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散去家國夢回
--------《北平無戰(zhàn)事》讀后感
一曲長歌,幾度秋涼。古都的硝煙早已散去,歷史的天空也早已變幻,一本書,一部劇,多少人,多少事,或仰止于高山,或銘刻于青銅,或談資于市井,或寂寥于星辰,但終將歸于塵埃。唯有深藏在歲月里的那些情懷,會執(zhí)著在時空深處積淀、徘徊、激蕩,如月映萬川,折射在每個人心中,凝結成不同的夢想和歸途。
(一)
“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勛永垂不朽”??死锬妨謱m紅墻外有一座無名烈士墓,墓前的花崗巖上刻著這行字。劉和平說“歷史是人寫的,可有許多人寫不進歷史”。
林大濰,潛伏在國民黨空軍十年之久的的地下黨員,得知自己身患絕癥不久于人世,他毅然決然的甘愿暴露身份,用公開電臺向組織發(fā)送重要情報。法庭上,面對當庭的責難,他羸弱而又堅定的話語,坦然赴死的情懷,無不讓人動容。
崔中石,北平分行金庫副主任,表面儒雅,弱不禁風,情緒波瀾不驚,而內心意志堅定,思維縝密,令人琢磨不透。當他明白唯有一死才能解方孟敖之圍時,他義無反顧,留下年幼的兒女,悄無聲息的離去,用滄海桑田來承載刺骨的悲情。(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謝培東,中央銀行北平分行襄理,這個貌似不食人間煙火的管家,大幕起時,我們才驀然發(fā)現那些血雨腥風,那些峰回路轉其實都有他的影子,他熟練地游走于生死邊緣,泰山崩于前不動聲色。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當他得知唯一的愛女倒在槍口之下,為顧全大局,他強忍淚水,強顏歡笑,守口如瓶。北平解放時,他擠身在德勝門歡呼的人潮里,眼前仿佛看到一襲紅衫的女兒和她手中的那一束盛開的花兒。大幕謝落,無數的觀者,潸然淚下:“沉重,如同他承擔下來的所有賬務,如同他蒼老而執(zhí)著的腳步,如同他父愛如山的背影”。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對生命的留戀,對死亡的恐懼,對幸福的憧憬,沒有人可以全然不顧,但當信仰與生死需要抉擇時,他們都選擇了自己的信仰,選擇了家國天下的那份無私情懷。
(二)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經典要義,千百年來,無數的仁人志士,以其表達自我的情懷和人生的境界。傳統(tǒng)文化倍受質疑,西方思潮不斷涌入,交織在民國這樣一個新舊激蕩的年代。一批接受過西方教育的社會精英,渴望以積極的入世態(tài)度實現齊國平天下的人生抱負,然而面對當局的民不聊生,腐敗專行,他們達做不到兼濟天下,窮做不到獨善其身。
這份蒼涼和矛盾,在方步亭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作為旅美的經濟學專家,他懷著滿腔熱忱,渴望報效祖國,期待振興國家的經濟事業(yè)。慢慢的發(fā)現,他用妻女的生命保全的萬千財富只是權貴貪婪的私利;他嘔心瀝血、苦心經營的北平分行只是幫助孔宋財團、黨軍派系洗錢的工具;他散盡家財支持的幣制改革也只是大廈將傾的虛幻罷了。妻女傷逝,父子反目,爾約我詐,置身于空前的政治漩渦,他感覺到恐懼,為親人卷入而不安;他感覺到無助,他不相信鐵血救國會能挽救當下,也不信階級革命能換得大同。作為孩子的父親,作為患難的丈夫,作為分行的掌舵者,他能做的只有在紛繁復雜的派系斗爭竭盡守護。
何其滄是另一個典型,是千千萬萬民國學者的代表,他學貫中西,清高正直,外形儒雅內斂,思想開放蓬勃,游蕩在古典和時髦之間。為了進步學生的安危,他只身抵抗軍警;為表氣節(jié),他寧斷炊糧,也不為五斗米折腰。為了師徒情感,他明知國民黨幣制改革無法實現,還是寫了論證幣制改革的方案,為替無能的政府向美國爭取援助;為了孩子,從不因私事求司徒雷登的他,拔通了美國人的電話。他身上滿是那一代知識分子的烙印,如《荷塘月色》里的朱自清,淡淡的靜謐,淡淡的憂愁,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留下了那個時代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行的步履。
(三)
“你不覺得我們都是堂吉訶德嗎?一生都在與風車作戰(zhàn)?!狈矫习絾柡?a target="_blank">孝鈺。也許《北平無戰(zhàn)事》中很多人都是堂吉訶德,為著心中的信念而向著“風車”執(zhí)著前行。
我們可以看到堂吉訶德般的方孟敖。他特立獨行,桀驁不馴,率性而為,對百姓同情,可以不執(zhí)行軍令,寧受軍事法庭審判;對父親的過失始終不原諒甚至決裂;對崔叔感情至深,對馬漢山惺惺相惜,對隊員們待如兄弟。他是中共的特別黨員,但卻沒有執(zhí)行過一項任務;他是建豐眼里的焦仲卿,可以預見到最終的決戰(zhàn)。他對主義的理解并不透徹,對組織的認知也并不清晰,他只是忠于自己的內心意愿,忠于對本質的善惡判定。夜幕低垂,月圓臨空,方孟敖率領飛行大隊,載著親人、愛人和黃金白銀在靜謐的北平上空盤旋,五里一徘徊,孔雀東南飛。網友說“謝謝你還活著,雖然遠隔海峽,雖然遙遙相對”。
我們可以看到和風車作戰(zhàn)的梁經倫。他復雜的身份,燕京大學學聯成員,中共地下黨員,鐵血救國會成員;掙扎的內心,為報知遇之恩,他加入鐵血救國會,對改革寄予厚望,甚至不惜利用恩師,不惜放棄心愛之人。為了心中那一輪噴薄欲出的朝日,他憧憬、期待新的時代來臨。他說,既然我選擇了不能選擇,我就不會再有別的選擇。他游走在雙重的身份中,被自我認知的命運牢牢綁架,執(zhí)著而又苦行僧般的前行,一切無私地為信仰讓路。他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不知道茍且于異國的他,還會不會記起那句:古老的夜晚和遠方的音樂是永恒的,但那不屬于我。
我們可以看到執(zhí)著的追隨者曾可達。一個純正的國民黨少壯派,出身貧寒,心懷熱血,剛正樸實,為了心中的抱負,他一路追隨,忠心耿耿,從贛南、南京到北平,矢志不移。他堅定的反腐,舍身抗爭于各利益集團和黨派之爭,堅定的推行孔雀東南飛,試圖挽大廈于將傾;他堅定的反共,他對方孟敖的懷疑從來沒斷過,對共產黨人絕不手軟。他是一個信念追隨者,而不是一個政客,他從未拋棄信仰,卻被信仰拋棄,西郊機場跑道上,他絕望舉槍的那一瞬間,腦際間是不是掠過“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江西曾可達”墓碑上這五個字也許是他一生最真實的寫照,沒有頭銜,沒有褒貶,沒有情感。
(四)
“花長好,月長圓,人長壽”,對《北平無戰(zhàn)事》最初的興趣由自劇中的這句詩。如千年前的宋人晁端禮一般,花好,月圓、人久是一輩輩國人心中對美好生活和未來最質樸、最清晰的愿景。然而,在這樣一個動蕩的年代,有多少人能如愿,又有多少人背井離鄉(xiāng),多少人生離死別,多少人陰陽相隔,多少人茍且亂世。
西山監(jiān)獄,一個單純又蓬勃的女孩血染長衫,《雪朝》歌起,漫天飛鳥;荒郊亂崗,崔叔墓前,悲痛的崔嬸對訴年幼的伯禽、平陽說“墓里的人是我們的親戚”,咫尺天涯,陰陽隔離……就算是位高權重的建豐,他可以做到圓滿嗎?他想做出的改革,他想力挽的黨國,到頭來也是徒勞罷了;至貪至混的馬漢山也只過是夾在四大家族與國民黨少壯派之間的小卒子和替罪羊;老奸巨猾的徐鐵英,左右逢源的王浦忱,高冷腹黑的孫朝忠,他們的結局也只不過是被方孟敖扔在北平機場的跑道上……歷史的洪流裹挾著這些人的命運,將其生命展現得淋漓盡致。
“浮云散,明月照人來”。世間總有一些事,就算虛無縹緲,也值得人們去追趕。在光影折疊的民國里,在日暮西山的背景下,《北平無戰(zhàn)事》讓我們看到了許許多追風箏的人,讓我們去品讀一部歷史,回味一段往事,守候一份情懷。
首發(fā)散文網: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80146/
浮云散去家國夢回的評論 (共 15 條)
- 準恩哥(change) 推薦閱讀并說 冬季取暖找暖牛準恩哥(V信:1989023456)已閱讀,予以通過并推薦!散文吧有你更精彩!
-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薦閱讀并說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