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項
雙休溫習唐詩宋詞,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過去熟讀成誦的作品,居然實有常讀常新的感覺。李詩放蕩,杜詩謹嚴。李詩性格使然無人能學,杜詩繼踵者倒是層出不窮??v觀唐詩,個人以為值得精讀精誦的莫過于杜甫,以及七絕可與之比肩的王昌齡,古體詩可與之媲美的白居易,七律詩可與之匹敵的李商隱——這只是個人的粗淺認識——然而,還有一個叫做楊敬之的鮮為人知的詩人,卻讓我銘記于心。
楊敬之同張若虛一樣,“全唐詩”中只存有兩首詩,可見這人未必是個攻詩的,因此,要論其文學成就,實在是談不上,這大概就是他理應“鮮為人知”的原因吧?然而他的那首《贈項斯》,卻在詩歌史上散發(fā)了上千年的光耀,被譽為了“最高尚的詩”。其詩摘錄如下:
贈項斯
唐.楊敬之
幾度見詩詩總好,及觀標格過于詩。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處逢人說項斯。(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詩歌本身談不上“光耀”,與李杜蘇陸辛、王白劉元柳任何一人都不能同日而語,但就是這樣一個不是以詩名世的人,透過這短短的二十八字,我們看到了多么善良多么高尚的人格?。?/p>
《國語》中《單襄公論卻至》一文中,曾揭示了人們普遍的性格特征:一是喜歡凌駕于別人之上;二是厭惡別人凌駕于自己之上,故有“獸惡其網(wǎng),人惡其上”之說。因而,在現(xiàn)實中人們就表現(xiàn)了兩種行為:一是極力掩蓋別人的長處和美德;二是極力展現(xiàn)自己的長處和美德。這話在揭露人性方面是有一些道理的,尤其在舊時的官場上,很精到。
然而這個身在官場的楊敬之,他卻不懂得隱藏別人的“善”,對于后進之士的項斯,卻是那樣的逢人便稱揚其詩其“標格”,以至于項斯更加努力求進,生怕辜負了這雙知遇的慧眼。
查一查項斯其人,百度注釋如下:項斯(唐約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子遷,晚唐著名詩人,臺州府樂安縣(今浙江仙居)人。 因受國子祭酒楊敬之的賞識而聲名鵲起,詩達長安,于會昌四年擢進士第,官終丹徒尉,卒于任所。項斯是臺州第一位進士,也是臺州第一位走向全國的詩人。他的詩在《全唐詩》中就收錄了一卷計88首,被列為唐朝百家之一。項斯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楊敬之可謂真君子也。現(xiàn)實中,我覺得我倒有幾分像那個項斯,“善”不斷地被人稱揚,如風如露,無處不染;而“惡”卻被人洗濯,如霜后之蟬,無影無蹤。揚人之善,是為真君子;而揚善的同時,又能以真誠和善良為他人除其“惡”,是為君子中的君子。
大丈夫立身于世,“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但不能不崇敬君子,更別說君子中的君子了。對君子應常懷史遷情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項斯終不負長者之望,有所成就,雖談不上斐然,但亦無愧于揶揄之恩。而我呢,是不是得更加無愧于工作,不斷提高自己,以期到了耄耋之年,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2016-12-4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8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