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隨筆之四:懷著善意的心生活》

我曾經(jīng)受過苦,曾經(jīng)失望過,曾經(jīng)體會過“死亡”,于是我以我在這偉大的世界里為樂。
———— 泰戈爾
【一】
今天上午,我去了一趟學生處學生管理科,找祭學民老師。
因為上周黨委宣傳部的王天博老師推薦我去學生處給祭老師當助理。到辦公室之后,老師說要去學院里填一個“輔導員助理”的申請表,上交、審核,經(jīng)過一系列程序之后,成功的話才會正式聘用。(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于是我快馬加鞭的到達了我們院的學生辦公室,跟夏老師(學院團委書記)交代了事情原委之后,老師給我印了三分申請表,讓我填寫完畢之后交到校團委去。于此同時,夏老師跟我說學?!把芯可Ы虉F”要開始招募了,鑒于我以前經(jīng)常組織支教活動,并且在愛心公益
服務(wù)方面突出一些,說讓希望我好好考慮考慮。
研究生支教團是我們學校有名的支教團,在貴州省遵義市余慶縣、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通遼市開魯縣組織開展西部支教活動,每一屆都由12名大四應(yīng)屆畢業(yè)生組成,今年已經(jīng)是第十九屆了。支教團成員參加完一年的支教服務(wù),就能在學校免試攻讀碩士學位,時限為兩年或者三年。
回到寢室,我把這個消息告訴閨蜜。她問我是怎么想的,我一時沒回答上來。
邊填寫助理申請表邊思考,繼而陷入沉默了......
“就支教這個事兒來說,我非常想,也非常愿意去做,可是我不想在我們學校讀研究生。我放下手中的筆,非常嚴肅的回答道。
“那你就跟著自己最初的想法走呀,本來在你的計劃里就沒有這茬事?!遍|蜜也很認真誠懇的這樣回應(yīng)了我。因為她知道我做什么事情是最開心的。
客觀的說,參加西部計劃繼而保研,簡單說,其中有兩點核心誘惑。
其一,可以豐富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去西部支教,生活上雖然較為艱苦,但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和歷練來說,不得不說是一筆非常寶貴財富。
其二,免去了研究生考試的環(huán)節(jié),直接攻讀碩士學位。
這第一點,當然是毋庸置疑了。但是這第二點,就需要多加思量了,因為保研保的是本校。如果選擇去支教,那么就意味著還要在農(nóng)大待兩年或者三年,其實我個人是不想再繼續(xù)待在東北了。這都不算是重點,重點是我對于本專業(yè)、學院的專業(yè)興趣不是很濃烈,自身也認為自己沒有搞生物研究這樣的學術(shù)能力。雖然我們學校也有人文學院,可是學校里的這些涉文專業(yè)沒有一個是我想要念的。
所以綜上所述,如果只是為了一張碩士文憑去支教一年,返校之后念著自己并不喜歡或者并不感興趣的專業(yè),那么想必碩士的那兩三年,絕對是相當痛苦的。即使支教的那一年,是由多么的豐富和充實,可心中的落差以及把時間花在不喜歡的專業(yè)上面,難道自己不會備受身心的折磨嗎?
我一直認為,念研究生是人生非常重大的選擇。它的重大并不是說,畢業(yè)后的那一張文憑可以成為你進入社會去“掠奪”社會資源的工具,而是它應(yīng)當對于你的人格、修養(yǎng)、格局、三觀以及整個人的素質(zhì)等等各方面養(yǎng)成,都起著一個極其關(guān)鍵的作用,讓你這個人能夠有一個向上的質(zhì)的飛躍和蛻變。
這才是讀研究生應(yīng)當有的正當?shù)牟⑶覈烂C的價值觀。
在今年學子之星頒獎的時候。認識了一位學姐,她也參加了學校第十八屆研究生支教團,現(xiàn)在正在貴州支教。我發(fā)微信問她支教的生活過的怎么樣。
姐姐說,雖然累,但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她覺得很開心也很充實。我把我這邊的情況和我的想法跟姐姐說了些,她說了這么一句話:
“路是自己選擇的,喜歡支教,工作了,研究生也都能夠做。況且志愿服務(wù)不在于是不是支教,什么都可以。最重要的是有一顆向善的心。”
最重要的是一顆向善的心......
“聽姐這么一說,我就有底氣啦!...謝謝姐姐,我會努力的!”
跟學姐聊完之后,感覺自己豁然開朗了不少。支教的經(jīng)歷固然想去體驗,但也要有長遠的眼光,并且遵從自己內(nèi)心最真實的聲音才是。有一顆向善的心,充滿愛和陽光,生活同樣充實、精彩。
【二】
晚上,和閨蜜去體育場跑步。
伴著朦朦朧朧的月色,體育場上音樂聲很大,大部分是跳街舞的同學,也有些同學在打羽毛球,還有像我們一樣簡簡單單鍛煉身體的。暖咖啡屋那邊也隱隱約約傳來了吉他彈唱的聲音。
到了夜晚你總會發(fā)現(xiàn),有些熱鬧和安靜,在這個城市的燈火下,都顯得如此和諧、安詳。
正如泰戈爾所說,“我以我在這偉大的世界里為樂”,盡管我們都曾受過苦,失望過,甚至體驗過“死亡”,但“我相信你的愛”,所以我愿意去忍受、承擔,然后安靜的存活著,且毫無抱怨、加以摯誠地感恩的,以這“存活”為樂,只因為這愛的出發(fā)點是一顆善意的心。
史鐵生說,人類的苦難是根本性的。無法逃避,更無法去除。我們只能拼命的去尋找那一雙“最后的眼睛”,以鮮活的生命不斷地向眼前的黑夜去問路,不斷自語、冥思、夢想、祈禱、懺悔......
因為在現(xiàn)實之外,我們總有一份自由和期盼。
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面對根本性苦難的練習。
而這“練習”的底氣、志氣與骨氣,大抵都來源于一顆向善的心吧。
在今后成長的路上,還會有許多的誘惑、迷茫,到那時候,也請多問問自己的最真實的內(nèi)心。原則是:永遠不要讓自己僵死在現(xiàn)實里,并且要維護和壯大你的夢想,尤其是夢想的能力。
2016.9.6.于長春·農(nóng)大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7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