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塘
觀音塘
魏前方
我的家鄉(xiāng)南面有一口建于清代末年的水塘,稱觀音塘。據(jù)傳當年連續(xù)三年受旱災困擾,村里的族長在夢中受觀音菩薩點化,必須在村南面開挖一口塘,方保全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于是,在族長的號召下,村民們有錢的捐錢,有勞力的出勞力,歷時一冬一春,便建成了這口面積約十畝,深約三米的水塘,并命名為觀音塘。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觀音塘水質清澈,淺水區(qū)水草茂盛,草叢中有水鳥出沒,夕陽西下之時,水面上波光粼粼,那閃灼的金色,如同我少兒的夢想。夏夜的晚上,我和玩伴們來這里抓瑩火蟲,捉迷藏,直至玩累了,便偎依在大人們身邊,聽他們談論奇聞軼亊,漸漸進入夢鄉(xiāng)。冬天的觀音塘水位很淺,一場大雪之后,塘面會凝結厚厚的冰層,此時觀音塘便是我們的“游樂場”。我們男孩子喜歡在冰面上玩陀螺,隨著軟鞭有節(jié)奏地準確舞動,陀螺猶如歡快的舞娘,飛速旋傳著,在冰面上旋出一道道白色的印跡。有些膽子大的女孩子也會加入到冰面上玩耍,她們張開雙臂,神彩飛揚地在冰面上舞蹈,舞出了快樂的心情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
觀音塘的水源主要來自田野雨水的匯集。每年春夏之交雨量充沛的時候,從四周田野溢出的雨水帶著污泥匯集這里,注滿水塘,此時觀音塘的水是比較渾濁的,但經(jīng)過十天左右,泥沙沉淀于塘底,塘里的水又會澄明如鏡。正是這一塘清水,不僅為村民們浣衣洗菜提供方便,還為幾十畝農田提供抗旱水源,每逢干旱之年,觀音塘不惜流盡最后一脈水,澆灌受災的莊稼。村民對觀音塘也呵護有加,專門為塘埂砌了青石護坡,每隔兩年進行一次疏竣清淤,并且制定村規(guī)民約,不準向塘里傾倒垃圾或亂丟石塊。多少年來,觀音塘一直清水漣漣,青春常駐。
直至二0一0年,村里在仙女河上修建了一座水庫,水庫之水可對農田實施自流灌溉,自來水也進入了每家每戶,觀音塘洗菜浣衣和灌溉功能漸漸消失了,加之青壯年勞力進入城市打工,沒有人進行清淤管理,使觀音塘漸漸淤塞。于是人們因地制宜,在塘里放養(yǎng)鯉魚和鯽魚,并在淺水區(qū)栽植蓮藕,形成魚藕共生的立體種養(yǎng)模式。初春,觀音塘清水漣漪,水面挺立數(shù)支“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夏日,荷葉如蓋,蓮花吐艷;秋天,蓮蓬飄香,魚翔淺底;冬天,則奉獻出美味的鮮魚和玉臂似的蓮藕。如今的觀音塘,雖然沒有昔日村民們浣衣的歡笑和澆灌農田的淙淙歡暢,但它確以另一種式為人們默默地奉獻著。(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78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