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記

走進清幽寧靜的被古城包裹的南詔博物館,是一次不需要付費的隨心所欲的漫游,是一次短距離的不需要跋山涉水的享受。
兩千年前埋藏于馬鞍山畝古魯出土的春秋晚期的青銅侯柄山字型格劍,銹跡斑駁間透露劍氣的冷寒,折射著先人在蠻荒時代,保護自己家園的強大力量;也不忘愉悅心身,按古制高掛三枚精致的編鐘,敲出曼妙的樂聲,在月光如水的曠野,回旋一曲天人合一的清音。端起淡藍(lán)色的陶壺,把噴著濃香的烈酒,倒在土黃色的陶碗中,喝吧,醉吧。彝家人縱情歌唱,代代相傳,子子孫孫繁衍,終于孕育出一個響徹神州的南詔時代。
龍于圖城遺址、大厘城遺址、羊苴咩城遺址,是公元七世紀(jì)到九世紀(jì)(公元653年至公元902年),歷時二百四十多年,南國大詔從弱變強,從小到大,震懾唐朝的自滇國之后云南邊陲又一個強大的地方政權(quán),所凸顯出來的輝煌畫卷和壯美史詩。
巨石上刻寫的《南詔德化碑》,再現(xiàn)天寶戰(zhàn)爭的歷史縮影。它既彰顯了南詔強大的軍事力量,又述說了南詔愿意與唐朝結(jié)盟的良好愿望??梢钥吹?,南詔王雄姿英發(fā),披荊斬棘,在英勇抗擊唐軍的兩次決戰(zhàn)中,那份果敢,那份英勇。讓來犯的唐軍血染西洱河的清清碧水,尸骨灑落蒼山莽莽山谷,逼得唐朝一代名將李宓投河自殺。一幅長廊巨卷,是兩軍的對壘,是兩軍的交鋒,是兩軍用血肉之軀鑄就的英雄戰(zhàn)歌,唱響在歷史歲月的長河里,千年猶存,萬古驚嘆。
南詔除擁有博大的地域外,自古信奉佛教。石雕的釋迦如來佛坐像,潛藏一顆善良的心;劍川石寶山的石刻王子像,見證黎民對王者的信任。直到今天,三塔及崇圣寺依然是八方來客,虔誠膜拜的勝地;洱海三島中獨占水頭的南詔王避暑行宮,即南詔風(fēng)情島,亦是得天獨厚的旅游勝地;魏寶山,為全國十四座道教名山之一,深受國內(nèi)外游人的青睞。它們潛藏在青山綠水間,四季薄霧繚繞,香火裊裊,是中華民族靈魂得以升華的冥冥之中的神圣殿堂。
這神秘的樂土,還傳揚著更加寶貴的精神財富。明清兩個朝代,云南三大土司之一的左氏土司(公元1382—1897年),延續(xù)五百多年,國泰民安。讓文房四寶滲透到溫馨的家園,讓山川湖泊走進了柔美的宣紙。那只葡萄紋熏爐,升起縷縷清煙;那金箔上繪制的小鴨,睡蓮中隨波歡鬧;那木雕的揚蹄駿馬,負(fù)載著主人奔向遠(yuǎn)方;那根雕的老衲,黃龍前引,青牛駕乘,鳳凰相伴,游歷四域。在青磚白瓦的屋檐下,室內(nèi)是民用的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碗,青花纏枝花夾雜寶小碗,官窯粉彩嬰戲麒麟尊,紅綠彩花卉盤,錫胎竹編杯,“小春雷”古琴,竹簧畫屏。一切的一切,無不道出一個古老城池深厚的文化底蘊。(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遠(yuǎn)古的輝煌隨云煙飛去,滯留今朝的是彝家人的豪邁。陳氏扎染,茶記小吃,回族特產(chǎn),五彩草墩。美了你的視覺,爽了你的味覺,醉了你的嗅覺。還有那萬山深處輕歌曼舞的彝人打歌隊,茶馬古道上百鳥齊鳴的隆重盛況,以及火炕床上三代同堂的幸福畫面,深深地扎根于云貴高原這片富饒的大地上。
神游南詔故地,誰還追求什么呢?是呀,這里是一次不需要付費,可以獲得隨心所欲的園林漫游;這里是一次不需要跋山涉水,可以截取錦上添花的藝術(shù)享受。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75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