給父親,不知是對還是錯。當(dāng)時我父親是“八路軍”,母親在村里的“婦救會”。當(dāng)媒人給姥姥提起這門婚事時,家里人和親戚朋友都反對,而我姥姥卻力排眾議,答應(yīng)了這門親事。
是姥姥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但也是姥姥讓我歷經(jīng)磨難,走過酸甜苦辣。有時我也恨她,恨她為什么要給我第二次生命。大概在我一周歲左右的時候,我患了扁桃腺炎,高燒40多度,已是奄奄一息。爺爺說,這孩子恐怕不行了。說完就拿來了破席片,準(zhǔn)備把我送到荒郊野外掩埋了事。我姥姥用手指在我的小鼻孔上試了試,說:“還有氣,孩子沒有死,得想辦法救救孩子。”旁邊我一個本家叔叔說:“孩子的父母都不在,如果孩子有個好歹,我們沒法向他父母交代呀。”那天下著大雨,我叔叔抱著我,姥姥在后面打著傘,小腳老太太,深一腳,淺一腳,走了近兩個小時,才到幾里外的鄰村找到了一位“西醫(yī)”大夫給打了針,幾天后,就痊愈了,用姥姥的話說,小命總算從“閻王”那里撿回來了。
姥姥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后,我就一直在姥姥身邊,沒離開過半步。后來我的表哥們都去上學(xué)了,姥姥說家里沒人給你玩了,你也跟他們一塊上學(xué)吧,我當(dāng)時才六歲。后來,我跳級,他們蹲班,遠(yuǎn)遠(yuǎn)的把他們拉在了后面。他們只上到小學(xué)畢業(yè),就“歇菜”了,回家放羊去了。我幼年時代雖調(diào)皮,但聰明好學(xué),再加上我父母都在北京部隊做官。姥姥深感榮耀和自豪,所以對我厚愛有加。
我記得姥姥有個嗜好,和幾個老太太在一起玩“紙牌”(和現(xiàn)在的麻將差不多)。久而久之,我就知道了姥姥是贏還是輸。姥姥只要回家后,打雞罵狗,那準(zhǔn)是輸了,我就躲遠(yuǎn)一點(diǎn),免得挨罵。只要她回來后,往正房門口的“捶布石”上一坐,展開“斜襟”的上衣,往腿上一放,再從兜里把那些零亂的錢掏出來,整理那些一毛、兩毛、五毛的零錢時,我就連蹦帶跳地跑到姥姥跟前:“姥姥,今天又贏了吧?!蔽夜室獍选坝帧弊痔岣甙硕?,強(qiáng)調(diào)姥姥天天贏。這時姥姥就會高興地從那些零錢里拿出一毛或兩毛給我:“去吧,上街買盤‘煎灌腸’(當(dāng)時老家的一種小吃)吃吧?!彼?,那時我天天盼著姥姥贏錢。
在我的記憶中,姥姥的思想是很開放的,她不信神、不信鬼,她常說:“要是有神有鬼,惡人早就沒有了?!泵磕赀^節(jié),除了寫對聯(lián)外,還要給那些所謂“天老爺”、“灶王爺”、“財神爺”們寫那些“一日三叩首,早晚一柱香”、“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天上金銀主,人間福祿神”的檻聯(lián),我卻沒有寫那些內(nèi)容,而是自作主張的寫了“毛主席萬歲,共產(chǎn)黨萬歲”、“千好萬好不如共產(chǎn)黨好,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等宣傳標(biāo)語。我想姥姥要是知道了,非罵我不可。當(dāng)我的表哥在姥姥面前告我的狀時,姥姥不但沒生氣,反而很高興:“好,寫的好?!?/p>
這就是我的姥姥,這就是我的幼年時代。在姥姥的呵護(hù)下,我隨心所欲,無憂無慮的度過了幸福的童年。
1958年,“大鳴大放”席卷全國,我的父親,總政治部的一名團(tuán)職干部,用“第二忠誠”的形式,開始向部門的某些領(lǐng)導(dǎo)提意見。在“擊退右傾機(jī)會主義的猖狂進(jìn)攻”的指引下,我善良的父親被“總政”湊了指標(biāo),錯劃了“右派”。接下來的,就是父親被下放到保定農(nóng)場勞動改造,母親帶著三個孩子(我在姥姥家)回到了農(nóng)村老家。頃刻間,我們美滿幸福的家庭,變成了四分五裂,被社會歧視的“黑五類”。
我的姥姥不懂得政治的變遷,她也不管那么多,只知道“三姑爺”犯事了,被流放了。她當(dāng)時的一句話,讓我感動一生,至今我每每想起來都是淚眼蒙蒙。她擲地有聲地說:“姑爺犯的事決不是偷雞摸狗,尋花問柳的事,是和國家有關(guān)系的大事,我管不了。但孩子和閨女的事我得管。”是姥姥收留了我們這被歧視的一家。
當(dāng)時我母親帶著四個孩子和姥姥、老爺一家七口人生活在一起,生活的艱辛,現(xiàn)在想起來都怕。那時正處于國家困難時期,吃的用的都是憑本供應(yīng)。我記得一家每月一斤“煤油”(點(diǎn)燈用的一種油),五盒火柴,一斤食鹽,每人每天半斤糧食。這就是一家人每月的“柴米油鹽”。當(dāng)時我的母親不到30歲,我只有七、八歲,弟弟小我一歲;兩個妹妹,一個四歲,一個三歲。我母親在完小教書,沒時間照顧我們,都是姥姥帶我們。我們雖小,但都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全家的糧食僅能維持半個月的,下半月就要想辦法了,四張小嘴眼巴巴的看著姥姥。這時的姥姥把“佘太君”的精神發(fā)揮的淋漓盡致。她不愁、不急、不煩,有時還給我們唱上兩段“河南梆子”。秋天好辦,有樹葉,有野菜,但到了春天青黃不接時,填飽肚子就成了大問題。這時姥姥就會給我們做出非常好吃的“榆圈窩頭”、“草字餅子”和“綿子窩頭”。特別是“綿子窩頭”,用一點(diǎn)黃豆摻和到綿子里,用石磨磨成“片狀”,放點(diǎn)鹽,作成“窩頭”,別提多好吃了。但大便可就成了問題,憋得兩個小妹妹哭爹喊娘,沒辦法,姥姥只有用手一點(diǎn)一點(diǎn)的往外摳大便。
這就是我們的姥姥,這就是我們不幸的童年。
1961年父母離異,我的弟弟和二妹跟父親生活,我的大妹跟母親生活,我仍然和姥姥生活在一起。父母離婚后,母親隨繼父到河北邯鄲某地教書。我恨我母親和爸爸離婚,因此母親每次回姥姥家,我就躲出去不見她。那時的我,沒有母愛,也沒有父愛。有的只是姥姥的“愛”,而且是刻骨銘心的“愛”。由于父母的離異,我不得不輟學(xué)一年。第二年,老師找到姥姥說,這孩子學(xué)習(xí)這么好,為什么不讓他上了。姥姥想了想,沒有猶疑就把我送到了學(xué)校。我沒有辜負(fù)姥姥和老師的期望,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姥姥所在縣的重點(diǎn)中學(xué)(河南)。
那年姥姥家發(fā)了大水,秋天的農(nóng)村顆粒無收。是繼續(xù)上學(xué),還是回家?guī)屠牙迅苫?。猶毅間,姥姥做出了改變我一生的決斷:“上,就是砸鍋買鐵,也要讓孩子上學(xué)?!蔽以趯W(xué)校還算爭氣,數(shù)學(xué)、英語排在年級第一。那時,上午要上四節(jié)課,到第三節(jié)時,餓得我心慌。中午吃飯,我限量自己只吃一個自帶的草子面“窩頭”,然后到廚房再揀人家的剩飯吃。每個周末我把節(jié)省下來的細(xì)糧換成幾個“饅頭”帶給姥姥、老爺吃,而我再帶上姥姥給我精心準(zhǔn)備的“窩頭”和“菜餑餑”去攀登下一周的學(xué)業(yè)。
在學(xué)校每每想起我姥姥的“愛”,姥姥的“疼”,我就忍饑挨餓,拼命地學(xué)習(xí),發(fā)奮讀書。那時我真是“掉皮掉肉不掉淚”,淚水只有往肚里咽,淚水只有在被窩里流。我要學(xué)出個樣子來,讓老師看,讓同學(xué)看,更是讓姥姥看。艱辛的付出,換來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回報:數(shù)學(xué)、英語照樣年級第一,語文因一篇《我和雷鋒叔叔比童年》而被作為范文在年級展評。
正當(dāng)我的學(xué)業(yè)如日中天之際,我老爺突然患半身不遂,姥姥也急出了病。姥姥撫摸著我的頭,流著淚說:“姥姥、老爺沒有白疼你,你是個有出息的孩子。但是姥姥實在沒辦法供你念書了,你還是找你娘去吧…….”沒等姥姥把話說完,我就抱住姥姥的腿痛哭失聲,不能自禁。我邊哭邊說:“不,不,我死也不去找她。姥姥,小的時候您不該把我救活,讓我死了多好呀,再也不用活受罪了,嗚嗚……”這就是我“恨”姥姥的原因。“孩子,別說傻話了。你總是娘身上掉下來的肉啊,她會管你的。去吧,孩子,為了上學(xué)?!蔽覄e無選擇,為了上學(xué),為了姥姥,我答應(yīng)了。
14年的風(fēng)雨春秋,14年的酷暑嚴(yán)寒,是姥姥含辛茹苦地把我?guī)Т?,是姥姥讓我學(xué)會了自信、堅強(qiáng)、拼搏,是姥姥培養(yǎng)了我“永不言敗”的性格。姥姥是我人生的第一個“里程碑”,姥姥是我心中永不消失的“偶像”。她沒有死,她還活著,在我心里,永遠(yuǎn),永遠(yuǎn)……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7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