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雪
李海松
早晨迷迷糊糊中打開收音機(jī)收聽新聞,播音員字正腔圓地播報“今天白天有小雪”,無獨(dú)有偶,著名攝影家周雪峰老師在聊天中也說 “等著賞雪吧”,一值早班的同事在朋友圈里留言說“我希望這些雪.?明天早上八點(diǎn)之后下,畢競明天早上還有最后一個早班要上[皺眉]”。
下雪了嗎,我慌不迭地從床上爬起,拉開厚厚的窗簾,隔著玻璃窗向外望去,不見半朵雪花,但見,霧霾濃濃,多少樓臺霧霾中。
望天空,我“長太息”,哎,雪呀,為何離我如此遙遠(yuǎn)?
每年冬季,在節(jié)氣的變化中,在每天的期許中,尤其盼望著一場鵝毛大雪的到來,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回憶起小時候大雪過后,堆雪人,打雪仗的樂趣來,而現(xiàn)在,看一場雪,是那么奢侈,老天爺真的把雪給“雪藏”起來,而又好毫不吝嗇惜地把霧霾送到人間了嗎?
霧霾中,感冒咳嗽等各種疾病流行,盛行,醫(yī)院里排起長龍……我對天發(fā)問,美麗的白雪呀,你到哪里去了?人們那樣盼望你,擁躉你,可你就這樣不給人們“面子”嗎?( 文章閱讀網(wǎng):www.sanwen.net )
我時常想,古人把雪描述的得那么美好,以至于后人對他們寫的有關(guān)雪的詩詞歌賦那樣情有獨(dú)鐘,那個時代,雖然落后,沒有現(xiàn)代化,可他們呼吸吸的是新鮮空氣,吃的是無公害的食物,看到的是陽春白雪。他們面對皚皚白雪,怎么不詩興大發(fā),閑情逸致呢? 《詩經(jīng)·小雅·采薇》中句子: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唐朝高適 《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李白 的《北風(fēng)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還有岑參的: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杜甫老爺子捋著胡須說:“ 杖藜雪后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乃至宋元明清時代關(guān)于雪的詩詞歌賦林林總總,不一而足,我想,如果這些詩人詞人生在如今這個霧霾時代,早就給嗆得發(fā)燒咳嗽,去醫(yī)院掛水去了,還有心思作詩賦詞,附庸風(fēng)雅嗎?再說沒有大雪這個原生態(tài)天然的素材,他們哪來的靈感描寫雪呢。
記得小時候,每年立冬節(jié)氣,大雪肯定比以往來得更早一些,鋪天蓋地的大雪把城市鄉(xiāng)村覆蓋的嚴(yán)嚴(yán)實(shí)實(shí),小村出山的道路被大雪堵住,父老鄉(xiāng)親備好柴米油鹽醬醋茶,家家戶戶是“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我們一大幫孩子穿上厚厚的大棉襖,二棉褲,千層布底厚棉鞋,戴上狐貍皮大棉帽子,來到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打累了,口渴了,抓起一把雪就塞到嘴里,盡管冰冰的,冷冷的,但咯吱咯吱地咀嚼雪團(tuán)子,是香香的,甜甜的,那雪后的情景,玩雪的快樂,孩童的天真,我這支拙筆又怎么能形容得出呢!
雪后初霽,冬日的陽光照耀在雪地上,刺得人們睜不開眼睛,大人告訴我們,出太陽后不要老在雪地里玩了,那樣會把眼睛刺瞎的,后來上學(xué)才知道那叫“雪盲”。
雪后我們上山捉野兔,逮山雞,用籮筐和秕谷誘惑麻雀,每每回憶起來,童真童趣童樂就縈繞在心頭,那是剪不斷理還亂的千千結(jié)。
快要10點(diǎn)了,我還不時地,傻傻地望望窗外,盼望著飄飄雪花,輕舞飛揚(yáng),驅(qū)走霧霾,還大地一片雪白,讓人們感受“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意境,享受皚皚白雪帶來的清新空氣,讓孩子們感受玩雪的快樂,給他們的人生留下美好的童年雪的回憶。
盼著盼著,雪花依然未飄,天空依然黑沉沉,霧霾依然朦朧朧,可愛的雪呀,你何時才能降臨我們這美麗的大地上呢?
雪峰老師依然在微信里熱聊,我想那些如他一樣攝影家盼雪的心情肯定比我更強(qiáng)烈,有了雪景,他們才能拍攝出更美的作品,賜給人們精神享受。
小區(qū)的花園里一群大爺大媽跳著廣場無,伴奏的歌曲是彭麻麻年輕時演唱的《我愛你塞北的雪》,想必這些老人也在盼雪吧!
雪,我盼望著……
首發(fā)散文網(wǎng):http://www.one124.com/subject/3890044/