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的鐘聲
校園的鐘聲
離開九和中學一晃三十多年了,校園的許多事已逐漸變得模糊。然而,校園的鐘聲卻讓我揮之不去,伴隨我一路走來。
校園的東面是一排長長的課室,課室門口是一條長長的走廊,走廊前面是一條長長的校道,校道兩邊是兩排長長的臺灣相思樹。每年春夏,樹上開滿了金黃色的花,鳥兒在樹上歌唱,花叢中蜂飛蝶舞,花香飄溢整個校園?;緯r節(jié),相思花瓣飄落滿地,校道好像鋪了一條長長的金色地毯。每當清晨,初升的太陽透過樹葉形成一條條光柱照在校道上,那地上的相思花瓣更加亮麗,一群群學生拿著課本踩著那軟綿綿的“地毯”,仿佛走在通往未來的金光大道。
在校道中間的一棵臺灣相思樹上掛著一條兩尺來長的鋼板,鋼板上掛著一根鐵棒,這就是學校的“鐘”。拿起鐵棒敲在鋼板上,就會響起“當當當”的鐘聲。根據(jù)鐘聲不同的間隔長短和節(jié)奏分為預(yù)備、上課、下課、集合等各類鐘聲。
學校指定一個班負責敲鐘,同時在這個班的課室的墻上裝一個的掛鐘。班主任安排六個同學負責敲鐘,名曰理鐘員,每周每人輪流敲鐘一天。
那時候?qū)W生都沒有手表,一切行動都聽從鐘聲,鐘聲陪伴著全校師生每天緊張而又有節(jié)奏的學習與生活。(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全校除了少數(shù)在街鎮(zhèn)居住的學生外,其他都在學校住宿。每天清晨,急促的鐘聲在同學們的睡夢中響起,寂靜的校園頓時沸騰起來。到了晚上悠悠的熄燈鐘響后,學生宿舍的燈隨之熄滅,校園恢復(fù)了寧靜。
我讀初中也在學校住宿。那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生活普遍比較困難。在校內(nèi)宿的學生每周日從家里帶來大米,每餐用砵頭盛著米拿到學校廚房去蒸,蒸好后夾點自家?guī)淼南滩嘶蛳挑~等干菜一起吃。那時在校期間是不可能吃到肉和青菜的。也許正是身體發(fā)育期需要較多的能量,也可能是吃的食物營養(yǎng)不好,感覺肚子總是空空的。特別是早上,起床后做完早操,要上一節(jié)早讀和一節(jié)正課后才吃早飯。其實早課還未下課,大部分同學早已饑腸轆轆了。
我班有個同學,綽號叫“土豬”,真名叫什么我已經(jīng)不記得了。他之所以起了這么一個綽號,并不是他長得很難看,他也不是很笨,而是他經(jīng)常在宿舍里評論女同學,把不好看的女同學都叫“土豬” ,說的是誰也沒有誰去理會,同學們只聽到“土豬”這個詞經(jīng)常在他嘴里出現(xiàn),“土豬”簡直成了他的專用詞,后來同學們就干脆直接叫他“土豬”了。
我所在班不負責敲鐘,課室自然沒有掛鐘,對時間的掌握完全依靠鐘聲。每天上早課時,我也像其他同學一樣在饑餓中聽課和等待鐘聲的響起
一天早上,窗外陽光明媚,同學們像往常一樣聚精會神地聽著老師講課?!巴霖i”突然用手指模仿敲鐘的動作小聲說:“當!”他周圍的幾個同學正詫異地望著他時,“當、當、當”下課鐘響了。第二天又是這樣,第三天也是這樣……同學們都知道他沒有手表,問他是怎樣知道下課時間的,他總是詭秘的笑而不答。
過了幾天,在同學們的反復(fù)追問下他終于說出了實情。那時的課室是磚瓦房,有些瓦之間有一些縫隙,太陽透過瓦逢照射在課室的墻壁上。陽光會隨著時間而變化,當照到某塊磚時就是下課時間了。
“有一天早上我特別饑餓,實在沒有心思聽課,坐在座位上東張西望,后來觀察照射在墻上的光束,發(fā)現(xiàn)了這規(guī)律。”他自豪地向同學們說。課室的墻成了日晷,中國古代就會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時間,沒想到今天我們還運用上了。
雖然同學們都知道了什么時候下課,但同學們依然集中精力聽課,“土豬”還是獨家“報時”。 一直都是那么準確,幾乎跟鐘聲同時響起。
一個冬天的早上,北風通過磚縫、瓦縫鉆進課室,凍得同學們腳指疼痛,手指僵硬,本來已經(jīng)饑,現(xiàn)在再加上寒,特別需要補充能量。那天是班主任鐘老師上數(shù)學課,她每講一句話嘴里就會噴出一團霧氣。鐘老師正有粉筆在黑板上講解題目, “土豬”像往日一樣 “當!”的說一 聲,不過跟往日不同的是鐘聲一直未響,全班同學目光聚焦在 “土豬”臉上,誰也不知道也不會有人去確認究竟是“土豬” 報早了還是學校的鐘慢了?!巴霖i”傻傻地坐在那里不知所措。老師卻像沒聽見一樣,繼續(xù)講課。
過了一會兒,老師瞥了一眼手腕上的手表,表情嚴肅地看著“土豬”說“我知道你很想下課去吃飯,但鐘聲未響就是不能下課,因為鐘聲就是規(guī)則,就是命令?!崩蠋煶聊似?,對大家說:“聽從鐘聲,就是遵循規(guī)則,就是服從命令。我們只有守時守規(guī),才能守住誠信,才能謀略大局,才能走出精彩的人生”。
老師的一席話像冬日的陽光照進同學們的心里,那么明朗,那么舒坦。
校園的鐘聲每天都在響起,記憶著學生的青春歲月,激發(fā)著同學們的夢想騰飛。
校園鐘聲時時在我心里響起,激勵我一路前行。
(龔金球 )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7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