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車
小城的建設(shè)路,南起環(huán)城路,橫穿勝利路,北接林蔭路。道路比原來寬了,坡道緩多了,但依稀留著過去的模樣。道路上,一輛接一輛的小轎車、摩托車、電動車在來往行駛。人行道上,有的銀杏樹發(fā)出點點嫩芽,洋溢著春天的氣息。緩緩走在這條熟悉的建設(shè)路上,我的思緒會情不自禁地回到過去的年代,仿佛有一串熟悉的身影在眼前閃動,有一股親切的呼喚在耳邊響起。
炎炎的太陽底下,熱得讓人窒息。母親戴著麥秸編制的草帽,脖子上掛一條被汗水浸潤了的毛巾,濕透著衣服,弓著腰,整個身子貼著熱氣騰騰的地面前傾著,兩手牢牢地往后抓住板車的把手,雙腳用力地蹬著粗糙的地面,一側(cè)肩膀上套著兩頭系在車上粗麻繩,全神貫注地拉著板車。長長的陡坡上,母親一步一步地緩慢往前挪著腳,一口一口地喘著粗氣,一把一把地掉下汗水,身影投射在地面上,顯得那樣的單薄。
十多歲的我,也帶一頂草帽,跟在板車的后側(cè),緊抓著車幫,繃直著雙手,緊蹬著腿,竭盡全力地推著板車。火辣的陽光照在背上,滾燙的熱浪從地面升起,我的全身上下在不停地出汗。額頭沁出的一顆顆汗珠,顧不上擦拭,只能閉上眼睛,防止汗水刺激,任其滿臉流淌,一滴滴掉到地上。我的心里只有一個念頭,使勁往前推,不能讓板車停下來,不能讓母親太費力氣。
終于爬到坡頂,容不得停歇,接著就是長長的下坡。為了不讓裝滿貨物的板車順坡推著人跑得太快而失去控制,母親雙手抬起板車手把,壓緊后端底部伸出的一根粗實木棍,對板車實施制動減速,迫使板車隨著母親的腳步行進。此時,我會抓著車幫和繩索,踩在木棍上,一方面為母親省點往上抬車的力氣,一方面搭上下坡的順風(fēng)板車,聽著響徹一片的“沙沙”板車剎車聲,美美地輕松涼快一會。
我的面前,一件件裝滿物品的紙箱子,整齊地疊放在板車上。紙箱在板車側(cè)架處向外張開,往高摞起后漸漸收攏,頂部再壓一件紙箱,恰好妥妥的平衡。從端面看,紙箱被巧妙地碼放成三角形狀。比拇指粗的麻繩從板車側(cè)架后端往前繞紙箱扎緊在手把根部,然后橫向繞在另一只手把上,再往后繞紙箱扎在另一側(cè)架上。為了使紙箱不至于側(cè)向掉下,在橫向上也來回繞扎幾下,與縱向繩子扣牢拉緊,形成網(wǎng)狀。一板車貨物就這樣被穩(wěn)穩(wěn)地綁扎,像一座兩米多高的小山。
放眼望去,一輛接一輛的小山般的板車,清一色由女人把持,在馬路上形成一條長龍隊伍,向著前方移動。與此同時,男人們拉著黑色的煤塊、灰色的礦石、粘粘的油桶、厚實的棉布等各色大重貨物的板車,有的反向爬著坡,紛至而來,有的同向往下溜,絡(luò)繹不絕。馬路如同不知疲倦的巨大傳送帶,一頭連著鐵路貨場,一頭接著當(dāng)?shù)毓S、碼頭和倉庫,來來回回運送著一批又一批貨物,給小城帶來生命的活力。(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母親所在的板車隊,由各單位職工的家屬組成。為有別于男勞力的各個板車隊,稱作婦女隊,同屬于搬運公司。當(dāng)時的搬運公司只有極少幾輛汽車,火車拉來的大量貨物的短途運輸與中轉(zhuǎn),靠的就是簡簡單單的一輛輛板車。
板車由走行輪與架子兩部分組成。橡膠輪胎裝在凹狀的輪輞上,一組鋼絲輻條連接著輪輞和輪轂,輪轂內(nèi)壁布滿鋼滾珠,一根實心的軸,兩頭穿過輪轂,用螺母鎖定,便組成板車的走行輪。板車架子,其實就是一只鋪滿一寸來寬長竹條的長方形木框。木框兩側(cè)是固定的擋板,前面敞開,后面是活動擋板供卸貨時用。兩只長手把固定在木框底部,其間隔略大于成年人的肩膀。一根長木棍裝在底部小橫梁上的一組卡箍內(nèi),從尾部伸出,便是制動器。木框下部的兩根大梁中間設(shè)有三只榫頭的卡槽,把卡槽扣在走行輪軸上,就組成一輛能裝六百多公斤貨物的板車了。
“搭幫”是婦女隊特有的術(shù)語,指平時結(jié)成對子,需要時互相幫助的合伙人。工作日,孩子們都在上學(xué),無法幫助大人們推車。在上坡道較陡時,單個人拉不動板車,搭幫的其中一個人,會把板車停在坡道下,去幫助推另一個人的車。到達坡頂后,停放好板車,再雙雙返回,合伙把另一輛板車拉上坡頂。在裝貨或綁扎需要幫助時,吆喝一聲,搭幫會立刻騰出手去幫上一把。
建設(shè)路與林蔭路連接處往北是通向碼頭的陡峭下坡道,下坡必須使大力氣抬高車手把才能控制車速。上坡時,除非貨物不重,一兩個人徒手是無法把車拉上來的。 為了省力,搬運公司從江邊碼頭到林蔭路,沿著陡坡道安裝了三段拉車機。操作人員手握專用拉車器具,站在拉車機底部,將一頭槽狀鋼卡夾住往上移動的拉車機鋼絲繩,把另一頭的鐵鉤勾住板車上的鐵鉤。當(dāng)連接兩頭卡鉤的鋼絲繩繃直時,只需扶好板車,便可在鋼絲繩牽引下,輕松地順坡徐徐往上,分享機械化帶來的高效成果。
拉板車是全天候的露天體力勞動,除了累,還面對諸多的惡劣環(huán)境。夏天,為了避開中午的酷熱,不致于中暑,母親與隊里的同事一道,往往會在清晨,頂著蒙蒙亮光,空著肚子拉車,叫做打早班;或者在晚上,披著星星運貨,稱為打晚班。寒冬,拉車拉得身子熱了,便脫下厚厚的棉襖,著單衣繼續(xù)拉車趕路;卸完貨,顧不上衣服已經(jīng)被汗水侵濕,立刻趁熱穿起棉襖御寒,接著下一趟拉貨的行程。遇上下雨天,便戴著大大的斗笠,穿著厚厚的蓑衣,穿行在雨水中,蓑衣外面濕淋淋一堆,蓑衣里面濕透透一片。
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沒有星期天,沒有節(jié)假日,母親風(fēng)里來,雨里去,起早貪黑地拉著板車。整天穿著補丁加補丁衣服的母親,也不知在馬路上走了多少個來回,穿爛了多少雙鞋,拉了多少噸貨物。大字不識的母親,不知道有什么主義,不知道有什么精神,只知道不出勤拉車是沒有錢的,只知道掙點錢為家里補貼拮據(jù)的開支。
終于有一天,年過半百的母親不勝勞苦,病倒在家,臥床不起。母親流露出一臉的苦楚和無奈,不時地發(fā)出一串串嘆氣聲,讓我一遍遍惶恐,讓我一陣陣心酸。我坐在母親身邊,撫摸著母親疼痛的腰,寬慰她不要擔(dān)心,等我長大了,一定會死命地拉車,死命地干活,幫家里掙錢。惹得母親含著淚,捏著我的手連連說,我的乖崽,那就好,那就好,我睡著了都會笑醒來喲。
一直陪伴著母親的那輛買來的板車,看上去已略顯蒼老。橡膠輪胎齒紋磨損得所剩無幾,車架子木頭四處開裂,竹條泛著黑色,各處榫頭也有些松動。我學(xué)著母親架起車架子,靠在兩排平房組成的大院墻邊豎立擺好,把輪子卸下來放進了屋內(nèi)。是啊,我家的這輛板車可以好好安靜地歇歇了。
母親病愈后,年齡和身體都不適合繼續(xù)拉板車。在父親的不斷勸說下,還是轉(zhuǎn)賣了心愛的那輛板車,揮手告別了朝夕相處的搭幫們,脫離了馬路上拉車的生涯,終于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婦女隊。自那以后的相當(dāng)長的時間里,母親一直從事時有時無的倉庫搬運貨物的臨時工作,避開了風(fēng)雨,減少了勞動強度。后來婦女隊實行退休制度,年紀大的隊友拿到了退休工資。母親一遇上不順心的事,就會向著父親嘟囔,都怪你,如果我堅持拉板車,現(xiàn)在不就有退休工資啦,免得天天受你的窩囊氣。
往事如風(fēng),多少年過來了,曾經(jīng)在小城大街小巷川流不息載貨的板車漸漸消失,被后來的汽車、電瓶車替代。婦女搬運隊早就成了歷史,運輸公司的板車大隊也銷聲匿跡,那渾汗如雨一串串前傾的身影,那匆匆而過小山般的板車,統(tǒng)統(tǒng)隨風(fēng)遠遠地飄去。 現(xiàn)在,走遍小城也很難找到那時標準的板車了。它的軌跡已經(jīng)深深融入到小城當(dāng)今的寬闊街道里,融入到街邊崛起的高大建筑里。而它的影子卻深深留在了我的腦海中,留在罕見的薄薄黑白照片中。
我默默地望著建設(shè)路前端濱江公園停放的蒸汽火車頭,人們都說小城是火車拉來的,可是小城啊,你應(yīng)該不會忘記小小的板車吧?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80881/
板車的評論 (共 13 條)
- 心靜如水 推薦閱讀并說 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