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春天人不老,人有追求身不朽
看見它是在叔父家里,作為客廳電視背景墻一邊的裝飾。豎立在我眼前一束金黃的麥穗標本,引燃了內心的好奇,不自覺的拿出手機拍了下來。并蹲下來細細品味,“雙大一號”幾個字耀燃入目,特大的麥穗對于一個土生土長在農村生養(yǎng)基層泡大的我還是第一次看見。開始有些懷疑其真實性:這會不會是塑型的裝飾品?
我開始用手觸摸它的鋒芒,苞穗,并撕扯下一粒剝開來,“啊!好大的籽?!蔽吹仁鍕痖_口,我已喊出聲來。
“這是你叔父培育的新品種!”嬸滿含深情笑意。
“這名字還是你嬸給起的?!笔甯赣行翰蛔〉目煲?。這景致映襯在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臉長,有一種老當益壯的豪邁。我突然覺得叔父年輕了,不,不是覺得,而是的的確確年輕了,尤似秋色的不惑。
叔父是農作資深專家,七八十年代初科研的六棱大麥育種成功,作為啤酒釀酒業(yè)的重要原料,以后陸續(xù)有育種學的成果及學術問世,也沁潤了叔父大半生心血。
此時, 我被二老喜悅之情感動,又疑惑的望向叔父?!斑@是我近年正研究的小麥品種,由于穗大,籽大,你嬸給它叫雙大,我便樂于接受這個命名,就名'雙大一號”。(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聽完叔父的敘述,那濃濃恩愛的情感洋溢二老面膛,望著他們霜染的華發(fā),風雨調合前額溝豁飽滿的盛裝奮發(fā)、激進、堅強的暖情。一路兼程走過從?;ǖ叫履镌俚嚼习?,從學生到仕途再到陪伴的流年光影。
嬸一直從事行政,直到從省黨校辦公室主住的位上退居二線,到不問政事的與叔陪伴,已近八旬還炯炯有神。叔父則一直從事教學與科研,到學術研發(fā)也近八旬從未間斷。
十月五日,天下著雨,去與叔父一家做別只有嬸在家,原以為叔父晨練還未回來。等的過程中 嬸才說出他去百畝試驗田領著學生、民工種小麥了。
這雨下的真不是時候 !這時,突然想起在二妹家,二妹夫說的話:“現(xiàn)在農業(yè)都抓了經濟作物,注重的是產出。只有爸還重視種糧食,” “為什么呢?他也種經作呀” 我插了一句。 “老人說: ‘中國近十四億人口 ,人們都拿土地種經濟作物,抓了現(xiàn)錢,沒人種糧食,這么多人吃糧不就有危機?!’ 他還說`,即是沒人種糧食,他也要種到底,并研究出高產籽種,發(fā)揚種糧?!? 妹夫搖了搖頭接著說 : "八十的老人了,應該歇歇頤養(yǎng)天年了,而他卻……” 妹夫攬開手,表示無奈,欲言又止,惜愛之情無用言表。
直至我下午臨歸, 雖未慕叔父一面,但細雨中叔父在試驗田播種的身影卻一直浮現(xiàn)眼前。從叔父身上我看到了一個青壯年萌生向上的心態(tài),也看到了他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
心有春天人不老,人有追求身不朽。座上歸程的高速,在心里默默預祝叔父試驗成功,“雙大一號”小麥早日全面推廣。
后記:多日以來,一位八旬老人雨中撒麥種地的身影一直縈繞我的腦海,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種不老的情懷和追求精神。無須濃墨重彩,只須淡淡的筆墨作為對這種精神永久的歌頌與記憶。
龑親情散文原創(chuàng)2016.10.30于漢中。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74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